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江online  >  《长江》2014年3月号  >  与你分享  

新兴市场:下一轮经济风暴眼

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的趋势依然没有扭转。截至2月19日的一周里,全球资金流向监测和研究机构EPFR(新兴市场基金研究公司)的监测数据表明,新兴市场股市资金外流15亿美元,全球资本持续从新兴经济体流向欧美发达经济体。

风光无限的新兴经济体与泥淖中的“欧猪”国家的地位一夜之间发生了对换,2014 年新兴经济体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发达经济体则触底反弹,走出危机。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迟滞的改革已经带来了惩罚,救赎之道还是尽快启动改革,获得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从新兴经济体“升格”为富裕国家。

从2013年下半年以来,新兴经济体的风向大变,从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变成了新一轮危机的风暴眼,而契机就是美联储准备退出量化宽松。伯南克的言论引起了全球资本市场的震荡,进而让新兴经济体遭受货币暴跌、通胀高企的打击。一开始,人们将原因归咎于美国的“货币战争”,经过几个月的反思与沉淀,人们慢慢认识到,根子还在于新兴经济体内部。为什么美联储主席的话能够改变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势头呢?只能说明这些国家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度太高,国内市场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资产泡沫,而当市场预期逆转之后,泡沫被挤压,结果就是一场新兴经济体的危机。

众所周知,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源于信贷泡沫,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信贷杠杆不大的新兴经济体在危机之初受影响并不大,因此在 2009 年之后的两年多,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经济增长贡献率一举超过了发达经济体。由此,乐观情绪蔓延,新兴经济体成为救世主的说法也流行起来,其发展模式优越论也不胫而走。而此时,拥有货币发行权的欧美国家开始了量化宽松政策,尤其是美联储连续三次开闸放水,廉价资金外溢到全球市场—欧洲央行和美联储竞相实行零利率的政策,全球资本开始涌入收益率更高的新兴经济体。

廉价资金给新兴经济体带来了意外的福利。虽然有些国家批判美国发动汇率战争,但是企业和政府大量举债,风险意识松弛,在发达经济体去杠杆化的时候,新兴经济体在加杠杆,债务规模膨胀,尤其是外币债务大涨。新兴经济体在高歌猛进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风险,资产泡沫化也越来越严重。

在美联储结束量化宽松这样的扭曲性货币政策之后,发达经济体金融市场的吸引力也就呈现出来了。欧美金融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加上长期利率上升,资金自然要“回流”;新兴市场的收益率表面要比美国市场高,但是其中包含了很大的风险溢价,比如市场容量小、流动性差、货币不稳定等。更值得关注的是从2013年年底,大量资金开始流入“欧猪”国家,这些国家的收益率比较高,而且经济已经触底反弹,盈利前景比较好。资金流向变动的背后是各国经济改革“时差”使然,而危与机的转换也悄然发生。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终结了廉价资金时代,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速放缓则终结了大宗商品周期。另外,美国页岩革命也打压了全球能源市场价格。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国家处于新拐点,而在乐观情绪之下没有未雨绸缪的国家成为裸泳者。大量廉价资金吹起的资产泡沫被挤压之后留下的是债务的烂摊子,而基础设施建设又比较落后,通胀压力在不断上升。为了抑制通胀和稳定货币,不得不抛售外汇储备或提高利率水平,但此举又不利于经济增长—新兴经济体面临着两难选择。

任何改革都是需要成本的,危机倒逼之下的改革要付出更大的成本,但是新兴经济体除了改革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乌克兰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放弃盯住美元政策之后,乌克兰货币格里夫纳四天暴跌 19%,经济濒于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