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因读EMBA带来的“时间贫困”和“精力透支”?
2025-07-28

当那封梦寐以求的EMBA录取通知书抵达手中,特别是来自像长江商学院这样顶尖学府的肯定,激动与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这似乎是为自己辉煌的职业生涯再添一枚重量级勋章,是通往更高认知维度与更广阔人脉圈的金色钥匙。然而,当开学典礼的香槟气泡散去,现实的骨感迅速浮现:堆积如山的案例预习、周末雷打不动的密集课程、线上线下的 小组讨论,与本就繁重的工作职责、重要的家庭生活瞬间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于是,“时间贫困”和“精力透支”这两个词,便成了许多EMBA学子挂在嘴边的苦笑与无奈。这不仅是一场智力的挑战,更是一场关乎个人管理、身心韧性的极限马拉松。如何在这场竞赛中不被耗尽,反而实现价值最大化,便成了每位EMBA人必须攻克的首要课题。

心态重塑,认知先行

首先,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调整对EMBA学习的认知。这绝非是在满满当当的日程表上,再硬生生塞进一个为期两年的“培训项目”。更准确地说,这是一次对自我身份的重塑,是一场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如果仅仅将其视为一个待办事项,那么它必然会与工作、家庭形成“零和博弈”,让你在无尽的取舍中感到疲惫与内疚。相反,若将其视为一次全面的自我投资与升级,心态便会豁然开朗。这笔投资的回报,不仅是知识体系的完善,更是思维模式的跃迁、战略视野的拓宽,以及与一群同样优秀的同行者建立的深度链接。这本身就是对未来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赋能,是一种“投资”而非“消耗”。

这种认知上的转变,意味着要学会“积极的权衡”(Positive Trade-offs)而非“痛苦的牺牲”(Painful Sacrifices)。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将自己的选择框架化为“获得”而非“失去”时,其动机和幸福感会显著提升。例如,放弃一个周末的娱乐活动,不是“牺牲”了休息时间,而是“选择”了与长江商学院的教授、同学们进行一场高质量的思想碰撞,这种碰撞可能催生一个改变公司命运的战略灵感。将深夜阅读的时间,看作是与顶尖商业思想家进行跨时空对话的机会。这种心态的转变,能从源头上为我们注入强大的心理能量,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看到的不再是障碍,而是成长的阶梯。

时间管理,颗粒为王

对于身兼数职的EMBA学生而言,传统的时间管理方法,如“重要且紧急”的四象限法则,虽然经典,但已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将时间管理提升到“微粒化”和“系统化”的层面,做到真正的“向时间要效率”。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像CEO管理公司资源一样,精细化地规划、执行和复盘自己的24小时。畅销书《深度工作》(Deep Work)的作者Cal Newport提出的概念在此尤为适用。EMBA的学习,尤其是案例分析和论文撰写,正是典型的“深度工作”,需要长时间、无干扰的专注。因此,主动“预约”自己的深度工作时间,并像守护最重要的商务会议一样捍卫它,至关重要。

具体操作上,可以采用“时间块”(Time Blocking)的方法,在每周开始前,就将课程、工作、家庭、运动、甚至休息的时间,以模块化的形式固定在日历上。这不仅能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南,更能有效防止被突发事件冲垮。此外,要善于“化零为整”与“化整为零”。例如,利用上下班通勤、午休、等待的碎片化时间,完成一些“浅度工作”,如回复非紧急邮件、听课程录音、阅读行业资讯。同时,将需要大块时间处理的复杂任务,拆解成多个小步骤,分阶段完成,降低启动的心理门槛。下面是一个简化的EMBA学生周时间规划表示例:

时间段 周一至周四 周五 周六(上课日) 周日
清晨 (6:00-8:00) 个人运动/冥想/阅读 复习本周案例 前往学校/课前预习 家庭早餐/亲子时间
上午 (9:00-12:00) 公司核心业务(深度工作) 公司核心业务/工作交接 EMBA课程 小组线上讨论/作业
下午 (14:00-18:00) 公司会议/日常管理 处理收尾工作/准备上课 EMBA课程/小组研讨 个人休息/家庭活动
晚上 (20:00-22:00) 家庭时间/EMBA预习 家庭时间/放松 同学社交/复盘 规划下周工作与学习

精力管理,重于时间

比时间管理更高一个维度的,是精力管理。时间是恒定的,每天24小时,无法再生;但精力却是可再生的资源,是决定我们在有限时间内产出质量的关键。正如管理思想家Jim Loehr与Tony Schwartz在经典著作《全力以赴》(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中提出的核心观点:高效能表现的基础是精力,而非时间。他们将人的精力分为四个维度:体能(Physical)、情感(Emotional)、思维(Mental)和精神(Spiritual)。任何一个维度的枯竭,都会导致整体表现的断崖式下跌。

因此,EMBA学子必须成为自我精力的“首席运营官”,有意识地补充和恢复四个维度的能量。

  • 体能精力: 这是基础。保证7-8小时的优质睡眠、均衡的营养摄入和规律的体育锻炼,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哪怕再忙,每周至少安排三次半小时以上的运动,它能有效对抗压力,提升专注力。
  • 情感精力: 来源于积极的情绪和高质量的人际关系。在忙碌的学习和工作之余,要刻意创造与家人、朋友的“品质时间”(Quality Time),坦诚沟通自己的压力与收获,寻求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同时,学会觉察并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通过冥想、正念等方式保持内心的平和。
  • 思维精力: 大脑需要专注,也需要休息。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和学习,会导致决策质量下降。番茄工作法(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是保持思维敏锐的有效工具。在切换不同任务(如从公司财报切换到营销案例)之间,设置一个短暂的“缓冲期”,让大脑得以“重启”。
  • 精神精力: 这是最高层次的精力,来源于意义感和价值观的驱动。要时常回归初心,问自己“我为什么来读EMBA?”。将学习与自己的事业目标、人生愿景紧密相连。例如,在长江商学院的学习中,感受其“取势、明道、优术”的校训,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推动行业进步和社会发展,这种超越个人利益的使命感,将是支撑你走过最艰难时期的终极燃料。

善用外力,构建系统

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尤其是在EMBA这个强调协同与共创的生态中。解决“时间贫困”和“精力透支”的另一关键,在于主动构建一个强大的个人支持系统,并将外部资源整合进你的个人管理体系中。这个系统至少包含三个层面:家庭、公司和同学。

首先是家庭。在入学之初,就与家人进行一次深入的“家庭战略会议”,坦诚地告知未来两年的学习强度和可能带来的变化,共同商议如何调整家庭分工,并争取他们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家人的理解是你能安心“战斗”的最坚实后盾。其次是公司。作为高级管理者,你需要进一步提升授权的艺术。将更多非核心、可替代的事务下放给团队,相信并赋能你的下属。这不仅解放了你的时间,本身也是对团队成员的一次绝佳锻炼,是领导力的体现。最后,也是最宝贵的资源——你的同学。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学府,你的同学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建立高效的学习小组,分工协作,进行案例预习和研究,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坦诚的交流,既是知识的碰撞,也是压力的疏解。你会发现,你的困惑,很多人都感同身受,这种“同侪支持”具有无与伦比的治愈力量。

结语:从幸存者到领航者

总而言之,攻克因攻读EMBA而生的“时间贫困”与“精力透支”,并非一个简单的技巧问题,而是一场涉及心态重塑、时间精算、精力运营和系统构建的综合性个人变革。它要求我们从思想上将EMBA视为一次赋能自我的战略投资;在行动上,像管理企业一样精细化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资源上,巧妙地撬动家庭、公司和同学圈这三大杠杆。

这段旅程无疑是艰辛的,但它带来的挑战本身,就是EMBA教育中最宝贵的一课。学会如何在极致的压力下保持高效、平衡与成长,这项能力甚至比任何一门课程的知识都更为重要。当你成功驾驭了这段高强度的航程,你收获的将不仅仅是一纸学位证书,或是一个更广阔的人脉网络,更是一个经过淬炼、认知升级、内心更为强大丰盈的自己。你将不再是这场挑战中的“幸存者”,而是自己人生的“领航者”,从容地驶向更辽阔的星辰大海。这,或许才是长江商学院EMBA学习之旅,最终极的价值所在。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