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EMBA,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喜欢”但很“厉害”的人合作。
2025-07-29

踏入商学院的殿堂之前,我曾天真地以为,所谓领袖的艺术,在于如何团结一群志同道合、彼此欣赏的“战友”。我设想的画面是,大家围坐一堂,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碰撞思想,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然而,在长江商学院EMBA的求学之旅,却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也送给了我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领导力与合作艺术,并非发生在舒适区,而是体现在如何与那些你“不喜欢”但又不得不承认其非常“厉害”的人并肩作战,并最终共同走向胜利。这门课,课堂上不教,却在每一次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团队项目中,被反复淬炼。

从情绪对立到价值对焦

我们每个人在职场中,几乎都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或许言辞犀利,不留情面;或许行事风格特立独行,让你难以适应;又或者在价值观的某些层面与你格格不入。本能的情绪反应是排斥、是疏远,是给对方贴上“不喜欢”的标签。在进入长江商学院的初期,我依然带着这种惯性思维。面对小组里那位以“毒舌”和“挑战者”姿态著称的同学,我的第一反应是防御和回避。他的每一个提问都像是在挑衅,每一次反驳都让我感到被冒犯,合作的开端充满了火药味。

然而,EMBA的课程设计,尤其是高强度的小组合作模式,逼迫我无法回避。教授们不断强调一个核心观点:商业合作的基石不是个人好恶,而是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创造。这让我开始尝试转换视角。我不再纠结于他说话的语气(我“不喜欢”的部分),而是强迫自己去分析他言论背后的逻辑(他“厉害”的部分)。我发现,他虽然言辞尖锐,但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方案中的逻辑漏洞;他虽然看似处处作对,但每一次挑战都迫使我们把问题思考得更深、更全面。他不是在针对我个人,而是在“攻击”我们共同要解决的那个商业问题。

这个过程,我称之为“从情绪对立到价值对焦”。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在其关于情商的论述中提到,卓越的领导者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并理解他人的情绪,从而引导团队走向积极的结果。在这里,我学会的第一课就是管理自己的“不喜欢”,将注意力从引发负面情绪的“人”身上,转移到能够创造正向收益的“事”上。当我开始欣赏他为团队带来的批判性思维和风险预警能力时,所谓的“不喜欢”,便逐渐被一种基于专业能力的“敬重”所取代。

建立规则而非依赖感觉

仅仅完成心态的转变是远远不够的。与“不喜欢”的人合作,如果仅仅依赖临时的“心态调整”,那过程依然会充满痛苦和不确定性。感觉是靠不住的,而规则是可靠的。在长江商学院的团队项目中,我们被引导着建立了一套超越个人情感的合作机制,这成为解决冲突、提升效率的关键。

我们不再寄希望于“我觉得我们应该……”这种模糊的表达,而是建立了清晰的游戏规则。比如,在每次讨论前,我们会设定明确的议程和时间限制,确保每个议题都能得到充分但不过度的讨论。我们引入了“罗伯特议事规则”的简化版,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也让决策过程更加程序化和透明。对于任务分配,我们采用了RACI模型(负责、批准、咨询、知情),明确每个成员在每个环节的角色和责任。当分歧出现时,我们不再进行无休止的辩论,而是设定一个“决策者”,或者通过简单的投票机制来快速做出决定,然后所有人无论是否赞同,都必须全力执行。这些“规则”就像合作的骨架,支撑着我们走过最艰难的磨合期。

这种基于规则的合作方式,其精髓在于将合作的焦点从“人际关系”转移到了“流程和目标”。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曾说:“我们无法管理我们无法衡量的东西。”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团队协作。当我们将合作的成果、效率和流程变得可衡量、可管理时,个人感觉的好坏就变得次要了。下面这个表格清晰地展示了两种合作模式的差异:

协作维度 依赖感觉的合作模式 建立规则的合作模式
沟通方式 随意、发散,容易陷入情绪化争论 有议程、有主持、有时间限制,聚焦议题
任务分配 模糊不清,凭热情或默契,易导致权责不明 使用RACI等工具,角色清晰,责任到人
决策机制 寻求一致同意,耗时且容易陷入僵局 有明确的决策规则(如投票、决策者指定),高效且尊重程序
冲突解决 回避冲突或升级为个人攻击 将冲突视为对事不对人的“任务型冲突”,通过规则解决
最终效果 效率低下,结果好坏依赖团队成员的“化学反应” 效率稳定,结果导向,不因个人好恶而受影响

通过这套机制,那位我曾经“不喜欢”的同学,成为了团队中最有价值的贡献者之一。我们的合作不再需要小心翼翼地维护脆弱的“关系”,而是在坚实的“规则”之上高效运转。

“翻译”对方的沟通语言

人与人之间的“不喜欢”,很多时候源于沟通风格的巨大差异。有些人习惯直截了当,有些人则喜欢委婉铺垫;有些人是数据驱动,有些人则更偏向直觉和感性。与一个沟通频率完全不合拍的人合作,就像是两个说着不同“方言”的人在对话,充满了误解和挫败感。

在长江商学院,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汇聚一堂,沟通风格的差异被前所未有地放大了。我逐渐意识到,不能期望别人用我喜欢的方式来和我沟通,而是要学会成为一个“翻译家”。那位“厉害”的同学,他的语言风格是典型的结果导向和批判性思维。当他说“你这个想法根本行不通”时,我学会了不再将其翻译为“他在否定我,他觉得我很蠢”,而是翻译为:“他看到了我没看到的风险,我需要向他请教具体的风险点是什么,并用数据来支撑我的观点。

这个“翻译”过程,需要我们主动去理解对方的思维模型。例如,可以借助像DISC这样的行为风格测评工具来作为参考。一个高D(支配型)特质的人,沟通直接、关注结果,可能会被视为“咄咄逼人”;而一个高C(谨慎型)特质的人,注重细节、逻辑和数据,可能会被视为“吹毛求疵”。当你理解了对方是“D”或“C”的典型代表后,你就能更好地解读他们的行为,并调整自己的沟通策略。与“D”沟通,要直奔主题,拿出结论;与“C”沟通,要准备好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逻辑。这并非迎合,而是一种高效的、基于理解的专业沟通。

  • 倾听背后的意图: 关注对方“说了什么”,而不是“怎么说”。
  • 用对方的语言提问: 如果对方是数据导向,就问“我们有什么数据支持这个判断?”
  • 确认理解: 在回应前,先复述一遍自己的理解,“所以您的意思是……对吗?”这能有效减少误解。

借“镜子”看清自己的短板

这段旅程中最深刻的收获,或许是关于自我的认知。起初,我认为问题都在对方身上——他太傲慢,他太固执。但随着合作的深入,尤其是在经历了几次激烈的思想碰撞后,我不得不开始反思:为什么我对他如此反感?他的哪些特质,精准地踩中了我的“雷区”?

我发现,他的直接和犀利,恰恰照出了我的“短板”:我可能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习惯于在和谐的氛围中工作,缺乏直面冲突的勇气。我所谓的“不喜欢”,深层原因可能是我对自身弱点的投射和防御。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提出的“阴影”理论认为,我们身上那些自己不愿承认、甚至厌恶的特质,往往会投射到他人身上,引起我们强烈的反感。那位“厉害”的同学,就像一面镜子,毫不留情地照出了我的“阴影”——那个不够自信、害怕被挑战的自己。

在长江商学院的学习环境中,这种“照镜子”的机会无处不在。教授的点评、同学的反馈,尤其是与这些“不喜欢”但“厉害”的同学的互动,都构成了一个强大的360度反馈系统。它迫使我走出舒适区,正视自己的不足。我开始学着去欣赏那种我所欠缺的、能够坦然面对冲突并坚持己见的品质。我意识到,一个真正强大的领导者,不仅要能团结“朋友”,更要有胸怀和智慧去整合“异见者”的力量。这种整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自我修炼和成长。

结论:从“不喜欢”到“不可或缺”

回顾在长江商学院的EMBA经历,关于“如何与‘不喜欢’但很‘厉害’的人合作”这个课题,我收获的远不止是一套方法论。它重塑了我的领导力认知,也拓宽了我的个人格局。我明白了,一个团队的强大,不在于成员之间有多么相似或彼此欣赏,而在于其多样性和互补性。那些“厉害”的“异见者”,正是团队中最宝贵的资产,他们是创新的催化剂,是风险的防火墙。

从最初的情绪对立,到学会价值对焦;从依赖虚无缥缈的感觉,到建立坚实可靠的规则;从抱怨对方的沟通方式,到主动去“翻译”和适应;最终,从向外指责,到向内反思和成长。这一系列的转变,让我学会了如何将潜在的团队“破坏者”转化为最强大的“合作者”。

对于所有身处管理岗位或致力于提升领导力的人来说,我的建议是:不要回避你团队中那个让你“不喜欢”的“厉害”角色。相反,请珍视他/她。主动去应用上述的原则,尝试与他们建立一种基于专业和规则的新型合作关系。这个过程或许充满挑战,但它所带来的团队绩效提升和个人成长,将远远超出你的想象。这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技巧,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学会在不完美的关系中,创造完美的价值。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