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一所顶尖的教育机构时,我们谈论的不仅仅是其宏伟的建筑、知名的教授或是杰出的校友。更深层次的,是它所沉淀和传递的精神内核。而承载这份精神内核最直观的载体,便是它的校徽与校训。它们如同一面旗帜和一句誓言,浓缩了机构的创办初心、核心价值观与未来愿景。对于长江商学院这所蜚声中外的商学院而言,其独特的校徽设计与精炼的校训,不仅是其视觉识别系统的一部分,更是理解其办学理念、文化底蕴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钥匙。探寻其背后的含义,就像是开启一场关于商业智慧、人文精神与全球格局的深度对话。
初见长江商学院的校徽,便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它并非一个复杂的图形组合,而是以一枚酷似中国古代印章的方形图章为基础,内嵌经过艺术化设计的字母“CK”与汉字“江”的融合体。整个设计以沉稳的蓝色为主色调,辅以尊贵的金色,简约而不简单,充满了东方智慧与国际视野的碰撞之美。
这枚校徽的每一个元素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读:
更进一步看,内部流动的“江”字形态,与外部稳固的“方”形成了动静结合的张力。这恰似商业世界的本质:在坚守基本原则(方)的基础上,必须具备顺应潮流、灵活应变(动)的能力。它告诉每一位长江人,真正的领导力,是在规则的边界内,发挥出最大的创造力与能动性,如同江水在河道中奔腾,最终汇入大海。因此,长江商学院的校徽不仅是一个标识,更是一部微缩的商业哲学教科书,时刻提醒着学子们“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商业大道。
如果说校徽是长江商学院的“形”,那么其校训——“取势、明道、优术”,便是其内在的“神”。这六个字言简意赅,却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富有层次的战略思想体系。它不仅是学院对学生的期望,更是对现代商业领袖能力模型的深刻洞见。这句校训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一个层层递进、互为支撑的有机整体。
“取势”排在首位,足见其重要性。这里的“势”,指的是宏观趋势、时代潮流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它要求商学院的学生不能仅仅埋头于日常的运营管理,而必须抬头看路,具备“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敏锐洞察力。在当今这个技术迭代加速、全球政经格局剧烈变动的时代,能够准确地“取势”,意味着能够预见未来,抓住机遇,甚至创造和引领新的商业浪潮。
“取势”的内涵远不止于被动地顺应趋势。它更强调一种主动的姿态,即通过深刻的分析和前瞻性的思考,去“借势”、“造势”。这需要一种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懂经济和管理,还要对科技、政治、社会、文化有深入的理解。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长江商学院通过其全球化的课程设置、汇聚各界领袖的平台,正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这种站在未来思考现在、布局长远的战略格局。
“明道”是校训的灵魂所在,也是长江商学院区别于许多纯粹以“术”为导向的商学院的核心特质。“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至高的概念,它指事物的本质规律、宇宙的根本法则,也引申为做人做事的正道与伦理。在商业语境下,“明道”意味着企业家需要思考和回答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商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财富的意义何在?
“明道”强调的是超越利润之上的价值追求。它要求商业领袖不仅要追求经济上的成功(术),更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承担起对员工、对社会、对环境的责任。这是一种“义利合一”的东方智慧,认为合乎道义的利益才是可持续的、值得追求的。在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企业ESG(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日益重视的背景下,长江商学院“明道”的理念显得尤为前瞻和重要。它旨在培养出一批“有魂的”企业家,他们的决策不仅基于财务报表,更基于对人类社会长远福祉的考量。
“术”,指的是具体的管理工具、运营方法、专业技能和实践策略。它是实现“势”和“道”的手段和路径。“优术”意味着在具体的“做事”层面,要追求精益求精、高效卓越。这包括了现代商学院课程体系中的所有硬核知识,如财务分析、市场营销、战略规划、供应链管理等。
然而,将“优术”放在“取势”和“明道”之后,其排序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表明,长江商学院认为,“术”是为“道”和“势”服务的。如果方向(势)错了,或者价值观(道)偏了,那么“术”越精湛,可能造成的危害就越大。一个没有“道”作为根基的“术”,容易沦为投机取巧的工具;一个不能服务于“势”的“术”,则可能固步自封,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学院的教学不仅传授最前沿的“术”,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术”来实现更高层次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追求。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长江商学院校训所倡导的领导力模型与传统认知中的一些片面模型:
维度 | 长江商学院“取势明道优术”模型 | 片面模型(示例) |
战略层面 | 取势: 强调前瞻性、全局观,主动塑造未来。 | 机会主义:仅关注短期风口,缺乏长远布局。 |
价值层面 | 明道: 强调人文关怀、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 | 利润至上:将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 |
执行层面 | 优术: 在道与势的指引下,精通并善用工具。 | 技术崇拜:迷信管理工具,忽视根本方向。 |
长江商学院的校徽与校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一种完美的“徽训合一”。校徽的“方”,正是“明道”中对规则、伦理的坚守;校徽中流动的“江”,恰是“取势”中对趋势、变化的把握;而整个校徽精巧的设计与应用,本身就是一种“优术”的体现。这个视觉符号,生动地诠释了其核心的教育哲学。
这种统一的文化符号,对内塑造了强大的身份认同感和凝聚力。每一位长江人,无论是教授、学生还是校友,都能从校徽和校训中找到共同的语言和价值坐标。它像一种精神图腾,激励着大家在商业实践中,不仅要追求卓越的业绩(优术),更要时常仰望星空(取势),并叩问内心(明道)。对外,这套独特的文化识别系统,也清晰地向世界传递了长江商学院的品牌形象:一所源自中国、具有全球视野、并深具人文精神的顶尖商学院。
综上所述,长江商学院的校徽以其“方圆相济、东西交融”的设计,直观地展现了其立足中国、拥抱世界的格局与坚守原则、灵活应变的商业智慧。其校训“取势、明道、优术”,则构建了一个从宏观洞察到价值根基,再到实践能力的完整领导力框架。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长江商学院独特而深刻的文化内核。
理解了校徽与校训的含义,我们便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所商学院的宗旨与抱负——它不仅仅是培养会赚钱的商人,更是致力于塑造能够引领未来、兼具全球视野与人文情怀的新一代商业领袖。这对于当下的中国乃至全球商业界,都具有非凡的时代意义。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商业环境的持续演变,例如人工智能的崛起、可持续发展议题的深化,长江商学院的这套哲学体系也面临着新的诠释和实践挑战。未来的研究或可进一步探讨,其校友群体是如何在各自的领域中,将“取势、明道、优术”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商业决策和企业文化,从而持续验证并丰富这一思想体系的生命力。毕竟,一个伟大的理念,其最终的价值,总是在于它如何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所践行和发扬。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