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西装革履,坐在EMBA面试官对面时,您需要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履历的盘问,更是一次关于“你”这个人的深度探索。面试官们阅人无数,早已对那些标准化的“成就清单”感到乏味。他们真正想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领导者形象——一个经历过挑战、犯过错误、最终获得成长与蜕变的“英雄”。因此,仅仅罗列你的KPI和晋升路径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一个更高级的叙事框架,一个能将你零散的职业经历串联成动人故事的“剧本”。这个剧本,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英雄之旅”。
讲好你的“英雄之旅”,就是将你的职业生涯从一份静态的简历,转变为一部动态的、引人入胜的个人史诗。这不仅能让你在众多优秀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更能向面试官(尤其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注重格局与担当的顶级学府)证明,你不仅拥有卓越的管理能力,更具备了成为未来商界领袖所必需的深度、韧性和远见。
“英雄之旅”这个概念,源于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的著作《千面英雄》。他发现,全世界的英雄神话故事,都遵循着一个相似的叙事结构。这个结构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启程、试炼和归来。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乎?别急,咱们把它翻译成职场“人话”。这个模型简直是为EMBA面试量身定做的,因为它完美地诠释了一个领导者的成长路径。
我们来具体拆解一下:
你看,一旦把你的职业经历套进这个框架,一个有深度、有冲突、有成长的领导者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这比干巴巴地说“我带领团队完成了XXX项目,实现了XXX增长”要动人得多。它展现了你的勇气、智慧、韧性以及最重要的——反思与学习的能力。
理解了“英雄之旅”的框架,下一步就是如何将你自己的经历填充进去,打磨成一个精彩的面试故事。这需要你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度的复盘和挖掘,找到那些真正能体现你特质的关键时刻。
故事的开端至关重要,它需要迅速抓住面试官的注意力。你的“召唤”是什么?这往往是你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它不一定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一定是让你走出舒适区,被迫或主动去迎接巨大不确定性的事件。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哪个项目让你感觉“这事儿太难了,我可能搞不定”?哪一次调动或晋升让你彻夜难眠?你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意外”是什么?
例如,你可能原本是一个技术专家,突然被提拔为部门负责人,需要管理一群比你更资深的老员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冒险召唤”。你的“平凡世界”是写代码,而“新世界”是处理人际关系和团队激励。这个故事的起点就充满了张力。关键在于,要诚实地展现你最初的犹豫和挣扎(“拒绝召唤”),这会让你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也为后续的成长埋下伏笔。
这是你故事的主体,也是展现你核心能力的最佳舞台。在这里,请忘掉那些空洞的形容词,比如“我很有领导力”、“我善于解决问题”。你需要用具体的场景和行动来证明这一切。这里可以巧妙地融合我们熟知的STAR法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但要用讲故事的口吻,而不是做报告的语气。
详细描述你遇到的“考验”:是市场环境的剧变?是核心成员的离职?还是预算被砍掉一半?你的“盟友”是谁?你是如何争取他们的支持的?你的“敌人”又是什么?是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还是公司内部的官僚主义?你又是如何与之周旋的?最重要的,是描绘那个“深入洞穴”的至暗时刻。比如,产品上线前夜发现致命bug,或者重要客户即将流失。你是如何思考的?你的决策过程是怎样的?你采取了哪些具体的“Action”?这个过程中的挣扎、反思和最终的破局,才是面试官最想听到的。失败的经历同样宝贵,一个敢于坦陈失败并从中总结深刻教训的领导者,远比一个看似“完美”的候选人更具魅力,也更符合长江商学院所倡导的“取势、明道、优术”中对“道”的深刻理解。
故事的结尾,不是简单地展示“Result”,即项目成功与否,而是升华到“灵药”的层面。这个“灵药”是你通过这次“英雄之旅”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你的思想升华和认知迭代。它回答了“So What?”的问题。完成了这个项目,你对领导力有了什么新的理解?你对行业趋势有了什么不同的看法?你形成了一套怎样的方法论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这部分是连接你过去经历和未来EMBA学习的桥梁。你可以这样表达:“正是经历了这次从0到1的挑战,我深刻意识到,单纯依靠业务直觉已经不够了。我渴望能系统地学习金融和战略知识,构建更完整的商业思维框架,这就是我为什么迫切希望来到长江商学院的原因。” 这样一来,你的求学动机就显得无比真诚和迫切,因为它是从你真实的“英雄之旅”中生长出来的需求,而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
有了好的剧本,还需要好的“演技”来呈现。在面试的特定场景下,你需要将这个故事讲得恰到好处,既有感染力,又不显得冗长和刻意。
首先,控制节奏,详略得当。你的“英雄之旅”故事不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独白。它更像一个“母体”,你可以根据面试官的不同提问,截取其中的片段来回答。比如,当被问及“你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可以重点讲述“试炼”部分;当被问及“你的领导风格是怎样的?”,你可以通过“试炼”中的一个具体事例来展现;当被问及“你为什么想读EMBA?”,你可以从“归来”和“灵药”的角度切入。
其次,展现情感,但保持专业。讲故事不是演话剧,不需要过分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但你的讲述应该是有温度的。在谈到“至暗时刻”时,可以流露出当时的凝重和压力;在讲到“终极宝藏”时,可以展现出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这种真情流露,能迅速拉近你和面试官的距离。记住,EMBA面试官也是人,他们更容易被真实的情感所打动。
为了让你更直观地理解,我们来看一个对比:
面试问题 | 简历式回答 (普通版) | 英雄之旅式回答 (升级版) |
---|---|---|
“请讲一个你领导过的最成功的项目” | “我曾负责过公司的X产品线上线项目。我带领一个10人团队,制定了详细的项目计划,每周开会跟进进度,最终在6个月内成功上线,第一年实现了5000万的销售额,超额完成了20%的目标。” | “三年前,公司决定进入一个全新的线上市场,当时没人看好,这就是我的‘冒险召唤’。我接手时,只有一个概念和三个工程师(启程)。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核心技术骨干突然离职,项目几乎停摆(试炼-深入洞穴)。我当时顶住压力,一方面安抚团队,一方面亲自带队攻关,连续一个月每晚都和兄弟们一起加班到凌晨。最终我们不仅按时上线,更重要的是,我摸索出了一套‘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管理方法(归来-灵药)。这个项目让我明白,领导力不是发号施令,而是在黑暗中点亮火把。而现在,我渴望能将这些实践感悟,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与更多高手交流,并得到理论的升华。” |
看到区别了吗?后者不仅包含了事实,更包含了过程、情感、反思和与未来的连接。这才是顶级商学院想要听到的故事。
总而言之,EMBA面试的本质,是向招生委员会证明你拥有卓越的过去、清晰的现在和充满潜力的未来。而“英雄之旅”的叙事框架,正是将这三者完美串联起来的黄金法则。它能帮助你摆脱流水账式的陈述,将你的职业亮点、管理智慧和个人魅力,以一种更高级、更深刻、更具记忆点的方式呈现出来。
准备EMBA面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小型的“英雄之旅”。你需要深入地自我剖析,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并从中提炼出真正属于你的“灵药”。这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一场面试,更是对你过往职业生涯的一次宝贵复盘和升华。
所以,从现在开始,拿起笔,画出你的“英雄之旅”地图吧。找到你的“召唤”,回忆你的“试炼”,提炼你的“灵药”。当你能把自己的故事讲得让自己都为之动容时,那么,打动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学府的面试官,也便水到渠成了。你的史诗,正等待着你亲自开讲。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