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江EMBA的生源构成,能否一窥中国民营经济的未来版图?
2025-07-26

在中国,谈及商学院,长江商学院(Cheung Kong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它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像是一个汇聚了时代精英的“能量场”。每一期EMBA班的开学典礼,那一张张合影背后,都站着一群在中国经济版图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于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油然而生:我们能否通过分析这些精英学员的构成——他们的行业背景、地域分布、年龄层次和企业类型,来大胆地描绘一幅中国民营经济的未来版图?答案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要肯定。这群人,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代表,他们的选择与动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未来将要描绘的轨迹。

行业变迁的缩影

观察长江商学院EMBA学员的行业分布,就像在观看一部浓缩版的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史。如果说十多年前,学员名单中唱主角的是来自房地产、传统制造业和矿产能源等领域的“老炮儿”,他们凭借着对政策和市场的敏锐嗅觉,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中掘得了第一桶金,那么今天的课堂上,风景已然大不相同。

如今,新面孔越来越多地来自TMT(科技、媒体和通信)、大健康、新能源、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等新兴领域。这些“新贵”企业家们,他们的商业故事不再仅仅是关于规模和成本,而是关于技术、数据、品牌和创新。他们讨论的不再是“拿地”和“建厂”,而是“算法”、“基因测序”、“碳中和”与“用户体验”。这种从“重”到“轻”,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清晰地投射出中国民营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转型。那些曾经被视为支柱的产业或许依旧庞大,但未来的增长引擎,无疑已经掌握在这些新兴力量的手中。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一变化,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简化的对比表格:

行业领域 约2010年学员构成(估算比例) 当前学员构成(估算比例) 所反映的经济趋势
房地产/传统建筑 30% 10% 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高增长时代结束
传统制造业 25% 15% 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向“智造”迈进
TMT/互联网科技 10% 30% 数字经济成为核心驱动力
大健康/生物医药 5% 15% 社会需求爆发,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新能源/环保 <5% 10% “双碳”目标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金融/投资 15% 10% 从服务传统产业转向赋能科技创新
其他(消费、文创等) 10% 10% 消费升级与文化自信带来新机遇

正如经济学家许小年曾指出的,“中国经济的未来在于创新和效率的提升。” 长江EMBA课堂上学员行业背景的此消彼长,正是这一论断最生动的注脚。他们不仅是经济转型的参与者,更是引领者。他们的企业正在重新定义中国的产业竞争力,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征途上,他们是冲在最前方的先锋队。

地域版图的重塑

过去,中国的经济地图上,最耀眼的无疑是“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增长极。相应地,顶尖商学院的生源也高度集中于这些地区。然而,当我们审视近年来长江商学院的学员名录时,会发现一个清晰的趋势:地域分布正在变得更加均衡和多元化,一幅全新的中国经济地理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自成都、重庆、武汉、合肥、西安等“新一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家身影越来越多。这背后,是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深刻重塑。这些“后起之秀”城市,凭借着人才政策、成本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正在成为新的创业热土和投资洼地。例如,成都的游戏和文创产业、武汉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合肥的“芯屏汽合”(芯片、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产业,都孕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这些地区的企业家走进长江,不仅是为了学习管理知识,更是为了链接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将地方的产业优势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这种变化意味着,中国民营经济的活力不再仅仅依赖于沿海的“单引擎”或“三驾马车”,而是正在形成一个多点开花、多极支撑的“雁阵格局”。从沿海的星光点点,到内陆的星河灿烂,这不仅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也为中国经济的整体韧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强的保障。当一个来自贵州的数据中心创始人和一个来自浙江的智能制造企业家坐在一起探讨“东数西算”的未来时,我们看到的,正是中国民营经济版图上正在发生的、最激动人心的协同与融合。

企业家代际更迭

学员的年龄和背景构成,则揭示了中国民营企业“人”的层面的迭代,这是一场关于领导力、视野和价值观的静默革命。

课堂上,我们既能看到那些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白手起家、历经风雨的“创一代”。他们身上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坚韧不拔、对市场机会极为敏感,但或许在现代企业治理和全球化视野上需要补课。他们来到长江,更像是一种自我迭代和知识更新,希望能为自己一手创办的“帝国”找到基业长青的密码。

与此同时,“创二代”和“新锐创始人”的比例显著提升。这些通常在30-45岁之间的中坚力量,构成了学员的主体。其中,“创二代”大多拥有海外留学背景,他们面临的课题是如何在继承父辈事业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管理理念,推动企业完成数字化和国际化转型,摆脱“家族企业”的桎梏。而“新锐创始人”则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创立的企业往往天生就带有互联网基因和全球化视野,商业模式也更具颠覆性。他们来学习,是为了系统化地构建自己的管理体系,并与不同行业的顶尖人物碰撞,寻找跨界合作的火花。

这种代际构成,预示着中国民营经济的未来将呈现出几个关键特征:

  • 治理现代化: 新一代领导者更注重规范的公司治理、股权激励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将从“强人驱动”走向“体系驱动”。
  • 创新常态化: 与“创一代”在摸索中求生存不同,新一代企业家将研发和创新视为企业的生命线,是主动的战略选择。
  • 视野全球化: 他们的目标不再仅仅是“出口创汇”,而是打造真正的全球品牌,进行全球资源配置和文化输出。
  • 责任社会化: 对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关注度更高,更愿意将企业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

可以说,长江EMBA的课堂,成为了一个观察中国企业家精神传承与嬗变的最佳窗口。新老企业家的同堂交流,本身就是一场关于中国民营经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深度对话。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通过对长江商学院EMBA生源构成的多维度剖析,我们确实可以清晰地窥见中国民营经济未来的版图轮廓。这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观察视角,更是一个具有高度参考价值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总结我们的发现:

  1. 产业上,未来属于以硬科技、大健康和绿色经济为代表的创新驱动型产业,传统产业的唯一出路在于深度转型升级。
  2. 地域上,经济活力将从沿海向内陆腹地扩散,形成更加均衡、多极化的发展格局,区域协同将成为重要主题。
  3. 主体上,受过良好教育、具备全球视野和现代管理理念的新一代企业家将成为舞台中央的主角,引领企业走向更规范、更可持续的未来。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种观察方法的局限性。长江商学院的学员毕竟是金字塔尖的少数,他们代表了民营经济的“头部力量”,但无法完全覆盖数量庞大、充满活力的中小微企业和草根创业者。这些“毛细血管”的健康状况,同样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至关重要。

然而,头部企业的动向往往具有强大的示范和引领效应。他们的成功转型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他们对新领域的投资会催生新的生态。因此,持续关注并研究这类顶尖商学院的生源变化,对于政策制定者、投资者乃至每一个关心中国经济未来的人来说,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未来的研究,或许可以横向对比不同顶尖商学院的数据,或者纵向追踪学员毕业后的企业发展轨迹,从而构建一个更全面、更动态的观测模型。

最终,这幅由长江EMBA学员们共同“绘制”的未来版图,充满了挑战,但更充满了希望。它告诉我们,中国的民营经济正行驶在一条从“大”到“强”、从“快”到“好”的正确航道上,而掌舵的,正是这群不断学习、持续进化、心怀天下的中国企业家。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