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江看全球:一场深度研习,洞见基业长青密码|DBA课程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4-30 16:04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面对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重构的复杂局面,企业如何突破思维桎梏,探寻基业长青之道?这成为了每一位企业家学者亟待解答的时代命题。
4月25-27日,长江DBA十期班同学汇聚香港,开启深度研习之旅。此次课程锚定同学们的核心诉求,聚焦中美关系、家族传承、科技革命等热点话题,创新性地奔赴香港这一国际前沿阵地,邀请多位政界、商界、学术界的顶尖学者和权威专家,定制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课程体系,从多维视角解构时代命题,深度剖析前沿领域发展脉络。期间,同学们还参访了郑家纯机器人研究院与香港科学园,聆听尖端技术分享,沉浸式探索科技、能源、机器人等产业如何重构商业生态。在思想的启迪与多元观点的碰撞中,长江DBA同学们不仅深化了对未来科技新场景的认知,更解锁了战略布局新思维,为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筑牢发展根基。
国际洞察与商业新思维
以全球应对全球,整合全球资源
当国际局势中“黑天鹅”事件频发、“灰犀牛”风险隐现,大国之间的博弈将如何重构全球商业版图?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祁斌,以《百年变局下的香港由治及兴——发挥战略支点作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分享了香港近期经济情况、在国家经济金融改革中的地位、在国际格局中的作用及 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等。他指出,香港发展应置于国家大局,充分发挥国际金融中心和超级联系人作用,加强与内地合作,借助内地资源吸引国际投资者,解决自身发展问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战略支点作用。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他提出了6点中国应对策略,为 DBA 同学们带来重要启示:
1、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动高科技企业发展
2、深化改革,强健金融体系
3、在开放竞争中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金融市场
4、未雨绸缪,做好可能的金融制裁的应对方案
5、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6、推动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走出去
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中国商业管理及全球化杰出院长讲席教授项兵博士给同学们带来关于特朗普2.0下的美国变革及中美关系、全球格局以及中国应对策略的深刻见解。他提到,特朗普现象是飓风还是气候变化(长线和短线问题)存在很大争议,但美国体制韧性强,经得起特朗普带来的冲击。如今全球处于大变革时代,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贸易、金融治理体系逐渐瓦解,这是历史性的窗口期,将为中国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项兵创办院长强调,中国企业想在全球取得成功,仅依靠中国资源整合出海已过时,应整合全球资源,以全球应对全球。“中国人真正的朋友是那些在中国做了大量投资的美国企业,短期改善中美关系的方法就是吸引一拨美国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中国还应加强与欧洲、中日韩的合作。欧洲是商品贸易第一大国,中国与之合作潜力巨大;中日韩等国对中国有经贸方面的需求,中国可借此抓住外贸机遇,同时推进RECP相关工作并积极申请加入CPTPP,加强在中亚的影响力。
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教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成,曾任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首位华裔主任,是美国顶级中国问题研究团队的领头羊。他还兼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董事,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和由杰出美籍华人组成的精英组织美国百人会成员,并曾担任百人会副会长和世界银行顾问。在本次课程中,他聚焦“中美关系与亚洲机遇”,分享了对中美关系和地缘政治变化的深刻剖析,探讨了特朗普现象、美国内政外交困境以及中美关系结构性矛盾等关键问题。他认为世界正走向多极无序时代,中美关系对全球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他的分享为同学们洞察百年变局中的大国博弈提供了重要视角和思考方向,帮助同学们深刻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商业活动的深远影响。
家族传承与基业长青
长期主义、集体主义、利他主义
长江商学院院长、金融学杰出院长讲席教授李海涛博士,分享了关于家族传承与基业长青的深度见解。他提到,当下中国经济面临与美国脱钩、消费不足、物价下行通缩、人口老化和债务危机等困境,这些因素使家族企业传承困难重重,“富不过三代”在全球范围内是大概率事件。他深入剖析了家族企业传承面临的挑战,内部人际关系复杂,涉及多方利益,容易产生矛盾;企业自身经营、战略等方面也存在风险;外部环境的技术迭代、行业周期、政策变化等同样会冲击企业。
李海涛院长通过分析多个实际案例强调,打造有韧性的家企协同系统,关键在于处理好所有权、控制权、管理权。家族资产增长是硬道理,培养发现人才是关键,家族团结是基础,家族治理的核心是团结的家族成员,要能够为长期和家族利益,牺牲短期和个人利益,遵循长期主义、集体主义、利他主义理念,才能实现基业长青。
随后,特邀嘉宾美心集团创始人伍沾德长女伍淑清女士为同学们讲述了美心集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她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诸多事务,包括创办中国第一家航空食品合资企业、推动内地与海外贸易交流、促进香港学生爱国教育等的个人经历。
在家族传承方面,伍淑清认为家族给予自己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空间,让她能够自主决定人生道路。她强调做企业要不断学习,时刻关注产品和客户需求。此外,她分享了香港家族企业依据子女特长分配业务以减少矛盾的经验,还阐述了慈善在家族传承中的重要意义,认为这不仅是回报社会的方式,更有助于培养家族的价值观,让家族成员懂得为社会做贡献,实现家族的长远发展。
对话环节中,李海涛院长、伍淑清女士和DBA五期班同学、The March Group (TMG) 创始管理合伙人、原Celsius(CELH)董事长刘梓浩同学针对家族传承、女性企业家发展建议、香港创新发展困境等问题展开探讨,为同学们提供了多元视角的启发与思考。
跨界对话顶尖科研力量
洞察科技创新潜力,探寻产业新图景
在此次课程的两场科技主题参访活动中,DBA同学们走进香港科技大学与郑家纯机器人研究院,以及香港科学园。在与顶尖科研专家的深度对话中,同学们切身领略到科技在能源革新、智能机器人研发及医疗健康等多元领域的强大驱动力与无限潜力,沉浸式探究科技创新如何重塑产业格局和商业生态。
香港科技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邵敏华博士分享了港科大在氢能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他介绍了自身经历及研究方向,指出能源危机促使能源结构转变。他详细阐述了氢能制取、存储、运输和应用,如绿氢、蓝氢、灰氢的制取方式,以及燃料电池的原理、发展历程和应用场景。他认为,绿氢在化工、制造业和大巴等领域有大规模应用潜力,当前氢能产业面临储运瓶颈,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香港科技大学郑家纯机器人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张福民博士围绕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的主题,详细分析了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及其面临的碎片化应用环境和技术挑战。他特别指出,触觉与力传感器等关键技术的不成熟是当前机器人行业的一大瓶颈。他提醒同学们,需理性看待机器人行业的热潮,关注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及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此外,他还分享了香港科技大学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展示了未来低空经济的广阔前景。
香港科学园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首席科学家叶翠芬博士分享了该中心的科研成果。据她介绍,该中心依托两个研究单位,团队专注神经病理学研究并与国际合作。大脑复杂且具可塑性,中国脑部疾病问题严峻。以阿尔兹海默症为例,其治疗困难,现有药物效果不佳。中心取得多项突破,如多蛋白组合血液检测、发现SST2靶点、开发基因编辑工具,成果已进行技术转化。叶翠芬博士的分享向DBA同学们展示了科研创新在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启示同学们关注科技创新对行业变革的推动作用,在企业决策中重视创新投入与合作,把握新兴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
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际关系复杂演变的当下,中美关系作为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动态深刻影响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与此同时,家族企业作为经济领域的重要力量,如何在时代浪潮中实现家族传承、铸就基业长青,成为企业家们亟待破解的关键命题。而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重塑着商业逻辑与社会形态,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期待DBA同学们能于中美关系变局中开新路,在合作中寻发展契机;筑家族传承体系,在传承中育发展动能;借科技革命东风,于变革中增强企业实力,推动企业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