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6日
近日,长江商学院科技与运营杰出院长讲席教授,数字化转型中心主任孙天澍教授与长江商学院数字化转型研究中心博士后曾思棚,斯坦福大学数字经济实验室金王博士的合作论文《数字经济中的数据价值:衡量个人信息保护的经济影响》摘得2025中国信息系统领域最顶级会议 CSWIM 2025 唯一的大会最佳论文奖。
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个人信息保护法》(PIPL)实施后,中国数字经济正在发生的深层变革——对于企业而言,单纯依赖“数据规模”的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必须构建数据分析与 AI 能力,深度挖掘企业数据资产的业务价值。
研究速递
● 数据监管正在倒逼企业数字化能力建设和创新:监管对数字经济产业整体营收带来规模化影响,拥有高比例数据分析和AI人才的企业更能消化数据监管带来的冲击,在新一轮行业竞争中取得领先
● 数据监管的影响呈现鲜明的行业分化:B2C消费企业承压,尤其在个性化和精准推荐场景,B2B企业影响有限
● 中国数据资产的价值逻辑正在被重塑:在数据监管新常态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加速从“大规模收集数据”的能力迁移至“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的能力
孙天澍教授团队论文获CSWIM 2025全场唯一最佳论文奖
信息管理中国夏季研讨会(The China Summer Workshop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简称 CSWIM) 创办于2007年,是北美、亚太、欧洲等地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者共同打造的顶尖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在国际学界、业界形成良好口碑,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中国信息系统及相关领域学者与国际顶级学者深度交流的关键桥梁。
2021年11月,《个人信息保护法》(PIPL)正式实施,这部被称为“全球最严格数据治理框架之一”的法律,为中国数字经济按下了合规加速键。它究竟给企业带来了怎样的实际影响?
孙天澍教授团队结合多种科学模型,深度分析超过3000家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首次系统揭示了这场监管变革对中国企业的深刻影响,给未来企业在数据监管新常态下的数字化发展与创新带来启示和独特参考。
核心研究发现:
冲击与机遇并存:数据监管倒逼企业数字化能力建设和创新
PIPL实施后,那些原本高度依赖个人数据的企业,如B2C领域的电商、互联网服务平台等,普遍遭遇了收入下滑、扩张放缓的挑战——研究发现,企业数据人才招聘率每增加1%,企业合规后收入可能下降0.3%。行业整体营收下降规模超348亿元。但挑战背后,技术创新正为企业开辟出一条破局之路:具备AI与数据分析实力的企业,正将合规压力转化为长期竞争优势。
B2C 消费企业承压,尤其在个性化和精准推荐场景,B2B 企业影响有限
PIPL 的影响并非均匀分布,而是呈现鲜明的行业分化特征。数据显示,B2C企业中,数据人才密集度高的企业收入、生产率等指标显著下滑;而B2B 企业的同类指标几乎未受影响。
这一差异的核心在于数据依赖模式:B2C企业(如电商、网约车、社交媒体)的核心运营高度依赖个人数据 —— 用户画像、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数据是其个性化推荐、精准营销的基础。而 PIPL的“数据最小化”原则(仅收集服务必需数据)直接限制了这类操作。
数据分析与AI能力成企业在数据监管新常态的“抗压利器”,企业需要不断数字化创新,挖掘数据资产价值
研究发现,拥有高比例数据分析和AI人才的企业,更能适应PIPL带来的监管影响。
具体而言,数据分析人才占比每提高 1 个标准差,数据依赖型企业的收入损失可减少 59%。这类企业通过匿名化、聚合化处理现有数据,在不触碰隐私红线的前提下,仍能挖掘用户需求(例如通过行为模式而非个人标识匹配产品)。
这一发现为企业指明了转型方向:从“大规模收集数据”转向“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成为适应数据监管的核心能力。
数据监管对跨境企业影响有限,企业选择赴海外上市变少
值得注意的是,PIPL 中备受关注的“跨境数据流动限制”,对企业整体业绩的影响并不显著——无论企业是否有海外业务,其收入、生产率等指标的下滑幅度无统计显著的差异。
但例外存在于企业上市行为中。数据显示,PIPL 实施后,依赖个人数据的 B2C 企业赴美上市数量锐减至近乎零,而 B2B 企业的海外上市则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这意味着,跨境数据监管更多影响企业的资本运作策略,而非日常经营。
这场由 PIPL 引发的“自然实验”,揭示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矛盾:个人信息的保护与企业数据价值的挖掘如何共存?
研究给出的启示是:管理者需要加速转换“合规即成本”的思维定式,不再盲目追求数据规模,而是通过AI算法与分析工具提升数据使用效率。在各国加速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合规时代,拥有解码数据价值技术的企业,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数据资产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资源,其关键价值与日俱增,但价值逻辑已从‘拥有多少数据’转向‘如何用好数据’。
PIPL 带来的阵痛,正在倒逼中国企业和数字经济走向更加创新与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提升中国企业乃至数字经济产业的长远竞争力。对企业而言,此刻正是重塑数据战略、构建AI能力的最好时机。”
——孙天澍教授
孙天澍教授简介
孙天澍教授现任长江商学院科技与运营终身教授、杰出院长讲席教授,企业家学者DBA项目学术主任,数字化转型中心主任,在南加州大学获得终身教职以及Robert Dockson讲席教授,同时兼任商学院与计算机系博士生导师。
孙天澍的研究跨界结合AI数字化技术设计与商业设计,聚焦在企业和产业的“AI业务架构”和“业务数字化转型”,特别是AI场景设计,AI业务重构,AI智能组织,AI人才体系,数据资产,信息系统,以及业务数字化战略。孙天澍在中美顶尖企业有丰富的工作经历与合作实践(如Facebook,Adobe等),并担任多家中国顶级企业的董事和资深顾问,数字化商业设计、数据科学方法和AI算法系统在多个行业的全链路场景落地。孙天澍近年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实践尤其关注AI与商业的融合与重构—特别是AI大模型,AI智能体,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具身智能如何持续的改变全渠道零售,快消,医药,金融,智能制造,餐饮生活和企业服务等行业。
孙天澍受邀在顶级大学(哈佛,MIT,沃顿商学院,芝加哥,斯坦福等)以及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八十多场学术演讲,并在Facebook, Google, Snapchat, 领英, 优步, 阿里巴巴, 中信集团, 人民日报集团等顶级机构做AI大模型,数字化转型,数据资产和平台战略的邀请分享和培训。
孙天澍的研究论文发表在信息系统,机器学习,运筹优化,经济学和商学院国际顶级期刊与会议,获得16项最佳论文奖(包括芝加哥大学颁发的Wittink Prize年度最佳论文奖),以及南加州大学颁发的年度最佳教授奖(Golden Apple Award)。
孙天澍教授担任多个国际顶级期刊常务和客座编委(MS, ISR, MISQ, MSOM)和国际会议大会联席主席(CIST, WEBEIS),并获得多个顶级机构的研究支持,指导的博士学生在UIUC、Queens、ASU、SCU等学校担任教职,培养的研究助理和研究生在MIT、沃顿商学院、康奈尔、明尼苏达、香港科技大学等攻读博士。
孙天澍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在马里兰大学修读物理,电子工程与经济学博士课程,获得信息系统博士学位。
自创校起,长江商学院凭借“学术研究立校”“教授治学”等一系列机制创新,吸引汇聚了一批在世界管理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学者全职加入长江。学院为教授提供了较为成熟的、具有一定全球竞争力的学术研究平台及生态体系,使得教授能在加入长江后仍然能持续开展前沿性、引领性的研究,不断产生世界级的研究成果,获得全球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2024年,长江商学院教授在UTD24商学院顶级期刊上的人均发表量位列中国大陆院校第一,充分彰显了学院的学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关于长江商学院
长江商学院成立于2002年11月21日,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工商管理硕士授予单位”(含EMBA和MBA),为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 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成员,并获得AACSB和EQUIS认证。学院总部位于北京,现设有工商管理硕士项目(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项目(EMBA);企业家学者项目;高层管理教育项目(EE)及全球独角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