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买即用,按需付费”的SD-WAN应用商店:企业网络服务如何在大厂环绕中突出重围 | 创创人物志

发布时间:2019-11-13 15:50 阅读次数:7579

创创导读

在“大、移、物、云、智”时代,过去“二十年如一日”的企业网络在用户需求的倒逼下发生了新变化,这对创新、创业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然而在企业网络服务领域,外企先行者众,国内亦有大厂林立,如何从中另辟蹊径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是企业网络服务创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大、移、物、云、智”时代,过去“二十年如一日”的企业网络在用户需求的倒逼下发生了新变化,这对创新、创业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然而在企业网络服务领域,外企先行者众,国内亦有大厂林立,如何从中另辟蹊径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是企业网络服务创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来自于长江创创VC STAR首期班的学员刘昱,根据其自身的创业经历现场说法,分享了他“基于应用商店做SD-WAN”的实践经验。


刘昱先生是泰信通创始人兼CEO,曾在华为任职14年,期间从事过大量的网络架构设计、场景业务规划和关键技术研究工作,拥有丰富的政府和企业业务领域的实践经验。刘昱喜欢创新,也享受将技术理念商业化的过程,之前的经历为其SD-WAN+服务生态链逐梦之旅奠定了坚实基础。


缘起:发展的眼光看事情,发现企业网络服务变革新契机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对网络的感知都是通过手机、PC或其他终端设备获得的,但实际的网络远不只如此简单。无论是家庭网络、企业网络,还是运营商网络,有多种多样的设备一直在为我们提供服务。例如发送一条微信给朋友,中间可能经历上千台设备,这些设备可能是不同的运营商进行管理,更会涉及到不同的设备提供商,厂商之间的设备兼容等也会有不少的问题。

在过去20年里,网络从设备到控制之所以没有太大变化,是因为用户对网络的需求基本停留在“能连上、能运行”即可,网络仅仅作为中间管道,其发展被忽视;如今,刘昱先生看到,用户对网络的要求已经不只局限于“连通”,普通消费者希望看视频能够更快速,企业使用云计算时希望能够更安全快捷,跨境企业希望自动化地管理网络,连锁经营业者希望店内的客人用网不要影响正常的收银和进销存,工业互联网希望网络数据通过5G基站就近连接计算节点等等,新的质量、安全和维护需求对网络都提出更高要求



以前多厂商设备混合使用,厂商以自己的方式各自管理各自的设备,这需要庞大的运维人员进行人工管理维护、而且容易出错,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和人为风险,最终这些成本还是由客户/用户来买单。然而,大数据、移动办公、物联网、云计算,包括现在势头正盛的人工智能产品都需要依靠更好的网络来完成任务,网络变革之机呼之欲出。


刘昱看来,“利用软件定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方式可以改变低效、高成本的历史问题,突破网络建设和运维难题,将原来由大量人力控制的设备改由统一的控制面板控制,并同应用服务联动。”


探索:基于应用商店做SD-WAN,企业网络服务“即买即用,按需付费”


变革,首先从思想转变开始。原来的网络控制每台设备的方式是一个一个控制,要求个人能力强,且具备全局观,现在需要通过统一的控制面板即可,同时更加重要的是网络需要时刻的为应用/业务服务。因此,首先要从思想上接受转变,如下图所示,要先接受SD-WAN的变化。


此图中,上面部分是云计算、大数据和Office 365之类的SaaS软件,这就是用户关注的“应用”,通过云和网络可以直接与用户连接。当用户需要Office 365,只需向SD-WAN/云服务商购买服务,可以享受到比从微软直接零售购买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安全、更快速的访问体验。这样运营商在部署SD-WAN网络时,可以将SaaS应用服务包含进来一同提供给用户,安全好、成本低、网络质量优。运营商借机转型为ICT综合服务提供商,而不只是提供网络管道。


政企客户来说,从原来分散购买和管理服务转向一站式IT/网络服务、Everything as a Service,并且可以对购买的服务进行自助编排 —— 如什么样的流要过什么样的服务、先后顺序是怎样的,从而个性化自己的应用、服务。这对整个行业和SaaS应用都是重大的变革,对运营商、政企客户来说也是双赢的模式。


其次,学会识人留人,擅于发现人的潜能。刘昱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有很强的网络芯片设计经验,最初的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信令大多是在芯片中完成,网络芯片的设计经验是团队的优势所在。但是,老的团队还需要将芯片的设计经验适配到当今基于云架构的控制平台上来,刘昱尝试建立新团队合作模式来解决控制面向云转型带来的挑战。他发现原来经过大厂历练的团队虽然能力超群,但面对新趋势新形势需要打开全局视野和眼界。好在这个团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执行能力都很强。这种情况下,激发原有团队潜能,远比组建新团队更有意义和更有时效性。


最后,重视技术和知识产权与项目实践的积累。截至目前,泰信通已经积累了40余项技术专利,还有20多项软件著作权。其中涵盖了SDN的很多关键技术领域。



技术的积累无法完全用知识产权来描述,单技术点的突破和积累是公司的核心,例如对数据报文进行压缩,原来以1000个字节传输,现在可以用500个字节传输,大大提高了传输速率;FEC即前项纠错技术,可以通过校验码把传输过程中错误的报文恢复出来,不需要重传,大幅度提升了线路利用效率,使用不可靠的互联网链路更快、更可靠地传输更多的信息。


与此同时,项目积累也需要非常深厚,因为SDN技术从出生开始,就是要从应用寻找出路的。帮助运营商将上网行为管理功能构建成一种NFV服务,不仅能够识别应用,同时能识别使用应用的人;在大型连锁行业,则帮助企业实现了超长链路中VoIP业务的识别和链路优化,大幅度提高了用户的业务体验和满意度。


刘昱相信,从技术到产品落地,正是服务用户、不断积累和打磨的过程。最终他们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基于应用商店的方式做SD-WAN。在这种方式下,当用户购买其系统后,可以根据自身选择购买其中所需服务,并可以随时通过自助服务系统自行下单购买需要的服务以及自助服务编排,即买即用,按需付费,无需人工干预。


实战:创新、场景、均衡利益关系,是产品和服务落地的真谛



除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之外,产品和服务的真正落地离不开适应场景的能力ISP/IDC、金融、政府、制造、商业、能源等行业中,每个行业的应用场景均不相同,且软件定义网络(SDN)产品涉及用户的应用层而非纯网络层,所以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SDN产品标准,这也恰恰是创新创业企业相比做标准产品的大厂更有优势的地方。


在产品和服务实际落地过程中,还会触及一些商业模式的新旧冲突,例如金融机构基于稳定可靠需求多使用运营商的专线,但专线价格是普通网络的10-20倍,如果SD-WAN可以替代部分专线,那么就会影响传统专线的商业模式,造成与客户的竞争。对此,泰信通团队创新地把产品方案定位为此类客户的“补网”式的专线,即补充运营商专线没有覆盖到的地域,即通过使用泰信通的产品和服务补充了运营商现有专线网络对最后一公里覆盖的缺失,实现虚拟专线到企业的接入效果。


通过这样的创新方式,既规避了与客户原来商业模式的冲突,又打造了更符合客户需求的场景化、差异化的产品和市场细分。诸如此类的创新还有很多,SD-WAN产品在金融、能源、政府、运营商、新零售、医疗、出入境、总分支机构、连锁、物联网等实际场景中已有非常多的实践。



刘昱先生总结道:企业服务类产品的落地主要有三个阶段:首先是技术创新和技术积累,然后是技术到产品转化,最后是实际场景的应用


刘昱先生还提到说,类似的行业应用都是实践中成形的,一开始可能是定制化,随着发展成熟一定要形成服务商店中的Apps,并从开发到运营的过程之中实现自动化,以平衡定制化和标准化产品之间的矛盾,同时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协作,不断丰富企业的市场和技术能力,以及现场构建解决方案的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快速和优质的服务,达成帮助客户、用户成功从而自己成功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