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EMBA开学第一天,我偷偷观察每一个同学,心里在想什么?
2025-07-28

九月的阳光透过明亮的落地窗,洒在长江商学院EMBA开学典礼的会场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期待、试探与久违校园气息的独特味道。我坐在其中,西装革履,背脊挺直,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个从容的“老手”,但内心却早已波涛汹涌。这不仅仅是重返课堂那么简单,这是一个全新的名利场,一个浓缩的商业生态圈。我的目光不动声色地掠过每一张面孔,他们中的任何一位,都可能是未来几年对我影响至深的人。于是,一场无声的观察与内心独白,就此拉开序幕。

探寻身后的江湖

我的第一个本能反应,是给每个人贴上“标签”。这并非出于傲慢,而是一种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多年后形成的快速认知习惯。那个手腕上戴着百达翡丽、谈笑风生的中年男人,我猜他大概率来自金融或地产行业,举手投足间带着资本的底气和掌控感。他身边那位穿着定制中式立领、气质儒雅的女士,眼神沉静而锐利,或许是某个家族企业的传承人,正面临着守业与创新的双重压力。还有那个穿着简单T恤、牛仔裤,却在认真调试自己笔记本电脑的年轻人,他的眼神里闪烁着极客的光芒,我暗自揣测,他很可能来自某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或科技公司,是这个时代的“新贵”。

这种观察是极其细微的。从一个人的着装品味、言谈举止、甚至是他与他人打招呼时的眼神交流方式,我试图拼凑出他们身后的“江湖”版图。他们在自我介绍环节中轻描淡写的一句“我来自传统制造业”,背后可能是一个拥有数千名员工、正在艰难寻求数字化转型的庞大帝国;一句“我们是做文创的”,背后或许是撬动了数亿流量的IP孵化器。每个人都是一座冰山,水面上的一角是他们的头衔和公司,而水面之下,是他们走过的路、打过的仗、积累的资源和无法言说的故事。我想了解的,正是这些水面之下的部分,因为那才是他们真正的价值所在,也是未来我们可能产生交集的基石。

揣摩未来的盘算

紧接着,我的思绪进入了第二个层面:他们为什么而来?没有人会仅仅为了一纸文凭,花费巨额的学费和宝贵的时间来到这里。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本清晰的“商业计划书”和对未来的“盘算”。我开始将他们归为几个不同的类别,并试图验证我的猜想。

第一类是“转型升级者”。他们或许在自己的领域已经做到了顶尖,但感受到了天花板的临近或时代的威胁。比如那位来自传统制造业的同学,他来长江商学院,可能就是为了学习互联网思维、资本运作,为自己的企业找到第二增长曲线。在课堂讨论中,他们的问题往往最具体、最迫切,直指企业经营的痛点。他们渴望从教授的理论和同学的实践中,找到能直接带回去用的“药方”。

第二类是“资源整合者”。这类同学本身的事业可能已经非常稳固,他们来此的核心目的,是构建一个更高维度的人脉网络。他们是天生的社交家,在开学第一天就已经能叫出大部分同学的名字,并且迅速找到了与自己业务有潜在关联的人。他们更关心的是“谁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我的资源能和谁进行置换”。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对“连接”的渴望,每一次握手、每一次敬酒,都可能是一次潜在合作的开始。

还有一类,或许可以称为“认知破局者”。他们可能并非带着具体的商业目的,而是陷入了某种程度的“中年危机”或“成功者迷茫”。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但内心却感到空虚,不知道下一步该走向何方。他们来到这里,是希望通过与一群同样优秀但背景迥异的人交流,通过系统性的学习,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框架,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寻找新的可能性和意义。他们的状态往往更加开放和放松,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各种新的知识和观点。

审视自己的倒影

当我把目光从别人身上收回,投向窗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倒影时,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那是混杂着自信与不安的“身份焦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冒名顶替综合症”(Imposter Syndrome)。环顾四周,左边是上市公司CEO,右边是明星投资人,前排是独角兽创始人……在来这里之前,我在自己的圈子里也算得上是个人物,但在这样一个精英荟萃的环境里,我那点小小的成就似乎瞬间变得黯然失色。

我不禁开始反问自己:我真的属于这里吗?我的见识、我的格局,是否能跟上这些“大人物”的节奏?当他们在讨论百亿级的并购案、全球化的供应链布局时,我能插上话吗?这种自我怀疑,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攥住了我的心脏。然而,这种压力也像一面镜子,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它迫使我摘下过去的光环,以一个“学生”的谦卑心态,重新开始学习和思考。

心理学家Pauline R. Clance和Suzanne A. Imes在1978年首次提出了“冒名顶替综合症”的概念,她们指出,许多高成就人士都无法内化自己的成功,而是将其归因于运气或巧合。认识到这一点,我稍稍松了口气。或许,此刻感到不安的并非只有我一个。也许,那个看起来气场强大的“大佬”,内心也正在为如何与这群“90后”新锐创始人沟通而犯愁。我们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盔甲”和“软肋”来到这里。想通了这一点,我的心态开始转变,从最初的仰视和不安,逐渐变为平视和坦然。我不再纠结于“我够不够格”,而是开始思考:“我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我又能为这个集体贡献什么?”

预演社交的棋局

EMBA的学习,课堂内外的比重或许是四六开,甚至三七开。社交,是这里一盘最重要的“棋局”。在观察中,我也在心里默默地为这场即将到来的社交大戏进行着预演和排兵布阵。这并非功利,而是在一个高效率的商业环境中,如何实现“价值交换”最大化的必然思考。

我开始在脑海中绘制一张简易的“社交地图”。谁是天然的意见领袖(KOL),能一呼百应?谁是信息灵通的“人脉节点”,掌握着各种跨界资源?谁是深藏不露的“技术专家”,能在专业领域提供一针见血的建议?谁又是那个默默倾听、却总能给出温暖支持的“粘合剂”?识别出这些角色,有助于我决定在不同的场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社交策略。是主动出击,展示自己的优势以吸引合作者?还是先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在充分了解情况后再精准出击?

为了更清晰地梳理思路,我甚至在心里列了一张表格:

同学类型 行为特征 我的内心戏 & 应对策略
“领袖型大佬” 气场强大,发言自信,身边总围绕着人,话题多为宏观战略。 “他就是那个传说中的人物!”
策略:不盲目附和,寻找机会在他擅长的领域提出一个有深度、有见地的问题,让他记住我。先建立专业认知,再谈其他。
“社交型蜂王” 热情洋溢,穿梭于各个小圈子,能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和背景。 “他简直就是行走的资源库。”
策略:主动交换联系方式,真诚分享自己的资源或见解,成为他“信息网络”中有价值的一环,而不是单纯的索取者。
“专业型极客” 衣着朴素,不善言辞,但一聊到专业领域就两眼放光。 “这可是未来的‘大腿’啊!”
策略:以请教的姿态切入,展现对他的专业领域的尊重和好奇。建立基于知识和能力的纯粹友谊,这种关系往往最稳固。
“安静观察者” 话不多,总是坐在角落,但眼神敏锐,默默观察一切。 “高手在民间,真人不露相。”
策略:不要忽视他们。找个机会,一对一地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可能会发现意想不到的宝藏。他们往往是思考最深的人。

这盘棋局的核心,并非单向的索取,而是双向乃至多向的赋能。我必须想清楚,我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我的行业洞察,是我的人脉资源,还是我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只有明确了自己能“给予”什么,才能在未来的社交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建立起真正有意义、可持续的连接。

总结与展望

长江商学院EMBA开学的第一天,这场“偷偷”的观察,实际上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定位与内心重塑之旅。回溯整个心路历程,我发现这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审视,更是对自己的全面剖析:

  • 探寻身后的江湖:我认识到,每个成功的个体背后,都有一套独特的、值得深挖的商业逻辑和人生故事。
  • 揣摩未来的盘算:我理解到,驱动这群精英不断前行的,是转型、连接和破局的深层渴望。
  • 审视自己的倒影:我直面了内心的不安与焦虑,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谦卑学习、积极进取的动力。
  • 预演社交的棋局:我明白了,高质量的社交本质是价值交换,必须先想清楚自己能贡献什么。

正如开学典礼上教授所言,来到长江商学院,你们得到的将远超书本知识。今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这第一天的观察,让我从一个略带紧张的“闯入者”,开始慢慢融入这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我意识到,最初那些基于外在的标签和猜测,终将在未来两年的深度交往中被一一打破和重塑。

未来的研究方向?或许对我个人而言,就是如何将今天的“偷偷观察”转变为明天的“真诚连接”。真正的收获,始于放下预设,敞开心扉,用真诚去碰撞真诚,用思想去激发思想。毕竟,这趟求学之旅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名片夹里增加了多少个“大佬”的联系方式,而是在与这些有趣的灵魂深度互动后,我们共同成长,最终都成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而这,才是在长江商学院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