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画廊背后艺术的治愈力,让你发现公益原来可以这么美
发布时间:2017-08-31 15:01 阅读次数:5097
你发现了吗?昨天的朋友圈真美啊。有开往春天的列车、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有世界尽头的日落黄昏,也有万物皆眠却不失生命力的冬季……这些美丽的风景由一幅幅画作串联了起来。这些画作背后的创作者是一群“小朋友”……
你发现了吗?
昨天的朋友圈真美啊。
有开往春天的列车、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有世界尽头的日落黄昏,也有万物皆眠却不失生命力的冬季……这些美丽的风景由一幅幅画作串联了起来。
这些画作背后的创作者是一群“小朋友”,但这些“小朋友”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朋友,他们从11岁到37岁,是一群患有自闭症、脑瘫、精神障碍或智力障碍的大孩子们。
这一切缘起于一项被称为“小朋友”画廊的公益项目,在这个特殊的“画廊”里你会看到许多风格各异而笔触饱满、感情浓厚的画作,只需要支付至少一元钱你就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画作,并得到电子版。而这也意味着,只需一元钱,就能帮助特殊群体的孩子们乐享艺术之旅。
尽管像其他公益项目一样,这次也免不了质疑,但我们听到更多的声音是,“我不再是出于同情或居高临下的怜悯,而是这些画真的值得”,“是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
或许真正好的公益就是这样,唤醒了人内心中的向善之心、为善之意,也让受助者有尊严、有质量地获得帮助。
像项目发起方“WABC无障碍艺途”创始人苗世明(长江文创5期校友)所说:“人生总有出路,能成为这群艺术家的开路人,是我的荣幸。”
寻找中国的梵高
苗世明
WABC无障碍艺途创始人
长江商学院文创5期校友
艺术没有障碍
“相比’不正常’,我宁愿被人说是‘奇怪的’,因为‘奇怪’会让人保持好奇心,会让人愿意去了解你,但‘不正常’往往只会让人生出同情或是畏惧,而从不愿走近你。”
2009年,当我在北京策划国际展览的时候,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精智障碍人群的绘画创作,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走近他们的内心。
起初,他们大多数都是不太愿意交流的,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往往用“不正常”将他们隔绝,而从没有考虑过给他们一个对等的交流平台。而当我发现,艺术就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桥梁的时候,我便开始有了打造“无障碍艺途”这样一个公益机构的想法。
我希望大家能够消除一种偏见,这种偏见曾经让我们戴着所谓“不正常”的有色眼镜去审判他们的一切。
然而,当你看到他们的绘画时,你就会猛然发现,无论是在他们还是在我们的心中,原来“美”都是一样的,甚至,他们的绘画比你我想象中的还要美得多,即使你不理解,你也只会用“奇怪”去表达你的好奇心,而不会用“不正常”来评论一幅画作。
艺术没有障碍,这就是我想要去实现的。
《大海》捷麟 22岁 自闭症
人生总有出路
在无障碍艺途的课堂上,坐的都是一些在世人眼里有些“特殊”的学员。这些学员中,有精神障碍的,有智力障碍的,有自闭症的,还有小儿脑瘫患者。
当身体被限制的时候,若思想还要被我们加以禁锢,那将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
所以,我们的艺术疗愈从来不是一种所谓的“纠正”,而是适度的引导,尽量开放他们的天性。
要知道,当一个特殊学员开心的拿起画笔,愿意用绘画与你交流时,你的美妙时刻就已经开启了,那时的他们就像是深海,就像是宇宙,有太多的未知等待着你去探索,他们的每一笔都是在为你解谜,而在这背后注目的是一直肩负着沉重舆论和生活重担的家人,是感到惊讶万分而对此无知的我们,是用“不正常”来判定其价值几乎断绝了他们一切出路的社会。
我希望有一天,人们对“精智障碍”的宽容态度能够变成像“阅读障碍”一般的理解态度,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宽容,更需要理解。宽容,极易成为漠视,而理解,才是真正的接纳。
所以,他们需要的是“来吧,让我听听你的声音”,而不是“好吧,让我离你远一点”。
为了帮助他们走进社会,也为了帮助社会更近地聆听他们的声音,我们把他们的画作放在了衣服上,放在了袜子上,放在了杯子上,放在了枕头上,也放在了装饰画里。
我们只想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表达一个声音——他们的声音:“我们的生活交融在一起,别放弃我,我和你一样在欣赏这个世界的美丽。”
人生总有出路,能成为这群艺术家的开路人,是我的荣幸。
《冬之蕴涵》 捷麟
梵高也需关爱
经过无障碍艺途几年的挖掘和培养,如今我也要骄傲地说,已经有几位优秀的特殊学员脱颖而出,成为了小有名气的艺术家,比如上过CCTV感动了无数观众的小龙,脑洞超大创意无限的小燕子,色彩斑斓画笔细腻的捷麟,以及在盘子上画出缤纷世界的小宇等等。他们的作品已经得到了行业内外的许多肯定。
艺术家成为了他们的头衔,而精神障碍已然成为了他们所有身份中最不起眼的一个。
小宇的盘子
当然他们不是在用荣耀来掩盖或转移缺陷,而是在用荣耀来证明自己的缺陷不足为惧。社会也为他们的精神和才华所打动,开始亲近他们,拥抱他们,关怀他们。对这群特殊的艺术家们来说,这的确是一个荡荡前途的开始,但也是一个前路迢迢的开始。
小龙曾经说过的一番话,让我始终难以忘怀。“以前呢,人们常常把像我这样的人,送到慈善局或者养老院,或者(让我们)无所事事。借用一个俗语,叫‘混吃等死’。我不希望那样,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只要生下来,就是为了某个目的活着……”
2011年, 无障碍艺途的学员们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梦想合唱团”的舞台,同胡彦斌一起,同唱一曲《甜蜜蜜》。小龙也很为他们的这些经历感到自豪:“我可不可以这样说,我们改变了一些所谓’正常人’的一些观点。我们也有一些特长,然后,我们也有一些……梦想!”
当他们克服交流的困难,克服肢体的困难,克服精神的困难,并且花费数倍于常人的努力来改变所谓“正常人”的观点的时候,作为“正常人”的我,内心是酸楚的,那种感觉仿佛是老师在乞求学生们听讲——在艺术面前,小龙可以是我们很多人的老师,而身为学生,我不希望看到老师那样。
所以,帮助他们自食其力有尊严地活着,是我们坚守的目标,无论这条路多么艰辛,我们会始终和他们在一起。
梵高也需关爱,我们也需要你的支持与陪伴。
《湖边的少女》 小龙 28岁 脑瘫
未来的星世界
我们的愿望是将无障碍艺途打造成星星的乐园,我们称特殊学员为“星星”,是因为他们的美丽与神秘。
我们的乐园要遍布世界各地,用艺术将所有不同的人连接在一起,互相倾听,互相欣赏。用艺术将世界点亮,每一颗星星都能在无障碍艺途中闪闪发光。
美好的愿景在前,但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去迈。未来的星世界,我们将竭力去打造。
长江教授说
朱睿
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副院长
市场营销学教授
公益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头脑。有专业度的人来做好事,可以把好事做得有特点,有水平,而且可持续。
比如苗世明本身就是学画画的,他对艺术的治愈力量有自己的理解,而且他能感受到“小朋友”们的绘画天赋,可以真正帮助他们、挖掘他们的创造力。我看到他跟一些妈妈们说,你不要去告诉孩子画什么,就让孩子们自由地画。对艺术没有深刻理解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一旦用创新的思路和做法来做公益,其影响力是超乎想象的,昨天这个活动就是最好的诠释。H5 出来之后,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完成了1500万元的筹款目标。这是继腾讯和人民日报客户端合作的“晒军装照”之后,又一个触动人们内心世界的热点。
第一次开公益创新课的时候,朱睿教授把大苗(苗世明)请到深圳班的课堂来做分享。
大苗带着三个自闭症的孩子来和大家做了一个半小时的体验,同学们深受触动
这个H5看似简单,其实仔细分析会发现它并不那么简单,它的成功恰恰是它具备了某些特质,而这些特质可以为其他的公益和慈善机构提供借鉴。这些特质就是:简单、趣味性和连锁效应。
今天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忙于应付,疲于奔命,在各种眼花缭乱的信息中迷失。一个普普通通的想法很容易淹没其中。公益拥有善良的本质,但是善良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循规蹈矩、要一本正经。公益依然需要运用创新甚至颠覆的思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朱睿教授手中拿的是苗世明开发的衍生品:用“小朋友”的画做成的靠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