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元宇宙是虚实共生的两仪世界,注重赋能实体经济、能效比和元力 | 创创锦囊
发布时间:2022-10-17 17:00 阅读次数:9547
9月27日,中国科技产业智库「甲子光年」在线上成功举办了「甲子引力X」元宇宙峰会,甲子光年智库院长宋涛重磅发布了《中国特色的元宇宙与实施路径研究》主题报告。 本期创创锦囊,将分享报告中的详细内容。
大家好,我是甲子光年智库的宋涛。
首先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甲子光年本次大会。这次我们会议的主题聚焦元宇宙。元宇宙的概念已经火了一段时间了。但是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构成要素是什么?元宇宙有没有等级?它的进化路径是什么?中国应该如何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元宇宙?有哪些关键角色?他们需要发挥哪些作用?
这是我们举办这次大会的一个主要目的,希望通过聚合业内人士,共同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希望为中国元宇宙建设提供一个观察的窗口。
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今天的分享。我今天的分享主题是中国特色的元宇宙与实施路径。
我的分享主要讨论五个话题。
第一部分起源:跟大家分享一下甲子光年认为元宇宙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驱动元宇宙发展和制约元宇宙发展的要素有哪些。
第二部分要素:讨论一下元宇宙构成的核心要素有哪些,构成要素交织所产生的应用场景是什么,由此构画出的元宇宙生态体系是怎样的,以及我们定义的元宇宙是什么!
第三部分差异:讨论中美元宇宙发展的差异有哪些。
第四部分特色:提出中国特色的元宇宙是什么,核心要素有哪些,元宇宙的评价等级如何划分,实施路径是什么。
第五部分策略:针对不同层级不同角色给出布局发展元宇宙的策略方向建议。
元宇宙的起源与本质
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元宇宙的起源与本质
1.1 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体验经济已成现阶段经济模式,其在生产和消费行为方面更为注重体验与互动
为了探讨元宇宙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特别梳理世界经济模式发展的历程。
经济发展的演进已从过去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走向现阶段的体验经济,而各经济发展阶段在生产行为及消费行为上呈现不同的型态。
所以,从大的发展背景上来说,我们当下是处于一个体验经济的时代。
1.2 体验经济的发展历程:体验经济主要聚焦人的六识设定体验基本要素
既然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体验经济时代,那么有必要看一下体验的基本要素。
主要包括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五个基本要素。这些体验要素是跟人的六识对应的,比如感官是对应的眼、耳、鼻、舌等体验,情感和思考则更注重意,注重情感共鸣和认同感。行动则对应身,关联则是对应六识的综合。
所以体验五大基本要素是作用于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其中,感官、情感、思考是属于个体体验,主要作用于单个消费者个体,而行动和关联则属于群体体验,是必须有相关群体的互动才会产生的体验。
1.2 体验经济的发展历程:体验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对应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四个阶段
基于这五大基本要素的体验策略与深度情况,体验经济也已经发展了四个阶段。分别是个体体验、复合体验、全面体验和主动体验阶段。
随着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可以实现消费者在过去不同购买行为路径环节的打通,实现覆盖完整购买行为路径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从而可以实现购买行为路径分析,将其纳入全面体验营销核心坐标系中,推动全面体验营销理论向着四维体系进化。
体验的四个发展阶段伴随的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这说明,体验水平的提升是信息通信技术不断提升带来的。二者具有紧密的联系。
1.2 体验经济的发展历程:计算、存储、网络升级推动体验应用发展,从而形成基础设施-体验应用的循环
为此,我们特意梳理了数字化发展水平与体验水平的对应情况。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随着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计算、存储、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体验水平的不断释放和需求的不断满足,从而推动体验水平由个体体验向主动体验/沉浸体验升级。
与之所对应的就是体验所需的交互水平、内容承载形式、硬件载体的不断提升。
1.2 体验经济的发展历程: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体验需求的循环催生不同阶段的体验产品
上面我们对比了很多维度的发展情况,内容有些多,为了让大家更便于理解,我们进行了收敛。
甲子光年将算力、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统称为元力,用元力水平来代表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同时将元力与体验水平进行交叉,会发现元力的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在计算、存储、网络等方面支撑元宇宙发展的能力】推动体验应用发展,从而形成基础设施-体验应用的循环。体验需求的循环提升催生不同阶段的体验产品,而当体验进入第四阶段之后,数字时代推动沉浸体验/主动体验成为主流,从而催生了元宇宙的风口。
所以,甲子光年认为,元宇宙发展的本质是体验需求的升级,是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体验需求得到不断满足,从而催生出了元宇宙。
1.3 元宇宙发展的基础要素:计算、存储、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是第一基础要素,甲子光年将其称之为元力
解答了元宇宙发展的本质原因是什么之后,我们又面临着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元宇宙发展的基础要素有哪些,这些基础要素是否成熟?
甲子光年梳理了五大基础要素,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基础要素。就是刚刚提到元力,也就是计算、存储、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的能力。元力直接决定了体验需求能否满足,对应的体验应用产品和服务能否落地。因此,元力是决定元宇宙发展的第一要素。
1.3 元宇宙发展的基础要素:软件基础,技术逐步成熟,具备了软件基础
第二个基础要素则是软件要素。随着支撑元宇宙发展的底层软件技术,尤其是区块链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逐步成熟,为元宇宙场景的落地扫除了软件层面的障碍。
1.3 元宇宙发展的基础要素:硬件基础,内容承载终端形态的演变,具备了硬件基础
除了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要素之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是硬件基础,其直接决定了交互形式和水平,以及内容承载形态。对应不同体验阶段,内容硬件终端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初的传媒到PC电脑,再到移动智能终端,再到可以支撑沉浸体验的交互设备。
硬件基础不断完善,为元宇宙式的沉浸体验提供了承载终端。
1.3 元宇宙发展的基础要素:宏观环境,地缘政治推动,具备了宏观环境基础
第四个基础要素则是宏观环境,在全球处于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之下,地缘政治成为推动很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美国开展积极布局web3.0相关体系,尝试将新一代互联网发展机遇留在美国,试图抢占先机。这进一步推动中美大国竞争从现实世界走向现实与虚拟世界并行的状态。
这为推动元宇宙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的宏观环境要素。
1.3 元宇宙发展的基础要素:能源体系,计算、存储、网络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能源消耗上,在能源体系未发生根本性革命之前,相关基础设施的能效比将是元宇宙发展的基础要素
刚才有提到,元宇宙发展第一要素是元力,也就是计算、存储、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能力,而这些能力本质上还要落到能源消耗上面。在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实现“双碳”目标的情况之下,在能源体系尚未发生根本性革命的背景之下,数字基础设施如何有效地平衡能源消耗与效率的问题,将会成为决定元宇宙是否可以得到大发展的基础要素。
1.4 元宇宙发展的驱动力和制动力:元力不足、能效比和金融体系是制约元宇宙发展前景的主要原因
我们讨论完元宇宙发展的基础要素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推动元宇宙发展的驱动力和制动力。
最近看到很多研究机构都推出了元宇宙的相关报告,但大部分都是分析推动元宇宙向上发展的原因或要素,很少有分析制约元宇宙发展的,或者元宇宙的劣势。
所以今天既跟大家讨论一下驱动力,也着重分享一下甲子光年观察到的元宇宙制动力。
主要驱动力基本跟我们基础要素重合,主要包括用户体验、政策支持、技术成熟、大国竞争的战略牵引,产业入局元宇宙、交互设备的成熟与进入消费级市场等。
制动力方面,甲子光年认为有五个制动力会影响元宇宙的发展:
元宇宙构成要素与关键应用场景
上面是我们第一部分的分享,主要向大家解答了甲子光年认为的元宇宙发展的本质是什么,其基础要素、驱动力和制动力是什么。
第二部分呢,我们将重点探讨元宇宙由哪些核心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相互交织之后又形成了哪些关键应用场景。
2.1 元宇宙的构成要素:元宇宙的核心构成要素为人、物、场、事、金【金融】、度【制度】
我们先来看一下元宇宙的构成要素。
甲子光年认为元宇宙的核心构成要素有六个,分别是人、物、场、事、金、度。
只有这六个构成要素具备,才能称之为一个元宇宙。
2.2 元宇宙的主要应用场景:现实与虚拟世界构成要素交织产生应用场景,构建两仪共生、交互相融的元宇宙
上面提到的六个构成要素,又可以区分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两个维度,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交织则直接产生元宇宙的主要应用场景。
例如,基于现实世界的人物形象设立虚拟世界的人物,则产生了数字人的应用场景。将现实世界的物品复原到虚拟世界,则产生数字藏品的应用场景。同样的,虚拟场景、虚拟事件/活动、数字货币、虚拟组织等场景也相应产生。
我们这儿之所以强调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两仪共生、交互相融,是因为我们对元宇宙的定义与其他很多机构不同。很多机构将元宇宙定义为一个虚拟世界,甲子光年认为这是有所遗漏的。甲子光年认为元宇宙不是单一的虚拟世界,而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共生的两仪世界。如果一个元宇宙只注重虚拟世界的构建,是不完整的,不是真元宇宙。
2.3 元宇宙生态体系:元宇宙是两仪世界,是现实与虚拟世界两仪共生的一个生态体系
基于这个理念,以及元宇宙的主要应用场景,甲子光年进一步细化梳理出了元宇宙的生态体系。甲子光年认为,元宇宙是两仪世界,是现实与虚拟世界两仪共生的一个生态体系。
刚才提到的这些构成要素和应用场景,更多的是反应在生态体系中的应用层。在应用层下面,还会有交互层、行业方案层、通用场景层、PaaS层、IaaS层、硬件层等。这是甲子光年梳理出的完整生态体系图。左边标注的不同环节注重关注的核心参与角色,右侧标注了不同环节对应的业务链。
需要说明的是,甲子光年将交互层向上提放在应用层下面,而不是放在最底层的硬件层上面,这主要是基于按距离最终用户的远近来设定的层级分配,交互层和应用层是两个直接跟最终用户接触并产生体验的两个关键层级。
2.3 元宇宙生态体系:元宇宙生态体系需要建立基于现实世界的社会治理制度和金融交易体系
将生态体系简化之后就是现在的简化生态体系图,再将上面提到的社会治理制度和金融交易体系加入即可组成完整的元宇宙。
在元宇宙的生态体系中,不同生态环节会对应不同的关键角色和业务链环节,比如:
中美元宇宙的差异分析
关于元宇宙的构成要素和关键应用场景及生态体系,到这儿就跟大家分享完了。接下来我们看第三部分,将重点跟大家探讨中美元宇宙的差异。我们将从战略、国家、产业、企业、应用场景等层面进行对比。
3.1 战略层面:美国推动者是产业界,中国则是战略驱动型市场,顶层设计先行
首先,来看战略层面。
甲子光年在很多大会上都分享过中美两个国家的市场开发模式是完全相反的。
中国是战略驱动型市场,会先有顶层设计,再做配套政策,然后地方政府跟进市场培育,然后资本介入、企业大规模入局、产品开发、技术研发。
美国则是产业驱动型市场,开发模式正好相反,先做底层技术研发,然后开发产品,然后企业入局,最后开始政策和相关法规设定。
反应到元宇宙的布局上,中美两国在战略层面的差异也是相同的,美国元宇宙推动者是产业界,中国元宇宙推动者则是顶层设计先行。
3.2 国家层面:中国从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布局,美国从产业端自下而上推动
在国家层面的布局来看,中国是政策先行,公司入局,技术研发,是属于从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的产业布局方式。美国则是从产业端自下而上的推动,先鼓励底层技术研发,然后公司布局产品,然后出台较为全面的支持政策。
在相关政策方面,中美也有一定差异性,中国会根据顶层设计出台配套政策,会有针对性的扶持,美国则是完全根据产业反馈制定政策,而不去统筹考虑优先发展方向,习惯全面布局策略。
3.3 产业层面:美国优势领域在于底层基础设施和通用场景层,中国着力发展应用层和交互层
从产业层面来看,中美两国的产业布局差异性也很明显。
从产业链布局环节方面,美国注重全产业链环节布局,中国则侧重应用层、交互层、行业方案、PaaS层、IaaS层和硬件层。
从重点鼓励扶持环节来看,美国注重鼓励社会治理体系、金融系统、通用场景、IaaS层和硬件层,这几个环节优势比较明显。中国则强调应用赋能实体经济,注重应用层、交互层、行业方案层、PaaS层的布局,这几个方面优势较为明显。
简单概况来说,中国侧重应用赋能实体,美国注重全面布局发展。
3.4 企业层面:中国企业更注重对实体经济应用布局,通用场景布局不足,美国企业更为全面
从企业层面来看,中国企业布局元宇宙更多聚焦沉浸体验、数字人、数字孪生、虚拟场景等,而且强调这些应用场景对实体经济的赋能,注重帮助实体经济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降本增效目的。
美国企业布局则更为全面,既注重沉浸式体验场景布局,也注重链上经济、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等,注重对底层技术的研发投入。
3.4 企业层面:企业布局元宇宙的发展路径多基于自身原有优势基因拓展
从企业布局元宇宙侧介入策略来看,中美企业布局元宇宙的发展路径基本类似,都是选择基于自身原有优势领域进行拓展和布局。例如,在web2.0时代擅长游戏、视频平台的,在进入元宇宙时则选择应用层场景开展布局。
3.5 应用层面:中国注重实体经济相关应用场景的赋能,美国注重金融平台去中心化组织应用
从中美企业布局应用层面的差异来看,中国企业在应用层布局时更多是注重应用场景对实体经济的赋能,强调对产业链下游的赋能。美国企业则注重通用场景、金融交易平台、去中心化组织等方面的应用落地。所以,在应用层面,中美的发力点和布局方向具有显著差异性。
中国特色元宇宙及其实施路径
在分析完中美元宇宙布局的差异之后,我们就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应该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元宇宙?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要素?实施路径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第四部分的内容。
4.1 中国元宇宙的时代答卷: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赋能,将承担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时代责任
首先,我们来看为什么需要建立中国特色的元宇宙。中国经济当下正处于结构调整期,需要新动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与发展,为此国家已经将数据纳入五大生产要素之中,新要素的产生需要新体系评估,同时也需要新世界来承载。元宇宙就是这个新世界的承载体。
所以,我们面临一个建设中国特色元宇宙的时代答卷,需要回答如何建设中国特色元宇宙,如何实现元宇宙对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赋能,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时代责任。
4.2 中国特色元宇宙的核心要素:赋能实体经济转型,注重能效比,关注计算、存储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元力
要想建设中国特色元宇宙,就需要首先梳理出中国特色元宇宙的核心要素有哪些。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甲子光年推出了最新的科技产业评估指标体系:价值导向评估体系,这已经是甲子光年连续四年更新升级科技产业评估指标体系了。该体系主要从生产工具水平、实体经济赋能场景和价值体现三个维度进行评估。
基于新的价值导向评估体系,甲子光年梳理出了中国特色元宇宙的核心要素,分别是对应X轴生产工具水平的元力,对应Y轴实体经济的赋能实体经济场景,对应Z轴价值体现的能效比。
由此得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元宇宙的核心要素主要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注重能效比,关注计算、存储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元力。
4.3 中国特色元宇宙的等级划分:基于元力与能效比将元宇宙划分为四个等级,当下正处于低能效比低元力的元宇宙1.0
在明确了中国特色元宇宙的核心要素之后,我们又将元力和能效比两个关键要素进行了交叉分析,从而得出了中国特色元宇宙的等级划分方式,甲子光年将中国特色元宇宙划分为了四个等级,分别是元宇宙1.0、元宇宙2.0、元宇宙3.0和元宇宙4.0。
当下,中国的元宇宙水平尚处于低能效比和低元力的1.0阶段。
4.4 中国特色元宇宙的实施路径:从元宇宙的等级划分可以看出中国特色元宇宙未来将有两大实施路径
从元宇宙的等级划分可以看出中国特色元宇宙未来将有两大路径:
4.5 中国特色元宇宙的实施方法论:基于中国市场特点和元力与能效比要求制定八步实施策略
在明确了中国特色元宇宙的等级划分与实施路径之后,就需要进一步确定中国特色元宇宙的实施方法,为此甲子光年基于中国市场特点和元力与能效比等核心要素要求,制定出了八步走的实施策略。
基于不同角色的中国特色元宇宙发展策略建议
第四部分我们定义了中国特色元宇宙,以及相关等级划分和实施路径,并提出了中国特色元宇宙落地发展的实施步骤。
那么,在建设中国特色元宇宙的过程中,不同的关键角色应该发挥哪些作用?不同层级应该如何推动元宇宙的落地与发展,从哪些方面制定发展策略呢?
最后一个部分,甲子光年希望对不同关键角色提供一下发展策略建议,希望为推动中国特色元宇宙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5.1 中国特色元宇宙的关键角色:中国特色元宇宙具有五大关键角色:政府、产业、学研、用户和个人
既然是针对不同关键角色提出发展策略建议,那么就需要首先确定中国特色元宇宙有哪些关键角色。甲子光年共梳理出了五大关键角色,分别是政府、产业、学研、用户和个人。
5.2 关键角色在实施路径中的责任环节:关键角色在实施路径中的责任环节具有明显的侧重点,不同角色发挥不同作用
基于这些关键角色的分析,其在落实中国特色元宇宙的实施过程中,重点关注的环节或责任环节是有明显不同的。
通过不同关键角色在各自责任环节的布局与发力,联合构建完整的中国特色元宇宙的实施路径,从而推动中国特色元宇宙的真正实施。
5.3 关键角色在产业链布局中的关注环节:关键角色在产业链中核心介入的环节具有显著差异,各角色应该注重自身环节
各关键角色在实施路径方面有各自的责任环节,同时在元宇宙生态体系中也有各自侧重的核心介入布局环节,不同角色选择介入的产业链环节也有显著不同和侧重点。
不同关键角色在实施路径中的责任环节和产业链布局中的侧重环节均有所不同,分工明确,环环衔接,才能确保中国特色元宇宙的落地与壮大。
基于这些分析,我们为每个关键角色分别梳理了实施路径中的重点策略和产业布局的建议环节。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关键角色国家层面的政府机构。
5.4 G端【国家层面】:顶层规划需明确定调和方向,并需注重制度体系、金融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层面的政府机构在实施路径方面重点关注顶层设计、政策配套和市场培育三个环节,在产业链布局方面则注重社会治理制度、金融交易体系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环节的规划布局和政策支持。
具体策略建议:
5.5 G端【地方政府级】:注重发挥区域特色,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链集聚效应与区域协同效应
地方政府机构在构建中国特色元宇宙的实施路径方面重点关注市场培育、基础设施和资本介入三个环节,强调区域特色打造和产业集群构建,利用基础设施优势和资本优势招商引资。
在产业链布局方面则注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层的IaaS与PaaS环节的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园布局、招商引进和政策支持。
具体策略建议:
5.6 产业/企业层面:企业布局需注重技术研发、产品可用性,通过产业联盟生态赋能实体经济转型
产业/企业层面在实施路径方面则注重基础设施、资本介入、企业入局、产品研发和赋能实体五个关键环节,是中国特色元宇宙实施路径中的最核心角色,需要共同打造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联盟体系,在做好自身布局生态环节的基础上共同构建小的产业集群,发挥生态效益。
因此,产业/企业层面在产业链环节介入方面需结合企业自身优势领域确定战略介入环节和产品布局策略,并尝试与其他企业联合建立产业联盟,以实现产业链互补。
具体策略建议:
5.7 学/研层面:需注重底层软硬件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打造技术生态联盟
学研层面,在构建中国特色元宇宙的实施路径中更关注企业入局和产品研发环节,尤其注重底层技术研发和成功转化。因此,其在产业链环节更注重技术层,尤其需关注软硬件底层技术的研发和相关专利成果的转化,确保技术驱动市场发展。
具体策略建议:
5.8 用户层面:关注元宇宙对企业日常经营、生产和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作用
用户层面在实施路径中更关注在产品研发和赋能实体经济方面,产业链布局方面用户层重点关注产业链的应用层、交互层、行业解决方案与通用场景,关注相关应用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作用。
具体策略建议:
尾页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分享内容。
希望我们的分享能为大家抛砖引玉,为共同建设中国特色元宇宙而努力。
期待能与更多业内专家和从业者交流,为元宇宙发展贡献一份智库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