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BA > 学习生活 > 学生日志

从创业者角度 聊聊我在长江的学习经历

2014年04月09日

大家好,我是长江2012级MBA,刚刚写完毕业论文初稿,终于有些空闲时间,所以想从创业者的角度,分享一些信息给大家,供各位参考。

 

申请MBA之前,我的背景是:211、985本科金融系、创业2年;当时做的公司后来跟合伙人在发展方向上有所分歧,所以就退出决定继续充一下电。我的目标比较清晰,主要是两点:中国学校、创业基因。所以长江就成为了我的选择。

 

申请过程比较顺利,参观学校、参加圆桌论坛、提交资料、面试然后拿到录取通知书。我自己的经验是,如果下决心选择中国学校的话,一定要亲自去学校看看,申请试听、跟学校的同学、教授、工作人员接触一下,看看是否适合自己,校园的环境、校友的文化、教授的水平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会更加真实一些。

 

读MBA的过程,我看已经有一些校友分享过了,就不在此赘述了。我想主要分享一下在长江平台上如何利用好创业的资源。

 

长江常设的创业资源有:

 

创业创新课程。有两个教授讲创业课程,一个是廖建文教授,感兴趣的人可以去长江官网了解他的背景,他本人做过一个成功的生物制药公司。另一个是朱睿教授,很有魅力的女教授,她有一个Lean Startup的课。

 

Business Simulation。 长江的一节课,EMBA\MBA都在上,是美国Babson提供的实战模拟,有点像Game,连续三天,几个Team进行PK,这个课在长江很受欢迎,帮助学生站在一个全盘的角度去理解一个企业的决策。

 

各种行业Seminar。 在读书期间会持续有这种分享,是EMBA、FMBA、MBA共享的资源,对把握一个行业的脉络,同时建立行业人脉是非常重要的。

 

校友。 我觉得这个是最珍贵的资源,如果有过创业经验的人应该了解团队的价值。长江校友之间一拍即合进行创业的很多,很经典的企业比如唯品会,是长江几个EMBA校友一起做的。MBA里面比较有名的比如‘巴别塔口语’、深圳的红火网、上海的源臻有机农业etc.都是校友联合起来做、或者校友之间投资的。

 

教授。大多数教授除了学术研究,也有自己感兴趣的行业研究,教授们对行业的洞悉一般比券商的行业研究报告之类要更深入一些。比如曹辉宁\陈龙等金融学教授对互联网金融比较了解,年轻的教授里面,李洋教授研究文化产业比较多,张凯夫教授研究教育行业比较多,etc.

 

拍砖会。 你可以随时发起一个拍砖会,邀请校友对你的商业计划进行模拟考察,大家一同群策群力。这方面,深圳校友会做的尤其好。

 

EMBA导师。每个MBA都会有一个EMBA Mentor,你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来选择导师,我很幸运得到了原IBM大中国区总裁吴士宏老师的指导,我觉得这种师徒之间的沟通,最有价值的是在‘做人之道’这个方面的沟通。不光聊如何成功,更多地聊年轻人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在孤独中学会耐心。

 

很多Candidate在分享会上问我学校能给到什么样的创业资源,我觉得这有点‘本末倒置’,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先决定是否要创业,并且知道你在哪个领域创业有比较优势?创业的过程是非常个人化的选择,你需要实打实地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并且证明你的能力,而且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商学院的资源需要你带着自己具体的问题也好、商业计划书也好、曾经的经验也好去有目标地进行组织,这样的情况下不论哪个商学院的教授、校友都会很热心帮忙,能帮忙找人才的找人才、帮忙找供应商的找供应商,帮忙联系渠道的联系渠道。但就害怕你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或者要做的事情跟你的能力完全不匹配,这样就很难建立起来有效的对话。

 

创业不是一个简单说‘我想创业,但我不知道做什么,你来教我,请给我资源’的事情。最初,我们班对创业有热情的同学也很多,不过MBA这一级最终真的去创业的大概有6位。我自己的方向是教育行业,所以以这个行业举例。

 

我是和另一位也在教育行业进行创业的10级MBA校友(目前刚刚拿到创新工场天使投资)共同发起了一个“长江在线教育平台”,并且得到了长江的官方支持。发起过程略过,简要说一下现在长江在线教育平台,目前的情况:2013年9月~今6个月里,积累了143个群友,大多是教育行业创业者、投资人、以及企业高管。平台上面促成了哪些商务合作,具体不得而知,但基本上发出的每一条需求(找人、找项目、找资金)总会有人回复。组织了13家明星企业的拜访调研、1次行业报告分享会,2次行业专题沙龙,6次微信语音分享(包括最近一次邀请到《罗辑思维》老罗关于自媒体思考的分享)。过程中,校方给到的支持(此处无植入,呵呵):主管教授在行政方面给到的实打实的支持(活动场地+经费+研究实习生);张凯夫教授从学术高度来承担了平台的‘智囊’角色,目前已经指导了2篇报告,也是我们的金牌活动‘主持人’。长江校友会老师也非常给力,比如我们去年12月的内部报告分享会,校友会推荐了17位EMBA参加,最近想找一个擅长整合营销的大佬来做分享,5分钟内就给推荐了2个重量级EMBA嘉宾。来自MBA项目的支持:即将在3月29日北京举办的《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教育分论坛》是由MBA项目和我们一起合作组织的。

 

虽然组织这个平台要花去我平均每周15小时的时间,同时,这件事情是义务在做的,但是组织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我都得到了巨大的收获,举几个例子:

 

结识行业大佬。通过组织活动,半年内接触了许多教育行业的一把手、以及创业新星们。有时我和他们见面,别人居然能叫出我的名字!至少对我这个刚入行的新人来说,这是工资买不到资源。

 

考察公司。一句话,你自己去约见一个CEO是很难的事情,但是组织几个CEO一起去约一个CEO,大家相互学习,这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深入洞察行业动态。来自行业风口浪尖的精英们,对行业信息的即时评论、对行业把握的深度分享,这些是看券商行业研究报告里学不到的。通过教授从学术角度的分析,更能对行业的脉络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建立商誉。我觉得这个是最最有价值的。和10级校友一起运营这个平台以来,很多时候都为她的‘服务精神’所感动,对每一个细节的高要求,身体力行地为群友服务,每一个细小的事情都被行业人看在眼里。这位校友的商业计划拿到天使投资的关键点,就是有人拍胸脯给投资人做了推荐。一群‘靠谱的人做事’,比‘做靠谱的事儿’更重要,因为失败了还可以重来,还可以继续得到更多人的支持。通过组织这个平台,我非常深刻地体会到,见面准不准时、能不能谦虚地接人待物、是不是言行一致,这些态度要比一张简历是否漂亮更能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

 

目前,学校也打算把这种建立校友支持‘生态圈’的模式移植到清洁能源行业、今后也会逐步复制到其他行业。

 

说了那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先有一颗为他人服务的决心,也许是获得更多资源的开始”。我觉得这一点放到任何一个学校都一样。中欧的创业营也做的非常好,特别是最近的众筹活动,很值得长江学习;清华对创业校友的支持也很给力。虽然从事业方面来说,大多数年轻人无法做到跟EMBA学生同样的影响力,但是我们年轻、我们有专业的知识结构、我们愿意倾听和贡献,通过这几点,我们就可以站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去跟商学院的教授、校友、还有项目同事展开合作、通过合作来互换价值、一起创造更大的价值。

 

希望我的分享能为MBA申请人,特别是其中现在或者以后要走上创业之路的年轻人有些用处。

 

 

作者:刘昕 2012级MBA

原文:chasedream论坛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896584-1-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 information

申请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