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10万个创业团队,成大事的创业者都具备这些特质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9日

2013年,一部名为《中国合伙人》的电影上映,这部以新东方为蓝本的电影,让俞敏洪、王强和徐小平的创业故事变得家喻户晓。

电影中,三人历经波澜,最终以公司成功赴美上市迎来皆大欢喜的happy ending。

但现实生活中,“新东方三驾马车”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2006年上市后,俞敏洪继续带领新东方在教培行业的巨浪中征战浮沉。而王强和徐小平却陷入了没有目标的迷茫感,两人每天约在国贸的一家咖啡馆里,痛苦的思考着人生的下一个方向。

时间来到今天,王强和徐小平联合创立的天使投资机构真格基金,迎来了它的第一个十岁生日。

2018年在耶鲁大学的一次演讲中,王强回忆成立真格的初衷:如果新东方是年轻人出国留学的桥梁,那他和徐小平希望把真格基金打造成他们归国创业的彩虹。

“真格”两个字源自英文单词integrity,字面意思是正直、诚信。王强说,他希望能给新一代的创业家注入integrity。因为在他看来,决定一家公司终极命运的,不是科技也不是财富,而是其核心价值观。

正是秉持着这样的投资哲学,王强和真格基金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见了近10万个创业团队,并投资了近1000家初创企业,其中走出了像完美日记、小红书、亿航智能、依图科技、地平线、Momenta、水滴等明星企业。

2021年11月的一天,长江商学院在真格基金位于北京国贸的办公室采访了联合创始人王强,他同时也是长江商学院企业家学者项目四期校友。

在近2个小时的访谈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时间概念在王强身上交汇:

一方面作为天使投资人,他每天看到和听到的,是一众雄心勃勃向未来的年轻人,和他们口中各种前沿、新奇的商业构想;

另一方面作为资深读书者,他所偏爱的,却是那些来自过去,经过漫长的时间洗礼依然流传至今的经典;

但二者并不矛盾。

也许正是这样的阅读偏好和经验,帮助他建立起了一个更长远、更宏大的时空观,让他得以透过纷繁复杂的商业概念,更好地洞察商业本质及人类需求的变与不变。

正如他自己所说,创业者只有眼光看宽、看广,当周期性的波动浮现的时候,它才会只是一朵涟漪,而不是一个巨浪,轻易把你梦想的船掀翻。

在这次对话中,王强分享了他对创业者品质、创业趋势、企业家人文素养及社会责任等话题的观察与思考。

优秀的创业者,需要具备这些特质

Q:有没有统计过自真格成立以来,你和团队一共见了多少位创业者?你们投资的创业者身上有哪些共同的特质?

王强:我们2011年设立到今年整整十年。这十年我们投资了近1000家公司。这1000家基本是看100家以后,最后决定投一家。所以,1000×100(10万)就是团队这十年来看过的案例。

作为天使投资,真格的投资哲学就是寻找在各个领域最优秀的一批人。抽象来说,这个人必须具备以下这些基因:

第一,他特别纯粹。

纯粹,我指的不是道德方面的纯粹,而是他对进入的领域充满了全部的激情。

换句话说,在他的世界里,如果不去做这样一件事,他甚至会觉得生活的意义就丧失了。

这样的人往往出发的时候,想的是非常长远、有深度和持久的。这样长久、大尺度、丰厚的思考,会有效抵挡市场、金融这些周期性的波动所带来的公司治理方面的挑战。

所以我们看这个人有多纯粹,而不是有很多非事业本身的欲望包装在他创业的项目里。越纯粹,越好。

第二,我们愿意投团队相对完整的人。

我们的判断是,如果他连第二号人物都没拉来,那说明他的梦想还不太有说服力。至少应该有两三个跟他旗鼓相当的人,愿意跟他在几乎没有薪水的状态下,挥洒青春,搏一场似乎是梦境一样的东西。

这样他成功的概率就比较大,因为说明他想法的可行性已经得到了和他至少同样优秀的人的初步认可。如果只是一个人,我们会很担心将来他能不能驾驭公司的发展。

第三,这个人骨子里必须是充满好奇和学习能力的。

再聪明的人,当你进入市场,面向未来的时候,各种复杂的因素都会让你对当初想象的、可能很清晰的事情,产生疑虑和困惑。

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有割舍和放弃某些东西的气魄和胆量。换句话说,你必须有在某些阶段做出转型、甚至彻底转型的魄力,才能让企业活下去。

这些全靠非常快速的学习能力和迭代能力,让他对市场、对未来、对整个创业生态和商业生态有敏锐的判断。

Q:这个时代大家的想法变化太快了,有的人可能只做了一两年发现跟当初想的不一样,就转变赛道了。所以,长期主义和耐心对创业者来说,是不是也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王强:对,尤其我们作为天使投资,我们投最早的创业阶段,等到他阶段性成功,如果我们把IPO作为成功的一个节点,那可能就十年或者十几年了,短了也得七八年。

这期间社会在变、世界在变、市场在变,他怎么能够跨越所有的这种周期,而且非常顽强地来体现他清晰的发展周期,其实与他如何抗衡现实中的时间观有关系。

现代社会大家都在碎片化、原子化,换句话说,获取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窄、越来越小,我称之为“原子化”,大家看到的东西就那么大点儿了,很少有人再关注宏观了。这就是大家焦虑的根本,也是社会的一种现实。

因此,我们更想寻找的是能够抗衡这样时间观的创始人,他会把时间观扩大,看的宽度和广度和别人不同。

只有看宽、看广,当这些小周期浮现的时候,它才会只是一个涟漪,而不是一个巨浪,把你梦想的船掀翻。

像我们投的完美日记创始人黄锦峰,我们2012年就了解到他想做事。我们当时认为,做美妆、护肤他缺乏整个产业链环节的经验,所以我们建议他先别成立公司,而是去一个实战的场所历练。

所以,他后来从哈佛商学院出来,到御泥坊母公司一直做到副总裁。通过这样一种历练,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把全产业链搞得非常熟练和清楚,所以2016年完美日记正式启动以后,起来的非常快。

这些新一代的创业者,他们有抱负、有理想、有哲学、有价值观,所以他们一旦出手,再加上耐心,最后交出的成绩是非常非常令人自豪的。

创业野蛮期已过,“口红式创业”将难以存活

Q:你觉得这十几年来中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群体,跟你创业的时候相比,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吗?

王强:放在过去二十年的创业版图来看,区别还是很大的。

第一个大变化,是连续创业者越来越多。

当时像我们那批创业者,基本上都是第一个,前人没什么经验。

现在大部分我们称之为“老司机”,都是开过车的,有经验的连续创业者,都是大厂出来的,前面做过一个甚至两个公司。

当年大学生刚出来就很容易创业,而现在大学毕业出来,如果没有特别深刻的思考,很难得到投资机构的青睐。

第二个变化,是创业门槛其实相对低了。

现在创业可以依赖很多工具,比如互联网工具、金融工具、资本流动性的工具等。资本的流动性对于创业者来说扩大了很多倍。

第三个变化,是创业的方向更清晰了。

回望二十年,尤其今年,我觉得随着各种监管制度的推出,做事的方向其实是更加清晰了。你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现在野蛮生长期过去了,到了一种比较清晰和理性的深入期,现在比较有科技含量的、真正能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有深度的创业项目,你可以义无反顾地去做。

那些只是玩一些流量,我称之为“口红式创业”,只是涂一下,也不改变本质的创业项目,会越来越难以融资。

这一点来说,反而对创业者提出了高、但是也更加明确的要求了。

创业失败的案例,普遍存在这几个核心问题

Q:那在过去这十年时间里,你有总结出那些创业失败的人,都有哪些共同的问题或误区吗?

王强:不同的失败案例当然有不同的原因。但是,我觉得几个核心问题:

第一就是选择方向有问题。

方向意味着,如果你选择做一件事,可能就是要去和大厂直接竞争的那种,如果这个事在大厂里也是战略上重要的,你去跟它拼是很难的。

但是如果你的方向是对的,大厂并不着急做,你有时间抢占先机,你反而有可能存活下来。

所以我觉得,如果方向掌握不准,左右摇摆,把最初的融资花掉以后,还没有在市场上产生任何动静和影响,那就失败了。

但是,更多的失败者往往是因为在处理团队和人性方面的不成熟。

往往这个事情没有做得很大,大家对权利的欲望、沟通的成本,已经超过了事情本身。

最后,因为内部的人性没有管控好,大家无力去深刻推动技术或者产品本身的研发,最终走向团队散伙这样一个非常平庸的结局。

Q:你觉得有哪些人是完全不适合创业的吗?

王强:我觉得哪些人不适合创业呢,就是创业的动机不纯。

什么叫不纯?如果他奔着赚钱的目的去,我觉得就不纯。

这好像挺讽刺的,我们做商业不就是为了赚钱嘛。我始终认为,赚钱是副产品。如果你把上市、赚钱当成核心目的,我看不到你的激情真正承载的深度,那你肯定最后既上不了市,也赚不到大钱,一定是这样。

所以,我一看有些人递交商业书,上来就说现在融天使,五年融多少轮,成长多少,第六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这哪是你能决定的?

只要把上市作为最终目标的,我首先就判断是二流的人。

上市虽然是注册制,但是它的限制条件太多了,怎么是你能够决定的呢?

你唯一能决定的,就是能把这个东西做优秀,让市场来评估你够不够格。

成大事的创业者,不会有止损的概念

Q:很多创业者都有创业失败的经历,也有的创业者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做出成绩,甚至因此倾家荡产、患上抑郁症,你觉得创业这件事有所谓的“止损线”吗?

王强:因人而异吧,止损对某些人来说,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但有些人就是一往无前。

像Elon Musk(埃隆·马斯克),因为他非常喜欢日本武士道,他说,在他心目中不能接受失败,如果失败,宁愿切腹,这是他的原话。意思是他的决心是,我不会止损的,我要选择做一件事,就一直做到死,非要见这个事做成不可。

当然,很多人是愿意止损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你也能分辨出哪些是世界级的企业家,哪些不是。

所有最后成大事的人,都是不止损的。

有止损的概念,一定是小成的,因为你算计的是非常小尺度的东西。如果增长了30%,你觉得不能再冒险了,你就拒绝了可能增长300%、3000%、30000%的可能。

当然,从某种个体存在的角度来说,如果你一冒险,可能连那30%也没了,这就是人生。所以,我觉得对一般人来说,止损当然是有道理的。不能最后都变得倾家荡产,都变成无家可归的人。

但是,像Elon Musk,像乔布斯,都具有的品质就是,我来这个世界就是要做一件事,至于我现实生活是怎么样的,根本不考虑这个。

所以,你这个问题我只能说因人而异。

Q:你对所谓的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定义,似乎跟传统理解的不太一样?可能即使这个公司没有做起来,也不意味着整个创业就是失败的。

王强:首先,你要选择不被安排,这是我理解的创业的定义。

什么叫创业?

我选择了我的命运不被安排,由我来安排或者由市场来安排了,而不是被一个系统或者体制安排。

那这个成功和失败,都是非常自然和正常的,而且百分比一样,甚至可能失败的概率在早期更大,因为你跳进了一个不断变化的现实中,你不知道绊倒你的东西可能来自何方。

但人的韧性也恰恰就在这点,当你被绊的多了,或者你能够跨越过这个障碍的时候,你的人生的智慧和经验就积攒了,你对于人性了解的更透、对市场的敏锐度也提升了。

反过来,从赚钱的角度来说,你还是能够赚到钱的,可能从世俗的成功角度来说,你还是接近成功。

所以,没有一个模式说你做到什么就肯定成功,做到什么就一定不成功。

衡量一个真企业家和伪企业家的重要指标,就是看他是否在不断探索,没有停下来。

凡是考虑万一做砸了是不是回体制内、是不是回去考研,凡是找退路的,肯定是假的企业家。

真正的企业家会说,这个问题失败了,我要知道我失败在哪儿,我再做一件事,怎么避免在同样的节点上犯同样的错误,不再失败,或者是少点失败,逐渐他会成长的非常强大。

没有一个企业家从诞生到最后成功的路都是直线或捷径,没有,全都是曲线,甚至是抛物线,全是这样的,但最后他坚持下来了。

马斯克不仅是创业家,更是世界级问题的解决者

Q:你曾经说过,如果这世界上有一个让你崇拜的人,这个人就是Elon Musk,那你觉得他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王强:在我看来他不仅是一个创业家了,他是一个世界级问题的解决者或者方案提供者。

他出发的初心非常高远。回望他的经历,他为什么去投资特斯拉,并且最后一定要成为他的CEO?是因为这符合他最终对于人类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汽车公司是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

那他眼中的大问题是什么呢?他看的维度有几层:首先看地球,地球现在的污染、生态破坏、碳排放和全球变暖,会让我们居住的星球变得越来越危险。因此,他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让我们存在的星球变得更加清洁和安全?

解决污染最有效的东西就是能源,如果能解决这个,在他的逻辑上来说就拯救了现在我们的生存环境。所以,他推广电动汽车,不是简单从旧的汽车变成新的汽车,而是为了解决清洁能源的问题。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在2014年就公开了300多项IP(知识产权),世界上我想很难有第二个企业家有这个胸怀。

再往上,他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万一地球无法拯救了,逃生手段是什么?

所以,他移民火星的计划和这个是匹配的,就是要解决人类何去何从的问题。Space X是逃生手段,而不是说找一个更好玩儿的地方大家去玩吧。

他思考的这些问题,我没有在第二个企业家身上看到这么宏大的思维方式,不管是现世的还是过去的。所以,他成为我的偶像,是因为他符合我对思想者和行动者的期待。

2019年我应邀在某论坛上谈创造力,以及企业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质,我最后举了特斯拉的例子,我用两张PPT来解释特斯拉是什么。

我说,特斯拉在我看来不是一个汽车公司,它首先是一个computer on wheels,他是一个轮子上跑的计算机; 第二,在我看来是它是energy on wheels,轮子上驾驭的能源。

现在通过看股市的疯狂,大家越来越认可特斯拉不是一个汽车公司了,因为如果把它看成汽车公司,大家就纠结它为什么这么贵,为什么前五名汽车公司加起来也不如它的市值大。

因为Elon Musk的vision(视野)和他实现的东西,和他们都不一样,这就是我崇拜他的地方,他超越我们一般人的思维方式,并且能去实现。

缺乏人文思考,注定沦为平庸的赚钱机器

Q:你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爱看书,尤其是人文类的书籍。长江商学院也很看重人文素养,我们是第一个将人文课程系统引入商学教育中的。你觉得人文素养对创业者及企业家有什么独特的价值

王强:价值非常大。

从投资角度来讲,这些年盛行着一个说法,叫做“ESG投资”。

E,Environmental就是环保,环境;

S,Social Responsibility是社会责任;

G,Governance公司治理。

这三点和我们传统理解的商业已经不同了,经营任何一个商业,你和环境的关系是什么?实际已经跨越商业狭窄的本身了。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在哪儿?以前企业家只负责赚钱、交税,没太多社会责任。

最后还有Governance,不是你多有效地管理公司,而是你采取怎样的道德方式对待员工。你是关爱他们的生命作为存在的个体,还是仅仅把他们当成赚钱的工具,这就反映你和人性之间的关系。

从环境到人性,现在在投资界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清晰的标准了。最近几年也围绕这三个元素产生了衡量指数。大家衡量很多上市公司,会看谁的ESG得分更高。

这三个维度的衡量,要求企业家必须跨越商业视野之外的维度,光赚钱、回报股东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是要看你对其他人的关系,对环境的关系,对社会的关系。

那在这种情况下,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

人文呼应的就是这三大关系:

人作为存在,对环境的关系;

人作为存在,与社会的关系;

人作为存在,怎么对待他的同辈,就是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你的价值观、世界观,你对生命哲学的理解,人与人关系的定位,你的自我身份和其他人身份的认同等等,构成了一个超越狭隘的商业、甚至技术和科学之上的人文思考。

所以,任何一个企业家,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思考来包裹商业的核心,实际上就是非常狭隘地在做传统企业所做的事情。这样的话,你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得不到二级市场的认可,得不到基金的认可,你都不知道为什么。

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补足人文的这些“课”,我这个课是打引号的,不是你上课,是人文思维的欠缺,对人类命运的总体思考,对哲学的思考,对文化的思考,其实是安放你商业创造力更加肥沃的土壤,或者是更加坚实的基础。

只有明白了这一点,一个企业家才能把握从现在向未来企业家转换的关键历史机遇。

假如你脑子里没有这些人文思考,注定是一个非常非常平庸、甚至即将被淘汰的,只能赚钱的机器而已。

后记    

在与王强的对话中,我们能够清晰地读出他所看重的企业家品质:开阔的视野、抗衡时间的耐心、丰厚的人文思考,还有超越商业利益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这些,也是长江商学院一直在向中国企业家传递的价值观念。也许这也是为什么王强会选择汇入长江,成为企业家学者项目的一员。

他曾说他希望在这里,从智力层面、情感层面、视野层面把自己全部清空,然后注入新的鲜活的知识和视界。

回望在长江的收获,他说:

“在长江商学院,这些同学很优秀,包括他们的视野,这使我的人生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一些。所以,我对长江商学院充满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