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授与研究  >  观点文章  

廖建文:特斯拉开源实为明智之举

专利是每个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制胜法宝,但特斯拉这种创新型公司竟然把自己的专利公诸于世!创始人Elon Musk到底是在作秀博眼球,还是另有图谋、暗藏玄机?长江商学院战略创新与创业管理实践教授、副院长廖建文对此做了独家解读。

以下为廖建文教授精彩观点:

【开放专利≠放弃专利】

专利的价值不在其本身,而是其会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和战略价值。

作为一个企业,不能只为开放而开放,而是为其最终的长期发展战略而选择开放。例如历史上众所周知的苹果和IBM的标准之战,IBM选择开放平台,而苹果选择封闭平台。IBM开放平台是为了成为标准的制定者,最终在标准竞争中战胜了苹果,但它赢得了标准的制定权却失去了市场的蓝天。

特斯拉此次开放专利,其实并不意味着放弃专利,只是放弃了诉讼权。假如第三方使用了特斯拉的某项专利,需要对外宣布。而这项专利的定义权仍掌握在特斯拉手中,只要认为使用者不是“善意的使用”,特斯拉还是可以发起诉讼。所以特斯拉的开放并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它只是其服务于最终利益的战略之一。

【开放 or 稳定?利益最大化才是终极目标】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开源产品不稳定的案例,开放程度与性能稳定性对于产品而言真的不能两全?其实并非如此。

首先生产标准的一体化分为“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例如苹果和IBM。苹果选择纵向一体化,从操作系统到硬件标准都是一个封闭的苹果标准,其各环节兼容匹配度高,可以进行无缝对接,其稳定性自然好,但这种情况会导致第三方应用进入困难,消费者使用受限制较大,市场份额受局限;而IBM的横向标准一体化,各环节外包分工,成本低,延长了生态链条,但第三方准入的门槛低,各自的标准对接有困难,导致整体性能的稳定性会降低。

另外,任何战略的选择都需要跟企业及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联系起来。特斯拉所处的电动车行业目前还属于起步的初期,市场份额少,规模小,行业标准尚未建立,现在面临的还是比如充电设备等配套服务的基础设施的构建,以及如何吸引用户、扩大市场规模的挑战。

由此可以看出,特斯拉可能在探索“半开放”方式,找到平衡开放度和稳定性的节点,获得最大利益。
 
【解决消费者日常最关心的问题是重点】

有人可能会担心开源之后,竞争对手不就过来了?其实无所谓,特斯拉不可能独自把整个产业链都做完,竞争对手进入之后,消费者增多,市场保有量增大,基础设施建设也就变得有利可图,所以特斯拉的平台开放有利于撬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特斯拉清楚的知道,消费者对其续航问题及配套服务担心,将会直接阻碍购买行为发生,因此开源是很聪明的做法。开放专利这一举动,将会大大刺激提供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服务的第三方战略合作伙伴的兴起,从而解决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后顾之忧,为其与传统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提供有力支持。

特斯拉是否将会成为电动汽车的主导者?特斯拉有很大的机会,但行业的颠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单纯靠一个专利开放就能够实现的。后续还需要很多政策层面的支持,包括基础设施完善、科学技术的进步等等。但特斯拉选择的无疑是正确的方向。

 

 

相关阅读

学院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