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长江EMBA,我发现自己对“成功”的定义完全改变了。
2025-07-28

在踏入长江商学院之前,我曾以为自己早已握住了“成功”的密码。那时的成功,是一串清晰可见的数字:公司的估值、年度的营收增长率、个人账户里的资产,以及在各类富豪榜上不断攀升的名次。我像一个精准的射手,将所有的精力与时间都对准了这些靶心,每一次命中都带来短暂的快感,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深的焦虑和对下一个、更大靶心的渴望。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长江EMBA的学习和思辨中,与那些来自各行各业、同样被外界视为“成功者”的同学们深度碰撞后,我才恍然发现,自己过去所执着追逐的,或许只是成功最浅薄、最脆弱的一面。读完长江EMBA,我发现自己对“成功”的定义完全改变了。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认知升级,而是一场深刻的、甚至有些颠覆性的世界观重塑。

从零和博弈到共生共赢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商业信条深受“丛林法则”的影响。商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所谓的成功,就是在竞争中击败所有对手,抢占最大的市场份额,成为唯一的王者。我享受着这种征服带来的快感,认为这是企业家精神最直接的体现。每一次谈判,我都力求利益最大化;每一个项目,我都习惯性地评估“谁是我的敌人”。这种思维模式让我变得异常敏锐,也让我的企业在初期获得了野蛮生长的动力,但同时也让我身心俱疲,时刻处于一种紧绷的战斗状态。

然而,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一位教战略的教授反复强调一个词:生态系统(Ecosystem)。他用大量的案例告诉我们,当今最顶尖的企业,早已不是在进行一场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而是在构建一个能够让所有参与者——包括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甚至某些层面的竞争对手——都能共同成长、互利共生的商业生态。这个观点对我冲击巨大。我开始反思,我的企业是否真的需要“敌人”?我所谓的“胜利”,是否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之上?这种胜利又是否能够长久?

与同学们的交流更是加深了我的这种反思。我的同学里,有做高科技的,有做传统制造业的,有投身文化艺术的,也有深耕医疗健康的。在一次次的小组讨论和私下聚会中,我们发现彼此的业务竟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巨大的合作空间。那个做高端装备的同学,可以为我这个做新材料的提供更精密的生产线;而我的新材料,又能让那个做医疗器械的同学产品性能实现突破。我们不再是孤立的点,而是开始连接成一张价值网络。我逐渐领悟到,真正的成功,不是成为一座孤岛,而是成为大陆的一部分,是“成就别人,从而成就自己”。这种从“我”到“我们”的视角转变,让我看到了比单纯的商业竞争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从财富数字到价值创造

曾几何时,衡量我一天工作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看公司的股价涨了多少,或者账户里又多了几个零。财富的增长曲线,几乎等同于我人生的价值曲线。我痴迷于财务报表,对利润率、市盈率等指标如数家珍。这种对数字的极致追求,让我一度迷失在资本的游戏里,甚至偶尔会为了一个漂亮的短期数据,而做出有损品牌长期价值的决策。

在长江的课堂上,我们深入研读了许多百年企业的兴衰史。一个深刻的共识是:所有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伟大企业,其核心驱动力绝非单纯的利润追逐,而是对“为社会创造独特价值”这一使命的坚守。 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 这句话我以前也听过,但从未像那一刻一样,如此深刻地烙印在心里。我开始问自己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的企业,除了赚钱,到底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是让人们的生活更便捷,还是更健康?是推动了技术的进步,还是传承了文化的美好?

这种思考维度的提升,让我对“成功”的衡量标准进行了重构。我制作了一张新的表格,贴在我的办公室里,它不再是关于财务KPI,而是关于“价值创造”:

衡量维度 旧的成功定义(财务导向) 新的成功定义(价值导向)
核心目标 股东利益最大化,市值增长 为客户、员工、社会创造可持续的价值
关键指标 营收、利润、股价 客户满意度、员工幸福感、产品创新度、社会贡献(ESG)
时间视角 短期主义,关注季度财报 长期主义,关注企业百年发展
内心驱动 对财富和地位的渴望 解决社会问题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当我开始用这张新表格来审视我的事业时,我发现决策变得更加从容和坚定。我不再为短期的股价波动而焦虑,而是更愿意投入资源去做那些需要时间沉淀、但能真正构建核心壁垒的事情。这种转变,让我的内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平静。成功不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一种温暖的、被社会需要的感觉。

从个人英雄到成就他人

创业多年,我习惯了当“英雄”。公司的关键决策、核心资源的拓展、重大危机的处理,几乎都由我一肩扛起。我享受这种被需要、被仰望的感觉,认为这是领导者能力的体现。然而,这种“超人”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我越来越累,而我的团队却始终无法真正成长起来。他们习惯了等待我的指令,缺乏独立思考和主动承担的意愿。公司规模越大,我的管理半径就越捉襟见肘,组织效率也随之下降。

在长江EMBA的领导力课程中,我们探讨了多种领导力模型,其中“仆人式领导”(Servant Leadership)和“教练式领导”(Coaching Leadership)给了我极大的启发。真正的领导者,不是那个冲在最前面的孤胆英雄,而是那个站在团队身后,为大家赋能、扫清障碍、创造舞台的人。他的成功,不体现在自己有多么高光,而体现在他培养出了多少比他更优秀的人才,成就了多少人的梦想。

我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管理风格,从“决策者”向“提问者”转变。在会议上,我不再是第一个发言,而是鼓励团队成员先说出他们的看法;在遇到难题时,我不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我把更多的授权和资源下放给那些有潜力的年轻人,允许他们试错,并为他们的成长喝彩。这个过程起初是痛苦的,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慢慢地,我欣喜地看到,团队的氛围变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被激发,创新的想法层出不穷,整个组织开始呈现出一种自下而上的生命力。我个人的成功感,也从“我搞定了”变成了“我们做到了”。这种成就他人带来的喜悦,远比个人的胜利更加醇厚和持久。

新领导力模型的关键特质:

  • 同理心(Empathy): 真正理解团队成员的需求和困境,而不仅仅是把他们当作执行任务的工具。
  • - 谦逊(Humility): 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知,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甚至接受下属的批评。 - 赋能(Empowerment): 给予团队充分的信任、资源和决策权,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 - 远见(Vision): 为团队描绘一个清晰且鼓舞人心的未来,让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从失衡追逐到生命平衡

在长江读书前,我的生活是严重失衡的。工作占据了我9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我错过了孩子的成长瞬间,忽略了伴侣的情感需求,也透支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我常常用“为了事业,这是必要的牺牲”来说服自己和家人。我以为,等公司上市了,等我财务自由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然而,我看到身边太多所谓的“成功人士”,即使实现了财富目标,依然无法找回失去的健康和亲情,生活得并不快乐。

长江商学院的课程设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人文、哲学和历史的。起初我并不理解,商学院为什么要去学这些“务虚”的东西。但正是这些课程,让我开始跳出商业的范畴,去思考“人”的终极命题:我们究竟为何而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位讲授阳明心学的教授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真正的富足源于内心的安宁与丰盈。我开始意识到,事业的成功,只是完整人生拼图中的一块,如果为了这一块而让其他板块(如健康、家庭、个人成长、兴趣爱好)大面积地塌陷,那么最终得到的,只会是一幅残缺不全、毫无美感的“成功”画像。

我开始刻意地为生活“留白”。我规定自己每周必须有一天完全不碰工作,用来陪伴家人;我重新拾起了搁置多年的慢跑习惯,在汗水中释放压力;我开始阅读商业之外的书籍,与不同领域的朋友聊天。我惊奇地发现,当我不再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工作这一个篮子里时,我非但没有失去对事业的掌控力,反而因为视野的开阔和精力的恢复,获得了更多创新的灵感和更强的韧性。成功,不再是攀登一座陡峭险峻的孤峰,而是经营一座生机勃勃的花园,事业、家庭、健康、心性,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总结与展望

回顾在长江商学院的这段旅程,它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前沿的商业知识和一张高质量的校友网络。更宝贵的,是它提供了一个场域,让我得以从日复一日的奔忙中抽身,与一群同样在思考、在探索的同行者一起,重新审视和定义了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个词——“成功”。

我的“成功”定义,已经从一个关于获取(Acquiring)的故事,转变为一个关于贡献(Contributing)成为(Becoming)的故事。它不再是单一维度的财富竞赛,而是涵盖了事业高度、社会价值、他人成长和生命完整度的四维坐标体系。这个新的定义,让我摆脱了对外部评价的依赖,找到了内在的、可持续的驱动力。

我相信,这种对“成功”定义的重塑,不仅是我个人的体验,也是这个时代向所有企业家和领导者提出的新要求。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那些能够超越零和博弈、创造真实价值、成就他人并实现生命平衡的个体和组织,才能够走得更远,赢得最终的尊敬。这段学习经历,为我的人生下半场,指明了一个更宽广、也更踏实的方向。而这场关于“成功”的探索,永无止境。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