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MBA进入“按质论价”时代

发布时间:2004年10月28日

据新华社上海10月26日电 一年前,苏文毅成为长江商学院MBA2003级学员,接受了高达14万元的“高价”教育。一年后,还没有毕业的他就被一家知名跨国企业看中,担任了部门经理的要职。这家企业甚至找到校方,要求再提供3名MBA毕业生。而苏文毅的50位同学中,目前已有80%被类似的跨国机构“相中”。 

  走进第13个年头的我国MBA商学院教育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国产”工商管理学硕士们开始面临市场“按质论价”的抉择:毕业于某些商学院的MBA被企业评价为“与本科生差不了多少”,甚至有公司为他们开出了“底薪2000元”的价格;而像苏文毅这样来自一流商学院的学生,则成为职业经理人市场的“抢手货”。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开设MBA课程的院校已从1991年的9所发展至目前的近90所。其中,有以中欧、长江为代表的相对独立的商学院,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高校商学院,以及以复旦-威管理学院项目为代表的国际大学合作商学院。 

  尽管学费高达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可并不是所有的MBA教育都是“价高质优”。这导致了“国产”MBA们在经历了最初的闪亮登场后,陷入了得不到与其付出相称的职位和薪酬的尴尬境地。 

  市场的客观估价,令一度十分火爆的MBA教育逐渐转入理性轨道。统计显示,2001年入校MBA规模超过1.2万人,此后的两年中逐年锐减。一些教育界人士甚至认为,MBA学位并不能保证一个人能找到很好的职业,也不能保证一个人能得到高薪,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投资”。 

  然而,并非所有的MBA院校都遭遇同样的境况。由李嘉诚基金会捐助成立的长江商学院,2004年EMBA新生报名数远远超过了招生计划,校方不得不因此增加了一个班。入学新生的平均GMAT成绩高达700分,与美国十大商学院的水准持平。 

  “打造世界一流商学院的前提是拥有世界级的师资队伍,”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院不惜重金从沃顿、耶鲁、斯坦福等名校聘请长期教授和访问教授。 

  教育界人士表示,今后几年国内的MBA教育市场将迎来一轮激烈的竞争。而最终在竞争中胜出的本土商学院,将依靠其培养出高素质的“国产”MBA跻身世界一流商学院行列。 

  (据新华社上海10月26日电) 

  《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7日第1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