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BA > 学习生活 > 同窗校友

俞信华:左手是美元 右手是情怀 | 三十而变

2015年09月02日

美国东部时间2014年11月13日,周四,随着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钟声的敲响,天华阳光集团(NASDAQ:SKYS)成功在美国挂牌上市。此时正值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遭遇寒流,这家以“阳光”命名的中国企业在美IPO成功,无疑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久违的阳光。

 

与天华阳光一路同行的投资人、IDG合伙人俞信华(MBA 2004级)当日在微信朋友圈里简短地写道:“We did it!”

 

 

去美国上市或在国内A股上市,从任何意义上讲都不是轻松的,每一个台前的耀眼都有背后鲜为人知的辛酸。中间好几次都有人说,算了吧,我们回去吧。其中的起伏和煎熬,不经历无法体会”。

 

天华阳光只是俞信华近几年领投的多个项目之一。加入IDG资本的十年间,他在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设计领域斩获不凡。比如,2008年起IDG资本在LED产业亿级规模的投资布局,目前已经获得数十倍的回报。2011年,俞信华成为为这家世界顶级美元投资机构的合伙人之一。

 

优秀的投资人无一例外都有一双冷静的慧眼,那是阅尽数以千计的项目和创业者,操练过各种刀光剑影的交易,经历多次玩儿的就是心跳的刺激后获得的。有人说投资就是赌博。或许是吧。但身为投资人的俞信华说,“即使是输,也要输得明明白白。”手里攥着的是美钞,心里揣着的必须是明白。

 

不折腾则恐惧

 

1997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俞信华加入上海西门子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九十年代正是中国无线通讯发展的黄金期,公司的年销售额从人民币几亿元很快增长到两百亿元,员工则从数百翻到数千人。初出茅庐的俞信华,凭着自己的认真和努力,一步步升职到公司的市场部门经理。

 

有一次,俞信华与西门子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聊天:“在西门子再待几年,我能发展成什么样?”工作时间他们是上下级,私下是朋友。他的上司兼好友笑着答道,“那就是我喽。”“哦……”生命是一团欲望,不满足会痛苦,满足了便无聊。俞信华说,人生一眼就望到头儿了,我有点怕。

 

北京的交通拥堵由来已久,俞信华频繁往返京沪,早已习惯了不定期必须的“环路观光”。2003年的一天,他照例坐在的士里点数着二环边上新盖的大楼或新开的饭馆,一个不约而至的电话让他坐不住了。

 

来电的校友是长江2003级校友Rickey,他了解到俞信华的入读申请情况后,主动联系他提供帮助,建议俞信华注意读MBA的地域选择。如果打算在中国发展事业,那么就在中国读书;如果想到美国发展,就选美国的商学院。“读MBA其实是个机会,让未来多些可能。You have nothing to lose. Why not to try?(你其实没有什么要失去的。为什么不试试?)”

 

于是,俞信华成为长江商学院2004级MBA的一员。那时的长江是年轻的,校友很少,教学设置、学习资源等方面,根本无法直接和世界一流是商学院相提并论。“不管MBA还是EMBA,来长江的人都有一定冒险精神。我们对现有的不满意,愿意尝试新东西。有些人未必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特质,但是做这个选择的时候,即便机会成本很大还是选择了。”和俞信华一班的同学中,不少人拿到国内外其他名校的录取通知,但还是选择了长江,并怀着一种发展自我同时共铸长江的想法。

 

美元的工业情怀

 

尽管有一类投资人被称为“天使”,但提到投资者的本质追求,俞信华直截了当:“投资就是为了赚钱。”既能赚钱又对社会有好处的自然是好项目,但若是反过来,对社会有好处但挣不到钱的东西,投资人是没有办法支持的。

 

这个单纯而明确的投资目的,促使市场上的优质资金资源,尽可能流向那些最具市场发展能力的项目和创业者,最大化资金的使用效率。以美元基金IDG资本为例,自1992年开始,已投资了包括百度、腾讯、携程、物美、康辉在内的300多家优秀企业,超过70家在美国、中国香港、中国A股上市或通过并购成功退出,这些企业都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迅猛增长。

 

2005年刚进入IDG时,俞信华给自己6个月的时间去感受投资业,“看看我是否适合做这行。”由于在新行业尚无建树,他愿意接受远低于在西门子做部门经理的薪资水平。经常与资深创业者和投资高手的交流,让当时还是“菜鸟”的俞信华倍感兴奋。

 

“以前七、八年的职业生涯都在一个公司,入行后变成每天要见多家不同的公司,每个会议也就1个小时。上午接触的是能源领域,下午就是机器人领域,晚上是材料领域,完全是不同的人,台湾的,大陆的,欧洲的,不同文化的。很多东西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搞清楚,”俞信华说。

 

长江上学时,不管案例和课前阅读有多少,俞信华一贯坚持“当日事,当日毕”,但在刚加入IDG的头两年,为了研究各种项目,他保持着每周至少工作六天的状态。

 

2005年前后正是科技、媒体、通信(TMT)的风投发烧期,俞信华和同事们一起投了土豆(Tudou.com)等一批互联网项目,投资回报丰厚。尽管此类高科技项目很Sexy(吸引人),俞信华始终没有停止对传统行业的关注,他坚信在新材料、新能源等工业领域蕴含着更大的惊喜,等待着他的发现和助力。发光二极管照明,即LED技术,在那个年头儿还鲜为人知。而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系、又在西门子工作过的俞信华,对这个领域却很熟悉 —— 他的好哥们儿、大学睡在上铺的兄弟就在LED行业。

 

从2008年初至2010年间,IDG资本开始在LED产业全面布局,先后投资了包括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300323.SZ)在内的五家企业。 “当一个行业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凭着冷静分析与深入洞察,比绝大部分人更早地进入,成为最先吃螃蟹的人才有丰厚回报,”俞信华说。当业内人人都在谈论一种现象和趋势时,其实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如此大手笔又相当早期的投资布局,背后必须有足够的决策依据。俞信华和同事们仅在LED行业研究这一项上就花了至少半年时间,“我们当时调研了国内外很多技术和企业,这个产业链上每个环节,以及整个链条的发展态势,我们都梳理思考得非常清楚。”最终的结果是,大家一致认定LED技术必定会替代全世界现有的照明系统。中国是照明设备的最大生产国,LED芯片的低成本高效生产肯定在中国。俞信华的坚持和努力是有回报的。2010年,LED产业兴起,这些企业的市值连翻几倍到十几倍不等。

 

不久之后,IDG资本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清洁能源组,相关项目得到更多的重视,队伍也日益壮大,助力IDG顺利进入一个全新的在华投资时代 —— 互联网+。传统工业产品和智能技术有缘结合,并借助互联网的销售张力,带给人们应接不暇的精彩和便利。对于发展方向符合大趋势、技术实力过硬的企业,俞信华都会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尽可能的资金及智库扶持。IDG投资的扫地机器人科沃斯和可灵呐家用净水机等智能家居类产品,正快速走入中国各个细分消费市场。上市不到四年的科沃斯,仅去年的销售已达十几亿。

 

对新技术的热爱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存在感,是真正激励投资人长期坚持白天会议排队、深夜挑灯学习的持续动力。将众多创业者的创新设想变成现实,这种成就感是在投资之外的其他行业无法比拟。俞信华说,我不会一定本着什么样的情怀去投,那样的结果会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但我前两年投清洁能源,这两年投工业自动化,如果说没有深层次的使命感,那也是不可能的。只是激情和使命感不能构成做出一项重大投资决定的充分条件。”

 

 

“猪”联璧合

 

业内人士常用“风”和“猪”笑谈投资人矢志不渝琢磨的两样东西:市场趋势和创业项目。最成功的投资一定得明辨大势,同时逮准会飞的“猪”。这没有任何秘诀或捷径可寻,只能是不遗余力地去发现,然后通过一次次交流过招,识别优秀创业者,甚至需要帮助他打造一只合格的新创业团队。

 

俞信华说,“我们一个资深合伙人一直说,投一个项目最重要的是投人,第二重要的还是投人,第三重要的还是投人。”

 

在每个项目的时间分配上,俞信华和企业沟通的占比最大,这种沟通没有丝毫刻意的痕迹。有一次去一家新能源公司开会,大家酣畅淋漓地聊了近两个小时后,企业创始人对俞信华说“你根本不像投资人,倒像我们这个行业的技术专家。”财务数字固然重要,但却不是俞信华首当其冲的考量。“如果一个创业者对自己领域的理解,还比不上一个投资人,谁敢投?”

 

除了专业能力外,俞信华认为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应该具有足够的决心、心胸开阔、有持续学习能力、有底线和契约精神。“人是最复杂的动物,没有办法建出一个数学模型去标准化。但这些基本的素质是必须要考察的。”俞信华说,“很多创业者并不适合创业的;还有大企业中的股东和管理层,未必都具备能把企业带向未来成功的素质,但他们于企业和投资人的重要性是直接关乎成败的。”

 

2008年初IDG投资华灿光电时,这家公司尚无销售业绩,股东的构成非常有趣:5个海归博士和11个土豪,双方各持50%。土豪对芯片技术毫无概念;博士们有些兼职参与,他们的地域来自台湾、大陆和新加坡等多个华人地区。缺乏市场经验的博士们和手工作坊出身土豪们,双方巨大的冲突随时触发引爆。

 

金融危机在IDG入资两次后到来,公司销售额眼睁睁从600万元/月锐减至20万元,恶劣的生存条件让悲观者提出产品转型主张以维持生存,原本的冲突激化升级。召开董事会时,俞信华坚决地反对这种权宜之计,并通过多方斡旋,最终使真正发展目标一致的人留在股东团队中。2009年下半年,LED产业崛起,华灿光电的年销售收入超过一亿元,实现一千多万元的盈利。到2012年上市时,华灿光电的市值已经超过四十亿元。

 

很多人把投资看成是赌博。俞信华无暇纠结于此,只是“如果输了,我一定要输得清楚明白。”俞信华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最懂行业的投资人。“一个真正的投资人,一旦发现问题,决不能自欺欺人。”

 

远方无限

 

在这个各种商业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各个行业的趋势加速变化,投资人们的脚步也必须并驾齐驱,同时要保持看破得失的平衡和洞若观火的清醒。

 

俞信华平时最常做的运动是跑步,朋友圈里有时会看到他分享的跑步风景。“我们这个行业平时与人接触实在太多,跑步是一个很好的独处的时间。”每天早上六点起来,跑个十公里;周末,俞信华会和长江戈壁挑战赛队一起训练。

 

2014年10月,他参加了IDG和其投资的公司一起的戈壁挑战赛,4天时间徒步120公里,用脚丈量着每一寸深浅起伏的沙路。“从开始的怀疑到痛苦绝望,再到坚定和坚持,不试一下,不努力一把,人从来不会明白自己有多强大。”

 

他坚信,人生的意义需要在不断折腾中获得丰富。任何事情只要坚持就有70%成功的概率;如果注意思路和方法的调整,失败的概率会更低。所以,他要做的就是——不断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

 

(文/Mara)

相关阅读Related information

申请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