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江商学院要在EMBA课程中加入大量“人文”模块?其战略意图是什么?
2025-07-28

当人们谈论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财务报表、战略模型、市场博弈和资本运作等一系列“硬核”商业知识。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以培养“新一代商界领袖”为己任的长江商学院,却在其EMBA课程体系中,反其道而行之地加入了大量看似与商业“无关”的人文模块——从哲学思辨到历史大观,从艺术鉴赏到国学精粹。这并非偶然的点缀,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与深意?

超越术与道:培育企业家智慧

从“术”的层面看管理

传统的商学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术”的教育。它为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工具、方法和框架(Frameworks),比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DCF估值法等等。这些“术”层面的知识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它们是职业经理人高效处理日常商业问题的基本功,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赖以生存的兵器。一个不掌握这些基本功的管理者,就像一个没有武器的士兵,难以在商场上立足。

然而,当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达到一定的高度后,他们会发现,单纯依靠“术”的精进,已经无法解决更高维度的问题。市场的风云变幻、人性的复杂幽深、技术颠覆的浪潮、地缘政治的迷局,这些都不是一个漂亮的PPT或一个精确的财务模型能够完全解答的。此时,他们面临的瓶颈,不再是“如何做”(How),而是“为何做”(Why)以及“该走向何方”(Where to go)。

从“道”的层面看格局

这正是长江商学院引入人文模块的核心意图之一:实现从“术”到“道”的升华。“道”,是中国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事物的本源、规律和终极真理。人文课程,恰恰是探索“道”的最佳路径。哲学,教人思辨,拷问基本假设,建立底层逻辑;历史,让人以古鉴今,洞察周期规律,理解兴衰更迭;文学与艺术,则培养人的同理心、审美能力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这些看似“无用”的学问,实则是在为企业家构建一个更宏大、更稳固的精神内核与认知框架。它帮助这些商界精英跳出日常的琐碎与焦虑,以一种更超然的视角审视自己的事业与人生。正如一位校友所言:“在长江学财务,是让你把企业做得更强;但在长江学哲学,是让你思考为什么要办企业,以及要把企业带向何方。”这便是培育“企业家智慧”而非“经理人技能”的根本区别。

应对不确定性:拓展认知边界

VUCA时代的挑战

我们正处在一个被定义为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时代。过去的成功经验可能成为未来的陷阱,线性的思维方式在非线性的世界里处处碰壁。在这种环境下,企业领导者最稀缺的能力,不再是执行力,而是面对未知和模糊的判断力与适应力。

仅仅依赖于商业领域的知识,认知边界会变得相对狭窄。当一个颠覆性的技术从意想不到的领域出现时,或者当一种社会思潮的变迁彻底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时,那些只盯着竞争对手和财务报表的人,往往会措手不及。他们的知识体系里,缺少解码这些复杂现象的“密钥”。

人文的“无用之大用”

中国古代哲人庄子曾提出“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观点。人文教育的价值正在于此。它不直接提供解决商业问题的“标准答案”,但它能极大地拓展一个人的认知边界和思维弹性。通过学习不同文明的演进、不同哲学流派的争鸣,企业家可以获得多元的思考模型,从而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从更多的维度进行分析和解构。

例如,学习历史可以帮助领导者理解,技术革命并非新鲜事,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都会带来社会结构的剧烈重组和商业模式的彻底颠覆,这能让他们在面对今天的AI浪潮时,少一些恐慌,多一些历史纵深感。同样,对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涉猎,能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用户需求背后的文化动因和人性密码,从而做出更具前瞻性的产品和战略决策。

重塑领导力:从“取势”到“明道”

超越“机会主义”的领导力

在中国的商业语境中,“取势”是一个高频词,意指抓住时机、顺应潮流。这当然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然而,如果一个领导者的眼中只有“势”,他的决策就容易陷入机会主义和短期行为,缺乏战略定力。风口来时一拥而上,风口一过一地鸡毛,这样的故事在过去几十年里屡见不鲜。

长江商学院的人文课程,旨在引导企业家实现从“取势”到“明道”的跨越。“明道”,即明确自己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领导力,它不仅仅是带领团队追逐利润,更是要回答“我们是谁?我们为何而存在?我们为社会创造什么独特价值?”这些终极问题。一个“明道”的领导者,拥有强大的内心引力,能够吸引和凝聚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构建起坚实的组织文化。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文化能把战略当早餐吃掉(Culture eats strategy for breakfast)。”

人文与企业社会责任

“明道”的领导力自然而然地会延伸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当一位企业家开始阅读《论语》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开始思考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之外还写了《道德情操论》时,他对于财富和商业的看法,就不可能再局限于股东价值最大化。他会开始思考企业与员工、社区、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的关系。

这与长江商学院一直以来强调的“取势、明道、优术”的校训,以及对“社会创新”和“公益”的重视一脉相承。通过人文教育,学院希望培养出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商人,更是具有社会担当和人文情怀的、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的商业领袖。这是一种对领导力内涵的重塑与升华。

构建独特品牌:打造精神高地

在商学院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市场竞争的维度看,这也是长江商学院一项极为高明的品牌战略。在全球顶尖商学院林立的今天,EMBA课程的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如果仅仅比拼师资的学术背景、案例的商业价值,很难形成真正独特的、难以被模仿的护城河。

而将“人文”提升到战略高度,则为长江商学院塑造了一个清晰而独特的品牌形象。它向市场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我们培养的不是精于计算的“商业机器”,而是拥有广阔视野、深刻思想和温暖情怀的“人”。这一定位精准地吸引了那些在事业上已经取得巨大成功,但内心开始寻求精神成长和生命意义的企业家群体。他们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或拓展人脉,更是为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盛宴。这使得学院形成了一个具有极高粘性和身份认同感的精英社群。

课程焦点对比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战略意图,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其与传统EMBA课程的焦点差异:

维度 传统EMBA课程焦点 融入人文模块的长江EMBA课程焦点
培养目标 高效的职业经理人、战术执行者 有远见的商业领袖、战略思想家
知识体系 以商业管理工具和模型为核心 商业管理与人文社科并重,构建复合知识体系
思维模式 聚焦于解决“How”的战术问题 探索“Why”的根本问题,提升战略格局
价值导向 强调股东价值、市场份额、盈利能力 强调使命愿景、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
核心产出 提升管理技能与商业效率 提升决策智慧与人生境界

总结:不止于商业,更关乎文明

综上所述,长江商学院在其EMBA课程中大量引入人文模块,绝非“附庸风雅”的装饰,而是一项深远的战略布局。其意图是多层次的:在个人层面,它旨在帮助企业家超越“术”的局限,培育“道”的智慧;在应对挑战层面,它致力于拓展认知边界,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领导力层面,它期望重塑领导力内涵,实现从“取势”到“明道”的升华;在品牌战略层面,它成功地构建了独特的精神高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归根结底,这一战略的背后,是一种对未来商业领袖的全新定义。未来的商业,将不再仅仅是资本和效率的竞争,更是认知、格局和价值观的竞争。一个伟大的企业,必然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因此,长江商学院的探索,实际上是在回答一个更宏大的问题: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商业文明?

这一举措的长期效果,或许难以用短期的财务指标来衡量。但可以预见的是,从这里走出的企业家们,他们带走的将不仅仅是一套商业工具,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和一种安身立命的哲学。这种无形的财富,将在他们未来漫长的商业生涯乃至人生旅途中,持续不断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对于这一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进行跟踪研究,无疑将为未来商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宝贵的启示。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