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BA > 学习生活 > 同窗校友

长江新秀 | Claire LEE:“回到”北京,与中国商业零距离

2020年11月06日

回到中国代表着一种勇气,也代表着一种坚持,更是一种自我突破:不设限,不盲从,不迷茫。

李姿慧 Claire LEE(Korea)

长江商学院Global MBA 2020级学生 

Pre-MBA:

Kakao战略分析师

Korean Reinsurance财产承保师

延世大学学士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 交换学生

与李姿慧进行线上采访时,她正在青岛的酒店里进行入境隔离,结束后就将到长江商学院正式报到,成为Global MBA项目的一名新生。对这位讲着一口流利中文的韩国姑娘而言,这一次她不是“来到中国”,而是“回到中国”。

“在中国的成长记忆,影响了我从学习到工作的几乎每一个选择。”李姿慧说。此时距离她第一次来北京,已经过了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我在这里的经历已经是过去时,现在该是来‘更新进度’的时候了。”

从美好的童年记忆,到金融科技领域的职场之路,长江商学院将成为她中国情缘的延续,也为她打开一扇零距离观察中国商业的全新窗口。

童年情缘:中国开拓了我的眼界 

李姿慧的中国情缘,从她十岁那年开始。2002年,做医生的爸爸到北京中医药大学进修,李姿慧随全家人一起到了北京,又迁到威海,在中国北方度过了小学和初中的时光。

回想起来,这段异国成长经历对她影响深远:“其实我从小并不是很擅长去挑战的人,性格很害羞,但经历了在中国的学习之后,我变得特别地有好奇心,喜欢去不断了解新的事情。”

升高中时,李姿慧回到韩国,本科入读世界顶尖学府延世大学,修习中文和商业管理双学位。开始进阶版的中文学习后,她强烈地好奇中国的大学教育现状,于是申请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访学半年;当发现周围的同学们都在听周杰伦的歌时,她敏锐地意识到台湾文创的独特吸引力,又参加了台湾大学的暑期项目,亲身感受两岸的文化差异和商业模式。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个人的性格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我从小适应了这一点,心态其实会变得更加地开放,能够接受和包容各种差异。”李姿慧笑称,哪怕到纽约这个文化大熔炉去交换学习,她都觉得非常适应,除了有一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China Town!虽然我是一个韩国人,但是好像在全球各地都可以用中文沟通,这一点让我觉得很惊奇。”

儿时在北京成长的五年是她深度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五年,正是拥抱了变化,学习了文化才让姿慧的心态变得开放和包容。“回”,承载的是姿慧对中国的思念,“回”表达的是姿慧开放的状态,“回”更是一种自我突破的表达。

职场修炼:对中韩科技产业的体察 

对中国的美好记忆和文化语言上的多重优势,也影响了李姿慧的工作选择。2017年,她进入大韩再保险公司(Korean Reinsurance)从事金融工作,将韩国的优质保险推介到中国,并调研中国市场。工作一年半后,她感到金融项目受限较多,想要了解更加广阔的科技领域,于是跳到了韩国科技巨头之一—— Kakao (韩国版微信),在这里担任战略分析师一职,进行全球市场、尤其是中国商业讯息的调研,为公司CEO提供战略决策参考。

四年的金融科技行业经历,让李姿慧进一步意识到了解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在金融、人工智能的新一轮发展方面,中国正在领导世界;从市场战略性考虑,中国的市场规模巨大,韩国的公司都会积极寻找和中国的商业契合点。”

而对中国科技信息领域的发展前景,她也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庞大的市场能够孕育出韩国完全不可能存在的商业模式,比如直播带货、双十一购物节、B站二次元等产业;一些政策背景的利好,也能够让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微信医生等线上问诊服务得到普及。但同时,数据隐私、算法歧视、网络监管也正在成为新的挑战。这些问题将如何解决,让李姿慧十分好奇,也让她看到了新的商业机会。

“在韩国做中国的商业调研时,我比较依赖于电脑上的资料,这让我得到了很多商业模式上的假设。现在,我应当回到中国去亲身体验和学习,验证一下自己曾经的想法是否正确。”

取道长江:创造深刻影响消费者的价值

确定了在中国学习的想法后,长江商学院的Global MBA成为李姿慧申请的唯一一个项目:“这是一个企业家投资创办的商学院,会兼顾商业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又非常注重案例分析,包含了很多’现场性’、实战性的学习内容,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所以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其他的学校。”

在申请过程中,李姿慧更深入地了解了Global MBA项目的办学愿景:生而全球、立足中国,培养面向未来十年的商业领袖。被顺利录取后,她更加期待未来能够充分吸收中国企业的商业智慧,有效地集成科技,达成社会影响:“从前我觉得,只要自己做一个优秀的人就够了,现在渐渐意识到,一定要不断体察周围的环境,和大家一起相互学习和帮助,这也是CKGSB所倡导的领导力的体现。”

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她提到了经典的“一万小时法则”,准备先在中国工作三年左右:“只是学习一段时间就回韩国的话,收获不会很大,所以我打算进入中国的科技巨头公司,了解它们的组织架构、商业模式,影响更多的用户,实现社会价值。如果能找到一个能深刻影响消费者的价值点,我也许会在中国一直待下去。”

另一层计划,则与她的中国情缘相关:中国在科技方面的突破世界瞩目,但在文化方面的一些对外影响力还不够明显。李姿慧期待,未来可以引领更多韩国人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而接下来几年的学习和工作,无疑将为她带来无数宝贵的机遇。

“是的,我回到了中国,之所以用回这个字,是因为虽然我是一名韩国人,但是在中国成长,我和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也愿意在这里继续发光发亮。”回代表着一种勇气,也代表着一种坚持,更是一种自我突破:不设限,不盲从,不迷茫。

生活中,姿慧还是一名中国剧迷,今年刚追完了流行剧《三十而已》:“入读长江这一年,我29岁,到明年也要30岁了,”姿慧笑着说,“Global MBA项目,对即将30岁的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重要的起点。”

三十未满,时光正好。在长江,姿慧的商业梦想,不会迷路,即将启航。 

相关阅读Related information

申请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