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EMBA和复旦EMBA,在海派文化和校友风格上有何异同?
2025-07-27

当黄浦江的浪花拍打着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当陆家嘴的摩天大楼勾勒出中国经济的脉搏,上海这座城市的商业精神与文化底蕴,便在无声中滋养着这里的顶尖商学院。在众多璀璨的明珠中,长江EMBA与复旦EMBA无疑是最耀眼的两颗。它们同处一片海派文化的热土,却各自演绎着截然不同的风情。对于那些渴望在中国商业之巅寻求新知的企业家和高管而言,选择哪一所,不仅仅是选择一套课程,更是选择一种文化圈层、一种校友气质和一种未来的可能性。这篇文章,就让我们一起,像品一杯陈年佳酿和一杯特调鸡尾酒一样,细细品味这两所顶级商学院在海派文化与校友风格上的异同。

源起基因:底蕴与锐气

要理解两所商学院的风格差异,我们必须追溯到它们的源头。这就像看两个人,一个来自书香世家,一个则是白手起家的创一代,他们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自然会带有各自出身的烙印。

复旦大学EMBA,它的背后是“百年复旦”这块金字招牌。复旦大学本身就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活化石,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严谨的学术传统,早已融入了血液之中。因此,复旦EMBA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院派”“士大夫”气质。它的海派文化,更偏向于经典和传承,是那种在法租界老洋房里,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探讨中西哲学与现代管理的精致与儒雅。这种基因决定了其课程设置会更注重体系的完整性和理论的深度,培养的是能够在成熟体系内进行优化和革新的“儒商”。

相比之下,长江商学院(Cheung Kong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它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创办,没有百年学府的历史包袱,却有着全球化的视野和与商业实战紧密相连的锐气。长江的基因是“企业家精神”“全球视野”。它所诠释的海派文化,是一种“新海派”——它不拘泥于上海的地域传统,而是将上海作为链接中国与世界的枢纽。这种文化是陆家嘴的文化,是快节奏、高强度、拥抱变化、颠覆创新的文化。长江从一开始就致力于“为中国培养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企业家”,它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锻造能够开疆拓土、引领行业的“将才”与“帅才”。

海派风情:经典与新生

海派文化的核心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但长江和复旦对这八个字的解读却各有侧重,从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海派风情”。

复旦EMBA所体现的,是经典海派。这种风情,如同张爱玲笔下的上海,精致、细腻,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距离感。在这里,商业的探讨常常与人文、历史、艺术交织在一起。复旦的校友活动,可能是一场昆曲欣赏会,一次关于《史记》的读书分享,或是在复旦校园内的光华楼里,聆听一位哲学教授对现代社会困境的剖析。这里的“兼容并蓄”,更多体现在对中西管理思想的深度融合,以及对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持续反思。它追求的是一种有厚度的、可持续的成功。

长江EMBA则代表着新生海派。这种风情,更像是王家卫电影里的光影,迷离、动感,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无限可能。长江的文化是“在商言商”,但又不止于商。它强调“取势、明道、优术”,鼓励学生跳出企业经营的具体“术”,去思考产业、国家乃至全球的宏观“势”。这里的“海纳百川”,更多体现在对全球最新商业模式、前沿科技和颠覆性思想的快速吸收与实践。校友间的交流,可能是在一次戈壁挑战赛中建立的生死情谊,或是在一场关于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产业的闭门分享会上的激烈碰撞。它的节奏更快,更强调行动力和影响力。

校友画像:儒商与豪杰

不同的文化基因和学院风情,最终塑造了风格迥异的校友群体。如果用两个词来概括,复旦的校友更像是“儒商”,而长江的校友则更像是“豪杰”。

复旦EMBA的校友,很多来自于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以及发展稳健的民营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拥有优秀的职业履历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他们的风格,可以用“内敛、专业、稳健”来形容。在交流中,他们可能不会一上来就谈论宏大的商业版图,而是更愿意从一个管理细节、一个财务模型或是一个组织架构的优化入手,展现其深厚的专业素养。他们的圈子,更像是一个基于共同学术背景和价值观的“精英俱乐部”,人脉的建立基于长期的信任和相互欣赏,关系坚实而内敛。

长江EMBA的校友,则以民营企业家、创业者和投资人为主,其中不乏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和“隐形冠军”。他们的风格,则可以用“张扬、果敢、江湖”来形容。这里的“江湖”并非贬义,而是指那种不拘一格、重情重义、敢于打破规则的草莽英雄气。他们聚在一起,聊的是风口、是赛道、是生态。一次饭局,可能就促成一个数千万的投资;一次同学参访,可能就诞生一个跨界的战略合作。长江的校友网络,是一个能量密度极高的“资源平台”,它的价值在于高效的链接和协同。正如圈内流传的一句话:“在长江,同学之间不做生意,只谈合作。” 这背后,是一种基于实力对等和高度互信的强强联合。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两者的差异,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格来总结:

维度 复旦EMBA 长江EMBA
文化标签 经典海派、学院派、人文底蕴 新生海派、企业家精神、全球视野
校友主体 大型企业高管、职业经理人(儒商) 民营企业家、创始人、投资人(豪杰)
个人风格 内敛、严谨、专业、稳健 果敢、开放、直接、重情义
社交网络 基于信任和认同的“精英俱乐部” 基于资源和合作的“能量生态圈”
思维偏好 从“术”到“道”,注重逻辑与深度 从“势”到“术”,注重格局与实战

课程哲学:格物与取势

校友风格的差异,根本上源于两所学院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哲学上的不同定位。

复旦EMBA的课程哲学,可以概括为“格物致知”。它继承了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课程体系非常完善,覆盖了从宏观经济到微观运营的方方面面。教授们大多是学界泰斗,他们擅长将复杂的商业现象抽象为经典的理论模型,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坚实的、系统性的管理知识框架。此外,复旦极其重视人文教育,开设了大量文、史、哲课程,其目的是为了“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复杂的商业决策中,能够守住本心,做出更有温度的选择。这种教育,旨在培养能够“守业”和“拓业”的优秀管理者。

长江商学院的课程哲学,则完美诠释了其校训——“取势、明道、优术”。长江认为,对于顶层决策者而言,比“优术”(把事情做对)更重要的是“取势”(看清未来趋势)和“明道”(找到正确方向)。因此,它的课程更多是围绕着战略、创新、全球化和领导力展开。长江的一大特色是其教授团队,他们大多拥有全球顶级商学院的教职,并且对中国本土的商业实践有着深刻的洞察。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理论,更是前沿的思考和鲜活的案例。值得一提的是,长江也开设人文课程,但其目的更侧重于帮助企业家打破思维的边界,提升格局和视野,从而更好地“取势”。这种教育,旨在培养能够“创业”和“开创”的领袖。

总结与展望

总而言之,长江EMBA和复旦EMBA,如同上海这座伟大城市的A面与B面,共同构成了中国顶级商科教育的完整图景。它们之间的差异,并非优劣之分,而是定位和风格的不同。

  • 复旦EMBA,是海派文化中经典与传承的代表。它依托百年学府的深厚底蕴,培养的是具有人文精神、专业素养和稳健风格的“儒商”。选择复旦,意味着你将融入一个知性、儒雅的精英圈层,在严谨的学术氛围中,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更坚实的地基。
  • 长江EMBA,则是海派文化中创新与锐气的先锋。它以全球视野和企业家精神为核心,锻造的是具有颠覆性思维、果敢决断力和强大行动力的“豪杰”。选择长江,意味着你将进入一个高能量、重实战的资源生态,与一群志同道合的“猛人”一起,去捕捉时代的风口,开创未来的版图。

对于未来的申请者而言,选择哪一所,关键在于清晰地认知自我:你是谁?你希望成为谁?你需要什么样的圈子?如果你是一位在成熟体系内寻求突破的职业经理人,希望系统性地提升管理认知,沉淀自我,那么复旦的厚重与深度或许更适合你。而如果你是一位渴望开疆拓土的创业家或企业主,希望链接顶级资源,提升战略格局,那么长江的锐利与高度可能更能激发你的潜能。

当然,随着商业环境的演变,两所学院也在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复旦正变得越来越有创业活力,而长江也在不断加强其人文底蕴的建设。或许在未来,儒商与豪杰的界限会逐渐模糊,但它们各自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校友风格,仍将是中国商界两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