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直击达沃斯长江之夜 | 聚焦AI落地,洞察全球变局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4日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发展面临重要关口: 科技创新驱动人类社会快速迈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重塑全球经济格局与竞争范式,而企业家作为创新实践的引领者,肩负着推动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的时代使命。

变局与发展,创新与增长,这些词汇交织成2025年独有的底色。当全球站在AI革命的临界点,我们是否真正破解了技术繁荣与经济增长的“生产力悖论”?当算力、算法、数据三大支柱日渐完备,中国企业如何跨越从“实验室创新”到“产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在场景为王的AI时代,传统行业又该如何打破转型困局,避免在智能化浪潮中沦为“数字洼地”?面对新机遇与新变化,一份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指引正当其时。

2025年6月24日,由长江商学院与腾讯新闻、腾讯财经在天津联合主办“2025夏季达沃斯长江之夜暨愿景晚宴”,为推动思想碰撞搭建了高端、国际的交流平台。数十位国际组织核心智囊、顶尖学府知名学者及科技企业决策者汇聚一堂,聚焦“智启新质,创领未来”这一主题展开巅峰对话,围绕如何在百年变局中重塑增长逻辑、在智能化浪潮中引领可持续发展释放前沿观点,探索共赢路径。

“长江之夜”是长江商学院在全球顶尖论坛期间举办的系列高规格品牌活动,曾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期间多次成功举行。

01 破解AI生产力悖论:从技术革新到商业价值创造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贸局势的变幻与全球人工智能的演进迭代相伴相生,与会嘉宾就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下的历史性机遇和人工智能演进前景分享了精彩观点。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副院长周春生

就当前AI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副院长周春生认为,一方面AI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各行各业的效率,但是另一方面,从传统的经济学统计意义上看,AI的发展并没有同步给各国GDP带来显著提升。同时,经济学家们也发现,利用传统经济计量方法,AI进步快的国家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也没有大幅提高,这就是“AI的生产力悖论”。

周春生教授提出,AI和数字化快速发展使得人类进入了“无限供给”时代,即部分产品,如腾讯的微信、DeeSeek大模型软件乃至电影,事实上实现了无限供应,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边际成本不断趋向于0。大量的产品和服务可以以极低价格甚至免费提供,转而靠衍生收益获利。在这样的经济变局中,企业如何把握好AI发展带来的红利和机会,更好地适应新科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而非新技术颠覆下的牺牲品,成为企业家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委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

对于中国AI的发展进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委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指出,过去几年,人工智能研究的文献数量垂直上升,全球人工智能文献索引呈现出扇面状拓展趋势,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基础模型(Transformer Foundation Models)的应用不断落地。

中国正迅速形成AI发展的三大关键支柱:算力方面有华为保底,算法领域有DeepSeek等本土创新,数据层则得益于国家政策“数据20条”的系统支持。据他判断,中国“AI+”模式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预计在未来18至24个月内,将有成百上千个垂直场景的AI软件产品加速落地,推动产业智能化从局部试点走向规模复制。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亚勤

从技术演进路径来看,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亚勤表示,AI正在从生成式模型向“智能体”阶段跃迁。新一代AI智能体具备对目标的自我规划、自我执行与动态迭代能力,这是人类认知中最具价值的特性之一。这一技术方向在过去一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有望重塑未来人机交互与任务系统。他预测,到2035年机器人数量或将超过人类,而“具身智能”正从科研阶段迈向工程化探索,有望在未来五至十年内成为主流系统形态。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则强调了AI与通信基础设施融合的重要趋势。他提出,AI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模式,特别是在5G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支持下,AI的实时学习与自主决策能力将催生大量全新场景,推动从个人终端到产业系统的深度智能化。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旭东

然而,在落地过程中,企业对AI的认知差距仍构成掣肘。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旭东指出,目前不少企业仍陷入“三大误区”:一是将AI简单等同于生成式AI,忽略其技术体系的多样性;第二大误区是认为AI无所不能。尽管AI具有巨大潜力,但企业需要理性看待其能力边界,避免不切实际的期望;第三大误区是认为AI不靠谱或投入产出不合算,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企业推进AI应用的积极性。

群核科技董事长黄晓煌

从底层硬件演进看,群核科技董事长黄晓煌指出,未来AI真正释放GDP效应的,将是“物理智能”领域。在工厂、家庭与办公环境中,AI将承担大量重复性劳动,未来设备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同时,他认为,机器人在工厂等场景代替人类干活的一个关键点,是需要“中央大脑”共同管控机器人,这就需要空间智能技术把机器所看到的所在环境映射到数字世界之中。

02“AI+”链接千行百业:未来产业应用场景的科技融合路径

2025年,AI已从单一模型进化为复合平台,在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中拓展智能体、智能制造、自动驾驶、AI医生、数字内容等多个场景。多位来自产业前沿的嘉宾分享了他们的最新洞察。

X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

X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指出,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将不仅具备联网能力,更会变成真正“理解你”的个人助理,帮助人们处理复杂事务、提升生活效率。他将当前的AI比喻为“五岁小孩”,但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AI将在端侧实现具备实际效率的交互升级,彻底改变工作与生活方式。

艾美疫苗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长江商学院CEO10期、DBA7期、科技X商业2期校友周延

在医疗领域,AI同样带来了深刻变革。艾美疫苗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长江商学院CEO10期、DBA7期、科技X商业2期校友周延表示,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尚处在探索和成长阶段,但是AI+医疗已经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前景和战略趋势,在研发上实现极大程度的降本、提质、增效。他特别提及AI在助力全球先进赛道的mRNA疫苗研发方面具有重大优势,能够帮助实现疫情迅速反应,设计出更加优质的疫苗。

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CEO李一帆

面向制造业,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CEO李一帆以“中国乒乓球队”作比,形象描述了国内企业激烈的内卷生态。“卷来卷去很辛苦,但一出海才发现对手很弱。”他认为,中国制造业迎来两大历史机遇:一是软硬结合下的技术体系革命,二是中国在全球化中释放出的完整制造业能力价值。这将有望重新定义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东软集团总裁盖龙佳

东软集团总裁盖龙佳则从AI的技术逻辑出发,提出“有场景,才有前景”的判断。他指出,AI作为工具,其最大价值在于真实的使用场景之中。他进一步总结出AI引领下的三大趋势:“无处不智能化、无处不数据价值、无处不服务化”,并认为这一体系将构成未来社会治理、企业战略与技术底座的新框架。

完美世界集团高级副总裁、总编辑伊迪

AI也在重塑内容产业。完美世界集团高级副总裁、总编辑伊迪认为,AI技术从生产端、生产管线到研发技术都有革新,AI重构整个游戏的生产方式。他以《黑神话悟空》举例,该游戏不管从画质上、音乐上、玩法上都有很高品质的呈现,代表文娱市场趋势对厂商的创意能力和工业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他看来,AI帮助了游戏,同时游戏又真正反哺了AI。

03 AI时代的企业战略升维:制胜商业新赛道

在AI驱动的全球产业重构背景下,企业如何重塑竞争优势、实现跨周期增长,成为本次讨论的重要议题。

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陈茜

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陈茜指出,AI不仅是一项技术,更代表着底层逻辑的产业级重构。她通过三个典型场景,阐释AI所揭示的结构性变革趋势。首先,在内容端,AI推动内容创作从专业化走向全民共创、二次创作极大丰富了消费生态;其次,消费者体验正由标准化转向高度个性化,智能推荐与交互式内容持续提升用户黏性;第三,企业经营模式由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管理转型,AI成为提质增效的核心工具。

新氧科技董事长兼CEO、长江商学院创创青腾1期校友金星

新氧科技董事长兼CEO、长江商学院创创青腾1期校友金星强调,在AI时代最终胜出的将是掌握终端场景的公司。“你拥有最多的场景,你就会是最后的赢家。”他认为,企业必须迅速扩大终端规模,抢占场景主导权。尤其在传统行业中,头部企业天然拥有数据积累与服务闭环,更容易定义AI应用的行业范式。

小阔集团董事长、参半创始人兼CEO、长江商学院CEO18期校友尹阔

小阔集团董事长、参半创始人兼CEO、长江商学院CEO18期校友尹阔则从组织敏捷角度出发,指出快速迭代是企业穿越周期的关键能力。他提出,消费品牌应借鉴科技行业的产品思维与组织机制,通过“试错—复盘—优化”的快速循环来适应市场变化。“过去靠一个单品打30年已成历史,今天的市场更强调共创、透明与节奏感。”

医渡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济铭

医渡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济铭关注的是AI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价值。在他看来,未来AI+医疗产品的使用场景应当从医院端向消费级健康管理延伸。另外,徐济铭也认为,从健康状态到疾病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AI的预测能力和算法洞察将是“AI+医疗”真正造福大众的关键指标。

松鼠Ai智能老师创始人、长江商学院创创青腾2期校友栗浩洋

在松鼠Ai智能老师创始人、长江商学院创创青腾2期校友栗浩洋看来,以AI推动教育公平与效率革命,已成为全球破解教育发展瓶颈、培育创新人才的战略共识。他建议,AI教育的发展必须锚定两大坐标——技术需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伦理目标,创新需实现大规模普惠的社会价值。因此,他呼吁全球共建AI教育新生态。当各国将AI教育纳入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将真正成为跨越发展鸿沟的桥梁。

腾讯新闻负责人何毅进

腾讯新闻负责人何毅进表示,在不确定性与变革交织的关键节点,正是企业家精神带来了确定性的信心,一批中国科创企业后发赶超,激发出制胜人工智能时代的勇气。站在智能时代潮头,企业家推动了效率革命与商业创新,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消费、医疗、文娱等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已经触手可及。

此外,腾讯新闻运营总经理、长江商学院MBA2022级同学黄晨霞,复星全球合伙人、集团副总裁,复星基础设施集团董事长温晓东,春华资本集团合伙人张晶,医渡科技董事长兼创始人、长江商学院CEO10期、EMBA17期校友宫如璟,华为CCO李颖颖等重量级嘉宾一同出席“长江之夜”并贡献精彩观点。

在全场嘉宾的精彩对话中,我们摘取了部分金句,还原现场。

 

 

关于长江商学院

长江商学院成立于2002年11月21日,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工商管理硕士授予单位”(含EMBA和MBA),为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 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成员,并获得AACSB和EQUIS认证。学院总部位于北京,现设有工商管理硕士项目(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项目(EMBA);企业家学者项目;高层管理教育项目(EE)及全球独角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