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江online  >  《长江》2014年3月号  >  全球纵览  

学会在BBC面前说话

无论是一家中小型出口企业,还是像中石油、华为一样的行业巨头,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危机公关几乎是每家中国企业树立和改善海外形象的一个难题。尤其在欧美市场,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企业行为相当苛求,一旦出现失控的危机公关,对企业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面临突发事件,中国企业如果仍然坚持应对国内媒体的策略,从历史经验来看,多半吃亏和碰壁。因为国外的媒体和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与国内大相径庭。那么,该如何正确面对海外媒体,近期长江商学院海外教育项目便为中国企业家学员提供了一次在英国直面 BBC 电视镜头的模拟实战。

深刻理解社会差异

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杨瑞辉(Leslie Young)作为此次项目的学术指导教授,认为此次模拟演练非同寻常,它让中国企业家们真切感受到了中英两国媒体的巨大差异,并深刻领悟了差异背后的原因和应采取的不同公关应对策略。

其中的一个采访假设场景是这样的,也是中国制造企业经常遭遇的:一家中国玩具制造商因某款产品的设计缺陷,致使一位当地小孩不慎吞入玩具部件,并引发急性重症。BBC的采访人员均为曾担任首席记者的资深媒体人,他们从各个角度抛出尖锐问题,连珠炮一样地拷问中国企业家:“对你们产品导致的死伤行为将如何赔偿?今后将关注点放在什么方向?”“你们的产品质量如此恶劣,导致我们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如何给予民众一个交代?”企业家们必须当场回应这些质问。

杨瑞辉教授说,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危机,企业家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在准备对外界做出反应的时候,尤其关键的一点是必须意识到中英两国社会的差异。例如,其中的一个显著差别是,英国看待法律责任问题非常严重,英国的律师在寻求赔偿方面极具进攻性。另外,还应注意政治问题,因为英国国会中的反对党不愿错过任何一个攻击政府或间接攻击企业家的机会,目的是让政府难堪。因此,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就此事件,一方面,企业家不能说出同情心太强的话,这可能让企业面临诉讼,因为律师会认为你已经认罪。另一方面,也不能表现得太没有同情心,因为这可能被反对党用于诋毁中国企业的形象,从而诋毁当局政府的形象。

莫忽视镜头前细节

除了对外交流的策略和内容之外,在电视镜头前的一些细节,有时也事关成败。在回放自己在 BBC 电视镜头里的言行举止时,中国的企业家们从英国专业媒体人士的点评中认识到了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不足。

例如,不少被采访的企业家在镜头前表述的是积极的信息,而其身体语言却传达着另外一种信号“。如果你交叉双臂而坐,这种姿势会让观众认为你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对此事件也毫无同情心。”杨瑞辉教授说“,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有专业的外部人士提醒这些企业家时,我相信今后他们在面对西方媒体质疑时,能很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言行。”

深入交往才能赢得成功

近年来,中英贸易和投资均有较快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并购金额高达80多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近 1/8。2013年,中英两国贸易额已达631亿美元,中国已成为英国在欧盟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前段时间,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也刮起了一阵英伦风,而中国企业在英国的身影也不断扩大。然而,不断加深的接触必将要求双方深层次地了解彼此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此次长江商学院与英国著名的阿什里奇商学院合作举办的英国海外课程项目,便是一次了解英国社会、文化和商业的深刻体验。

如何与英国人做好生意,将不仅仅停留在用英式英语来交流的层面。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曾多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亚太工商研究所常务所长的杨瑞辉教授认为,将公司业务拓展到英国的中国企业家们,很自然地会和英国当地的华人联系和交往,因为在老朋友面前他们会感到更加自在和轻松,但从长期发展业务角度出发,他们应该努力融入到英国人的生活中,必须跳出原有的中国人社交圈,与英国各类人群建立友谊和业务关系。

杨瑞辉教授说,英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的国度,背后蕴藏很多历史和现代经验。英国人表面上很有礼貌,很热情,也很文明,但他们背后有很多与中国人完全不同的经历,包括社会经历、家庭经历和教育经历。中国企业家必须学会与他们交往,并喜欢与他们交往,这样就能间接地学到如何与英国人做好生意,如何在英国社会中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