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课程中的“蓝海战略”,在当今市场还适用吗?
2025-07-29

每当在EMBA的课堂上,教授抛出“蓝海战略”这个词,总能点燃在座企业家和高管们眼中的光芒。它像一座灯塔,为那些在“红海”中搏杀得筋疲力尽的航行者们,指引了一片广阔、宁静、充满机遇的蔚蓝海域。这个由W. Chan Kim和Renée Mauborgne在二十一世纪初提出的颠覆性理论,主张企业不应沉溺于血腥的存量竞争,而应通过价值创新,开创全新的、无人竞争的市场空间。然而,时过境迁,当我们把目光从教科书的经典案例移开,投向当下这个瞬息万变、技术爆炸、商业模式迭代比翻书还快的市场时,一个深刻的疑问油然而生:这套经典的“蓝海战略”,在今天,还灵吗?它究竟是EMBA课程中历久弥新的屠龙之术,还是一把已经生锈的古董宝剑?

永不过时的核心价值

首先,咱们得承认,“蓝海战略”的核心思想,有着一种穿越时间的魅力。它的本质不是一套僵化的战术动作,而是一种深刻的商业哲学——“价值创新”。这个词是蓝海战略的灵魂,它要求企业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打破传统战略中“要么好、要么便宜”的二元对立。这就像一个厨师,他没有在“川菜还是粤菜”上卷,而是创造性地融合了分子料理技术和本地食材,做出了一道既新奇独特、又因流程优化而成本可控的招牌菜,直接开辟了一个新的美食赛道。

这种思维方式在任何时代都具有指导意义。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商业的本质始终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蓝海战略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工具,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动作框架”(剔除、减少、增加、创造)和“战略布局图”。这些工具就像医生的听诊器和X光机,能帮助企业系统性地审视自身所处的行业,看清哪些是行业内习以为常、但客户并不真正买单的“成本赘肉”(可以剔除或减少),又有哪些是客户潜在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可以增加或创造)。这种“跳出鱼缸看鱼”的视角,是帮助企业摆脱路径依赖、实现突破性增长的强大引擎。

新时代的严峻拷问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相当骨感。今天的市场环境,对经典的蓝海战略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大的敌人,就是“速度”。在过去,一家企业(比如书中的经典案例太阳马戏团)开辟出一片蓝海,可能享有数年甚至十多年的安宁。但现在,数字化和全球化极大地降低了信息壁垒和进入门槛。你今天上午刚想出一个绝妙的商业模式,下午可能就已经出现在竞争对手的PPT里,一周后,模仿者们的产品就能上线公测。

这导致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所谓的“蓝海”,其“蓝色”的保质期越来越短。它可能很快就会因为模仿者的涌入而泛红,甚至直接变成一片新的“红海”。比如共享单车的早期,通过“无桩”和“移动支付”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痛点,无疑开辟了一片蓝海。但短短一两年内,资本裹挟着无数玩家蜂拥而入,迅速演变成惨烈的“颜色大战”和资本消耗战。在这种环境下,寻找一片“一劳永逸”的蓝海,几乎成了一种奢望。

此外,消费者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易变和个性化。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使得企业能够更精准地洞察和满足细分需求。这在某种程度上,将曾经的大“蓝海”切割成了无数个小“蓝海”,甚至是“微蓝海”。这对企业的洞察力、敏捷性和持续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一次性的战略规划,很难在动态的市场中保持领先。

蓝海战略的进化论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是否应该就此将“蓝海战略”束之高阁呢?答案是否定的。真正的智慧,不是抛弃经典,而是让经典与时俱进。正如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商学院的EMBA课堂上,教授们早已不再是照本宣科地讲解理论,而是引导学员们探讨其在当代的“进化形态”。今天的“蓝海战略”,其应用逻辑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演变。

它从一个“寻找终点”的静态战略,演变成了一个“持续创造”的动态过程。换句话说,企业的目标不再是找到一片永久的蓝海然后高枕无忧,而是要将“开创蓝海”的能力,内化为企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这要求企业建立一种“蓝海式”的文化和机制,鼓励持续的价值创新。企业需要像冲浪者一样,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浪,而是在浪潮中不断寻找和驾驭一个又一个新浪头。今天的蓝海,可能明天就红了,但没关系,一个具备蓝海能力的企业,已经开始在酝酿下一片蓝海了。

这种进化,也体现在战略工具的融合应用上。现代企业在运用“四大动作框架”时,会深度结合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的MVP(最小可行产品)测试、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的用户深度共情,以及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的快速迭代。比如,在“创造”新价值点时,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快速推出一个简单的原型给核心用户测试,根据反馈不断调整,小步快跑地验证价值主张。这使得蓝海的开创过程,风险更低,成功率更高,也更能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实践中的应用与误区

那么,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该如何正确地应用进阶版的“蓝海战略”呢?关键在于把握其精髓,同时避开常见的误区。成功的应用,往往不是颠覆整个行业,而是从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开始,重新定义了某个环节的价值主张。

以近几年崛起的某咖啡新势力为例,它并没有在咖啡豆品质或门店体验上与传统巨头硬碰硬。相反,它运用蓝海思维的“四大动作”:

  • 剔除: 大幅剔除了昂贵的线下空间成本和第三空间体验的重资产投入。
  • 减少: 减少了复杂的SKU,聚焦几款核心爆品,降低了运营和供应链的复杂度。
  • 增加: 极大地增加了“便利性”和“数字化体验”,通过APP下单、快速自提/外卖,完美契合了都市白领快节奏、高效率的需求。
  • 创造: 创造了基于社交裂变的“私域流量”玩法和强互联网属性的品牌形象,这在传统咖啡行业是前所未有的。

通过这一系列操作,它成功地在看似饱和的咖啡市场中,为“快咖啡”这个场景开辟了一片广阔的蓝海。它没有和星巴克抢“下午茶”的生意,而是创造了“上班路上带一杯”的新需求。

然而,实践中的误区同样致命。很多管理者将蓝海战略简单地等同于“差异化”或“进入一个无人区”。这导致了许多看似创新、实则毫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区分,我们可以看下面这个表格:

蓝海战略的常见误区与正确应用

常见误区 正确的蓝海思维
技术驱动:认为只要技术最先进,就是蓝海。 价值驱动:技术只是手段,关键是这项技术是否为用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简单易用、成本可接受的价值。
等同于利基市场:认为蓝海就是找个没人做的小众市场。 重塑市场边界:蓝海是通过打破现有行业边界,吸引非客户群体,从而创造出巨大的新增量市场,而非局限于现有的小众群体。
只做“加法”:不断增加新功能、新服务,把产品做得越来越复杂。 有增有减:熟练运用“四大动作框架”,敢于对行业内习以为常的“标配”进行大胆的“剔除”和“减少”,从而降低成本,聚焦核心价值。
忽视执行:认为只要战略构想足够好,就能成功。 战略与执行并重:一个好的蓝海战略,必须从一开始就考虑其盈利模式、执行路径和壁垒构建,确保创意能够落地并持续。

结论:从寻找蓝海到成为蓝海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EMBA课程中的“蓝海战略”,在当今市场还适用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加上一个重要的限定词:适用的是其经过现代化改造和深刻理解后的“进化版”。它不再是一张可以按图索骥的航海图,而更像是一套教会我们如何观星、识风、造船、驾船的综合能力。它提醒我们,在埋头于红海的激烈厮杀时,永远不要忘记抬头仰望星空,思考是否存在创造新价值、重塑游戏规则的可能性。

对于今天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尤其是那些在长江商学院等平台上不断汲取新知的思考者而言,学习蓝海战略的意义,已经从“寻找一片蓝海”,转变为“让自己和自己的企业,成为一个能够持续创造蓝海的源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将蓝海的思维方式,即“价值创新”,融入到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和日常运营的血液之中。

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方向,或许可以更多地探讨蓝海战略如何与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ESG)等时代大趋势相结合。如何利用AI更精准地洞察未被满足的需求?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加速价值创新的验证和迭代?如何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开辟出兼具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的“绿色蓝海”?这些,都将是“蓝海战略”这本经典著作,在新时代写下的精彩续篇。

最终,蓝海不是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可能就在你对现有业务的一次大胆“剔除”里,在你对客户抱怨的一次深度“共情”里,在你对行业惯例的一次勇敢“挑战”里。它是一种思维,一种能力,一种永不满足于现状、永远渴望创造新世界的企业家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蓝海战略,永不过时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