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学院的“人文关怀”与中欧的“严谨治学”,哪种基因更能塑造未来的企业家?
2025-07-27

在一个商业世界瞬息万变、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商业领袖?这个问题,就像是在武侠世界里争论,究竟是精妙的剑法招式更胜一筹,还是深厚的内功心法才是王道。在中国顶尖商学院的版图上,长江商学院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无疑是两座高峰,它们各自独特的“基因”——长江商学院强调的“人文关怀”与中欧推崇的“严谨治学”,恰好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培养路径。这两种基因,一个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人性的幽微,激发内心的力量;另一个则像是精密的刻度尺,衡量商业的逻辑,确保决策的精准。那么,在塑造未来企业家的熔炉中,究竟哪一种基因,更能锻造出穿越周期、引领变革的时代人物?这不仅是两所商学院教育理念的探讨,更是对未来商业文明走向的一次深刻叩问。

决策逻辑的差异:感性直觉与理性分析

“严谨治学”的基因,首先体现在对企业家决策逻辑的塑造上。它强调的是一种基于数据、模型和框架的理性分析能力。在信奉“严谨治学”的课堂里,学生们会被反复训练如何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行业竞争,如何通过财务报表洞察企业健康,如何利用决策树来量化风险。这种思维方式的核心在于“求真”“精确”,它试图将复杂的商业现象简化为可以分析和预测的变量,从而做出最优决策。这种训练对于企业家在管理成熟业务、优化运营效率、进行并购重组等需要精密计算的场景中,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它像一名冷静的外科医生,手持手术刀,精准地切除病灶,保证组织的健康运转。

然而,未来的商业世界充满了“黑天鹅”与“灰犀牛”,许多关键决策往往发生在数据缺失、规则模糊的无人区。这时,长江商学院所倡导的“人文关怀”基因便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它并非排斥数据和逻辑,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企业家的直觉、同理心和价值观。通过对历史、哲学、艺术的学习,长江商学院试图让企业家超越商业的范畴,从更宏大的时空坐标去理解人性和社会。当面临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战略抉择时,一个深谙人性的领导者,或许能凭借对团队士气、用户情感、社会情绪的敏锐洞察,做出一个虽然在数据上不完美,但却更能凝聚人心、更符合长期主义的“良善”决策。这是一种“求善”的智慧,它承认商业世界的不确定性,并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终力量。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出了大脑的两个决策系统:系统1(快思考,依赖直觉和情感)和系统2(慢思考,依赖逻辑和分析)。“严谨治学”长于锻炼系统2,而“人文关怀”则致力于滋养和校准系统1。未来的顶尖企业家,显然不能偏废其一。他既需要系统2的严密论证来避免致命的错误,也需要系统1的敏锐直觉来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因此,两种基因并非简单的优劣之分,而是分别塑造了企业家决策罗盘上的不同刻度。

创新驱动的源泉:市场拉动与价值推动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而两种不同的基因,也孕育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新驱动模式。“严谨治学”的基因倾向于催生“市场拉动型”的创新。这种创新模式的起点,通常是对市场缺口、用户痛点和竞争对手弱点的精确分析。它通过严谨的市场调研、用户访谈和数据分析,找到一个可以被满足的、有商业价值的需求,然后通过系统化的研发流程和项目管理,开发出相应的产品或服务。这种创新路径清晰、风险相对可控,擅长于产品迭代、功能优化和商业模式的微调,是企业实现持续性创新的重要保障。

与之相对,以长江商学院为代表的“人文关怀”基因,则更容易激发“价值推动型”的创新。这种创新的起点,并非来自一份市场分析报告,而是源于企业家内心深处对“应该是什么”的深刻思考和价值追求。它来自于对人类终极需求的共情,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对美的向往。史蒂?·??(Steve Jobs)创造iPhone,并非因为用户调查告诉他需要一个没有键盘的手机,而是源于他对简洁美学和极致用户体验的偏执追求。这种源于“人文关怀”的创新,往往更具颠覆性,它不只是为了解决一个已知的问题,而是试图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开辟一个全新的品类。它要求企业家拥有超越商业本身的视野和格局,敢于“为无用之事”,并坚信这种“无用之用”终将成就大用。

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格来更清晰地对比这两种创新模式的差异:

特征 “严谨治学”驱动的创新 “人文关怀”驱动的创新
核心驱动 数据分析、市场缺口 用户共情、价值导向
过程 线性、可控、系统化 非线性、探索性、迭代式
风险偏好 风险规避,追求成功率 拥抱不确定性,容忍失败
典型成果 功能优化、效率提升 颠覆式产品、新品类开创

显然,未来的商业生态需要这两种创新共存。我们需要严谨的创新来不断完善现有世界,也需要人文的创新来勇敢地开启新的世界。

企业文化的塑造:制度约束与精神感召

企业是人的集合,企业文化是这个集合的灵魂。企业家作为企业文化的总设计师,其自身的“基因”深刻地影响着组织的氛围与气质。“严谨治学”的基因,倾向于塑造一种以制度、流程和绩效为核心的“法治”文化。在这种文化中,权责清晰,奖惩分明,KPI(关键绩效指标)是衡量一切的准绳。组织的运转就像一部精密的机器,每个部件都被要求在自己的位置上高效、准确地工作。这种文化在追求规模化和标准化,确保执行力的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它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骨架,让组织在快速扩张中不至于失控。

而“人文关怀”的基因,则更倾向于塑造一种以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为核心的“人治”或“德治”文化。这里的“人治”并非指人治凌驾于法治,而是强调人心的凝聚和精神的感召。在这种文化中,领导者更像是一位精神领袖,他通过分享动人的故事、树立行为的榜样、营造充满信任和心理安全感的环境,来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创造力。谷歌的“亚里士多德计划”研究发现,高效团队最重要的特质是“心理安全感”。这正是“人文关怀”所要构建的核心。这种文化为企业注入了温暖的血液,让员工不仅仅是为薪水工作,更是为了一份共同的事业和信念而奋斗。

打个比方,“严谨治学”塑造的组织像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令行禁止,战斗力强;而“人文关怀”塑造的组织则像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成员之间彼此关爱,互相激发,充满了自发的创造力。未来的企业,既需要军队的执行力来攻城略地,也需要社区的凝聚力来守望相助。一个只有制度而缺乏温度的组织,难以留住最优秀的人才;一个只有温度而缺乏制度的组织,则可能陷入混乱和低效。因此,如何将刚性的制度与柔性的关怀相结合,是未来企业家必须面对的课题。

面对未来的格局:商业成功与社会价值

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和劳动力的主力,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日益成为全球共识,社会对企业家的期望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创造利润”。企业家如何看待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其格局和视野,将直接决定企业能走多远。“严谨治学”的基因,在看待企业社会责任时,往往会从“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它会理性地分析,履行社会责任如何能提升品牌声誉、降低合规风险、吸引优秀人才,最终服务于企业的长期股东价值。这是一种务实且必要的视角,它将社会价值内化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确保了“行善”的可持续性。

然而,“人文关怀”的基因则提供了另一种更高维度的视角。它认为,商业本身就是一种向善的力量,企业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其终极目的应该是“增进人类福祉”。在这种格局下,创造利润只是结果和手段,而非最终目的。长江商学院很早就将人文课程列为必修,正是希望企业家能“取势、明道、优术”,其中“明道”就是要想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终极问题。一个具备深厚人文素养的企业家,在做决策时,会天然地将员工福祉、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等因素纳入考量,因为这本身就是他价值观的一部分,而非一种被动的、工具性的选择。这种源自内心的驱动力,往往能让企业在面临短期利益与长期道义的冲突时,做出更具历史穿透力的选择。

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 这句话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企业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严谨治学”教会我们如何高效地“创造顾客”,而“人文关怀”则提醒我们,为什么要“创造顾客”,以及我们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创造者”。

结论:融合与超越,未来企业家的双螺旋基因

回到最初的问题:长江商学院的“人文关怀”与中欧的“严谨治学”,哪种基因更能塑造未来的企业家?

经过多维度的探讨,答案已经清晰地浮现:这并非一个“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一个“兼而有之”的必答题。未来的商业领袖,必须是这两种基因的融合体,是一个“理性与感性”兼备的矛盾统一体。他需要:

  • 拥有严谨的头脑:能够冷静地分析数据,洞察商业的底层逻辑,做出理性的战略部署。
  • 拥有一颗温暖的心:能够深刻地共情他人,理解人性的复杂,用愿景和价值观来凝聚团队,引领文化。

“严谨治学”为企业家提供了坚实的骨骼和锐利的武器,确保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而“人文关怀”则为企业家注入了流动的血液和温暖的灵魂,让企业拥有穿越周期的韧性和感召人心的力量。二者如同DNA的双螺旋结构,相互缠绕,彼此成就,共同构成了顶尖企业家的完整基因图谱。

因此,对于商学院教育而言,未来的方向或许不在于固守某一种“基因”的纯粹性,而在于如何更好地设计课程与体验,让这两种基因在学生身上实现有机的融合。或许,未来的商学院课堂,上午还在学习复杂的期权定价模型,下午就在美术馆里探讨文艺复兴的画作;周一还在进行紧张的沙盘推演,周三就走进乡村参与公益项目。我们需要的,是既能熟练运用Excel,也能深刻理解《道德经》的企业家;是既能与投资人侃侃而谈商业模式,也能与一线员工促膝长谈人生理想的领导者。

最终,真正能塑造未来企业家的,不是某一种单一的、纯粹的基因,而是一种能够将“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哲学思辨融为一炉的、更高维度的智慧。这,或许正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教育机构,在今天这个时代所肩负的最重要的使命。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