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富二代”,在长江EMBA班里,如何撕掉标签,证明自己不是来“混圈子”的?
2025-07-28

踏入长江商学院EMBA课堂的那一刻,我清晰地感受到周围空气中微妙的变化。当自我介绍环节,我的家族企业背景被提及,那些礼貌而疏远的微笑,那些探寻又夹杂着一丝预判的眼神,都像无声的宣告:“哦,又一个来‘混圈子’的‘富二代’。” 这个标签,像一件无形却沉重的外套,不由分说地披在了我的身上。我来这里,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我突破的期许,绝非仅仅为了延续父辈的人脉地图。那么,在这片汇聚了各行业精英的知识殿堂里,我该如何撕下这层标签,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告诉大家——我,是来求学问道,而非“混圈子”的?

心态归零,谦逊先行

撕掉标签的第一步,往往不是向外证明,而是向内审视和调整。外界的标签之所以能“贴”上来,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内心可能存在的防御姿态或不自觉的优越感。“富二代”的身份带来了优渥的资源,但也可能成为认知上的“诅咒”。因此,首要任务是心态归零,将自己视为一名普通的、渴望知识的学生。

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地方,你的同学可能是白手起家的行业翘楚,可能是身经百战的投资大佬,也可能是深耕某一领域的隐形冠军。他们的经验、阅历和从“0到1”的奋斗史,是我最宝贵的学习资源。我必须放下身段,用耳朵而不是嘴巴去参与每一次交流。在小组讨论中,与其急于抛出基于家族企业经验的“现成答案”,不如先倾听同学们的多元视角,学习他们分析问题的逻辑框架和底层思考。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我们最严重的错误,并非因为回答错误,而是因为问错了问题。” 带着谦逊去提问,去请教,本身就是一种最有力的宣言:我来这里,是为了填补我的未知,而不是炫耀我的已知。

课堂表现,实力破局

EMBA的核心场域是课堂。任何圈子、人脉,在知识的光芒下都会显得黯然失色。因此,用无可辩驳的学术表现和专业能力来证明自己,是打破刻板印象最硬核、最直接的方式。这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因为你需要克服“他不需要这么拼”的预设偏见。

这意味着,每一份课前阅读材料,我都要精读、吃透,并形成自己的初步见解和疑问。在案例分析课上,尤其是在讨论那些经典的商业案例时,我不能只满足于“知道”,更要追求“深度思考”。比如,当教授引导我们探讨一家公司的战略转型时,我不仅要能复述其背景和决策,更要能结合当下环境,提出有建设性的、甚至是批判性的观点。我会主动承担小组报告中难度最高的部分,用严谨的数据分析、清晰的逻辑推演和富有洞察力的结论来为团队贡献价值。当你的发言总能引发同学们的深度思考和教授的赞许时,“实力派”的印象就会逐渐取代“富二代”的标签。大家会开始认识到,你的见解并非来自家庭的荫庇,而是源于你自身的勤奋与智慧。

将家族企业作为“活案例”

我的背景并非负累,反而可以成为独特的学习优势。我可以将家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真实困境和挑战,作为“活案例”带到课堂上,与教授和同学们进行匿名或开放式的探讨。例如,在组织行为学课上,探讨家族企业传承中的“去家族化”管理难题;在市场营销课上,分析传统品牌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这种做法,一方面展示了我的坦诚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为课堂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鲜活的讨论素材。这不仅不是“炫富”,反而是将个人资源转化为公共学习资源的高阶玩法,能迅速赢得同学们的尊重和认同。

价值交换,重塑社交

“混圈子”的本质,是一种低效且功利的单向索取或资源炫耀。而真正高质量的社交,是建立在双向赋能和价值交换的基础之上。我要做的,就是将大家眼中可能发生的“混圈子”行为,升级为有深度、有温度、有价值的连接。

与其组织一场又一场觥筹交错的饭局,不如策划几次小范围的、聚焦特定主题的“私董会”。比如,邀请几位对人工智能领域感兴趣的同学,共同拜访一家前沿的科技公司;或者组织一场关于“新消费品牌出海”的深度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在这些活动中,我不再是单纯的“东道主”,而是话题的发起者、资源的链接者和知识的共创者。我为他人创造了价值,这种价值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而是认知上的提升和视野上的拓展。正如组织社会学家亚当·格兰特在《Givers and Takers》中提到的,最成功的领导者往往是“给予者”(Giver)。通过持续地、真诚地为同学群体贡献价值,我所建立的,就不再是脆弱的“人脉”,而是坚实的“信任”和“情谊”。

下面这个表格,清晰地对比了“混圈子”与“价值社交”在行为模式上的差异:


维度 “混圈子”思维 价值社交思维
社交目的 功利性地结交“有用”的人,积累人脉数量。 寻求思想碰撞,建立深度信任,共同成长。
活动形式 以吃饭、喝酒、娱乐等消费型活动为主。 以主题研讨、企业参访、项目共创等学习型活动为主。
自我定位 资源的“炫耀者”或人脉的“索取者”。 价值的“贡献者”和资源的“链接者”。
关系基础 基于身份、地位和潜在的利益交换。 基于共同的兴趣、价值观和能力的相互认可。
长期效果 关系脆弱,流于表面,难以转化为真正的合作。 关系稳固,能催生出意想不到的创新和合作机会。

项目驱动,成果说话

语言的解释总是苍白的,唯有行动和成果才是最响亮的宣言。在EMBA学习期间,发起或深度参与一个有影响力的项目,是证明自己领导力、执行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最佳途径。

长江商学院非常鼓励学员学以致用,推动社会创新。我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发现一个真正具有社会价值或商业潜力的痛点,并号召志同道合的同学共同组建团队,将其付诸实践。这可以是一个公益项目,例如,利用家族的供应链优势,为偏远地区建立一个高效的助农产品通道;也可以是一个商业项目,例如,结合几位同学的行业背景,共同孵化一个面向未来的科技初创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展现的不仅仅是出钱的能力,更是战略规划、资源整合、团队协作和风险承担等全方位的企业家精神。当一个项目从0到1,从概念到落地,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时,没有人会再质疑我的初衷和能力。大家看到的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创业者、一个有担当的领导者,而非一个坐享其成的“继承者”。

结论:重塑自我,而非撕掉标签

总而言之,身处长江商学院EMBA班的“富二代”,想要证明自己并非来“混圈子”,其核心并非是激烈地去“撕掉”标签,因为标签源于他人的认知,我们无法完全控制。更有效、也更有意义的路径,是通过一系列持续而真诚的行动,重塑一个全新的、立体的自我形象,让旧标签在事实面前自然褪色、不攻自破。

这个过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关键行动点:

  • 内化于心: 以谦逊归零的心态,真诚地向每一位同学和教授学习。
  • 外化于行: 在课堂上用过硬的专业实力和深度思考赢得尊重。
  • 连接于人: 通过组织有价值的深度社交活动,成为价值的创造者和贡献者。
  • 成就于事: 通过驱动实际项目并取得成果,展现自己的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最终,当我毕业时,我希望同学们记住的,不再是那个贴着“富二代”标签的符号,而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一个在课堂上提出过精辟观点、在项目中并肩作战过、在人生道路上可以深度信赖的朋友和伙伴。这段在长江商学院的旅程,其最大的价值或许不仅在于收获了多少知识和人脉,更在于完成了这样一次深刻的自我证明与价值重塑。这,本身就是一份最宝贵的、只属于我自己的“创业”成就。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