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江online  >  《长江》2014年3月号  >  封面故事  

寻路养老产业

一部热播剧在 2013 年年底引发热议,片名即是该剧主题—《老有所依》。剧中直面家庭养老问题,持续发酵的话题更是揭示了中国社会养老困局。

2000 多年前,孟子就提出“老有所养”,直到今天,“养儿防老”仍深植国人脑海中,中国人似乎一直都担心“也许有一天,我们老无所依”。伴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愈发凸显出来。

产业规模偏小、整体水平较低、市场秩序混乱,正是中国养老产业的现状。在中国大陆老年人口 2012 年年底已接近1.94 亿人的当下,迅速攀升的需求将养老产业带入更加严峻的境地。

在合家团聚的春节长假过后,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最引人瞩目的消息,莫过于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舆论认为,此举可谓是中国弥合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的重要一步,但也仅仅是第一步。

今天国内的中产阶级正在渐渐脱离“全盘倚仗国家养老体系”的想象,他们需要面对的,是必须在市场与体制的牢笼之下未雨绸缪,学会“先老年之忧而忧,后青年之乐而乐”了。在国家福利体系极不健全、人口红利吃尽、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当下,中国的养老问题,不仅是能否赡养父母之老的困境,还有自己将如何养老的未知之惑,这些都在困扰着我们。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抚养比高等突出的老龄化矛盾将带领养老产业向何处去?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养老模式?种种问题,已经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无法等待的老龄化

 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写的首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表明,2013 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 2 亿,占总人口比率近15%;到 2025 年将突破 3 亿,中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业内人士预计,到 2050 年我国 80 岁以上高龄老人将由现在的2100万增加到1.08亿,生活不能自理的发生率将达到 30% 以 上;90 岁以 上的老人失能率将达到 50% 以上。高龄化、失能化的加剧,导致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无法为继,养老产业的刚性需求将得到释放。

但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老年人口消费需求的增长。

举个简单的例子,时至今日养老产业最为基础的床位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曾公开表示:中国养老床位共有 390 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仅 20.5 张。而按照国际标准,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通常为40 ~50 张

中国社科院统计数据显示,到 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产值将增加到13万亿元。巨大的养老蛋糕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直到 2009 年年底,政府才从战略层面制定养老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这其中纠结的问题在于,养老到底是福利的事业还是盈利的产业?犹豫间,养老产业的缺口越来越大,而商机也一再被沉淀。资本同样如此。

万亿市场下,谁更懂养老?

早在2012年,养老性质的界定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当年 7 月,《民政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发。其中首次提及“民间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可以按照举办目的,区分营利和非营利性质”。

《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举办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参与养老产业发展。

此后,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为养老产业大开“绿灯”。例如,在对养老设施给予财政补贴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出台政策,使得营利性养老机构同样能拿到补贴;在养老设施土地利用这一最关键的问题上,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将养老地块纳入供应计划。

春江水暖鸭先知,投资者的嗅觉早已闻到政策的利好。专业养老机构、地产商、保险公司以及境内外投资者等各路资本驻足关注,诸多保险企业,如新华保险、泰康人寿等,都纷纷涉足养老产业。

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政府养老之外,社区养老雏形开始在各地试点。这也是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产业主要集中的领域。民营养老机构是专业从事养老社区运营的商业机构,记者探访的上海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其运营采取“销售 + 持有运营”方式,主要采取会员制发售。早期,亲和源自主进行养老社区的开发和运营管理,近年来则把更多精力用于社区管理。而郑州爱馨养老集团,从做传统的养老院机构起家,选择以优化服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发展。
地产商也是参与养老社区建设的主要力量。由于房地产政策调控,地产商在商品住宅领域的发展空间面临瓶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变投资方向,养老地产成为近期热门。目前,保利、万科、首创、今典、北京太阳城、西安荣华集团等企业已开始布局养老地产。

受政策鼓励,保险公司投资养老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此前,保监会批准泰康人寿养老社区投资试点方案,“泰康之家”在北京昌平小汤山兴建养老社区,中国人寿、合众人寿也分别在河北及湖北建设养老社区项目。

养老收益之争

现今,养老产业的最大难题是盈利模式不明确,市场尚没有形成可行性的发展模式。养老社区的成本相较普通的商业地产成本都高出许多。在养老产业链上,不只是卖房子等硬件,更需要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参与,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突破养老产业盈利新模式。

直到2013年,北京将养老土地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后,长期桎梏养老机构发展的土地问题方才得到缓解。但瓶颈依然存在,北京市国土局内部曾就养老综合用地的组合比例和项目能否出售等问题引发争议。

尽管对保险企业进行不动产投资有所“松绑”,但保险公司直接进入养老地产还有一些限制。2012 年 7 月,保监会就明确保险公司不得以投资不动产为目的,运用自用性不动产的名义,变相参与一级土地开发。

而对于那些试图进军中国养老产业的外商来说,外资养老机构在融资服务、财税支持、土地使用、医保定点等方面先天不足,成本较高,无法平等参与竞争,使得这个行业难以吸引大规模的外资进入,唯有与本土资本进行结合。

一直有专家提议,将养老服务市场划分为两个市场,即基本养老服务市场和高端的营利性养老服务市场。即“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唯有此,中国的养老产业才能真正迎来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