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曾经反对我读EMBA的家人,后来是如何转变态度的?
2025-07-29

还记得那个傍晚,当我兴奋地将长江商学院EMBA的录取通知书递到先生面前时,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没有预想中的祝贺,只有他紧锁的眉头和一句冰冷的反问:“你疯了吗?我们哪有这个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折腾这个?”那一刻,我满腔的热情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然而,两年后,当我身着学位服,在毕业典礼上寻找家属席时,看到的却是他高高举起的手机,以及镜头后那张比我还激动的笑脸。这段从坚决反对到鼎力支持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由无数个细节、认知与感动交织而成的“家庭内部变革”。

最初的家庭风暴

任何一项偏离家庭常规轨道的重大决定,都可能引发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暴,我的EMBA求学之路便是如此。先生的反对并非无理取闹,而是基于非常现实的考量,主要集中在两个核心问题上:资源投入价值回报

首先是财务上的巨大压力。EMBA的学费对任何一个中产家庭而言,都不是一笔小数目。在他看来,这笔钱可以用来换一辆更好的车,可以作为孩子的教育储备金,甚至可以进行一笔稳健的投资。他反复算着账:“这笔钱投入进去,你能保证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回报?万一只是买了一纸文凭,我们岂不是得不偿失?”他的担忧很具体,也很实在。他认为我的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期,收入可观,职位也算体面,实在没有必要冒着如此大的财务风险,去做一件结果未知的事情。

其次,是对时间和精力的担忧。作为一个职场妈妈,我的时间本就被工作和家庭切割得满满当当。EMBA意味着每个月都要有几天完全脱产去上课,晚上和周末还要应付大量的阅读、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他几乎可以预见未来的场景:家里的大小事务、孩子成长的陪伴,重担将更多地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你走了,孩子怎么办?家里怎么办?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这些质问背后,是他对家庭生活质量下降的深深忧虑,也夹杂着一丝被“抛下”的不安感。

价值认知的天壤之别

更深层次的矛盾,源于我们对EMBA价值认知的巨大差异。在我眼中,这是一次突破职业瓶颈、升级认知体系、链接顶级资源的绝佳机会。我渴望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学府,与各行各业的精英碰撞思想,学习最前沿的管理知识,为自己的下半场职业生涯注入新的活力。我认为这是一项对“人”的投资,是无形的、长远的、具有复利效应的。

但在他看来,这更像是一场昂贵的“社交游戏”。他会半开玩笑半讽刺地说:“不就是去认识一群‘有钱人’,互相递递名片吗?这些东西虚无缥缈,能当饭吃?”这种对EMBA“圈子文化”的刻板印象,让他对我所描绘的“认知提升”、“格局打开”等愿景嗤之以鼻。他更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利益,对于这种需要长期才能显现价值的“软投资”,他本能地持怀疑和否定态度。

知识落地,价值初显

态度的转变,并非源于我的反复说服,而是始于学习成果的“意外”展现。起初,他只是冷眼旁观,看着我行色匆匆地奔赴校园,又在深夜台灯下奋笔疾书。然而,当课堂上的知识开始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他眼中的怀疑开始逐渐融化。

记得有一次,他所在的公司正为一个新产品的市场推广方案头疼不已。几个部门争论不休,方案改了数版仍未敲定。晚饭时他无意中提了一嘴,满是烦躁。我听完后,下意识地用刚在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课上学到的“STP战略”(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和“4P营销组合”理论,帮他梳理思路。我一边画图一边解释:“你们的核心问题是目标客户画像不清晰,导致定位模糊。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产品的核心受益人群是谁?他们的痛点是什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渠道去触达他们?”

起初他还有些不耐烦,但听着听着,他的表情严肃起来,甚至拿出纸笔开始记录。那个周末,我陪着他一起,将课堂上的案例分析方法应用到他的项目中,从竞争对手分析到消费者行为洞察,我们一起完成了一份逻辑清晰、论据详实的方案框架。周一,他将这份融合了EMBA理论的方案带到公司,竟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好评。那天晚上,他回家后第一次主动问我:“你们下一次课是什么时候?讲什么内容?”这是他态度转变的第一个里程碑,他开始相信,我所学的,并不仅仅是“屠龙之术”,而是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

人脉圈层,远超想象

如果说知识的应用让他开始正视EMBA的“智力价值”,那么同学圈层所展现出的能量和善意,则彻底颠覆了他对“人脉”的刻板印象。

他曾以为我的同学都是一群眼高于顶、只谈生意的“大老板”。直到学院组织了一次家属开放日活动,他才第一次真正走近这个群体。他惊讶地发现,这些在各自领域叱咤风云的人物,私下里却谦逊、有趣、充满活力。他们会像普通朋友一样聊育儿经,会为了一场球赛争得面红耳赤,也会在交流中闪烁着智慧和善意的光芒。一位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同学,在得知我先生对行业数字化转型感兴趣后,主动与他深入交流了两个多小时,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行业洞见和前沿趋势,甚至推荐了几本入门书籍。

更具冲击力的一件事发生在我求学的第二年。他多年好友的公司遇到了融资难题,四处碰壁。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也束手无策。我在一次小组聚会中无意提到了这件事,一位在顶级投资机构做合伙人的同学听完后,竟主动提出可以帮忙看看商业计划书。他不仅从投资人的专业视角给出了十几条极其宝贵的修改意见,还利用自己的行业资源,为朋友引荐了两位更对口的投资人。虽然最终项目因其他原因未能成功融资,但这件事让我先生深受震撼。他感慨道:“以前我总觉得‘人脉’是功利性的资源交换,现在才明白,真正高质量的圈子,是建立在信任、尊重和价值认同基础上的能量共振。这种无私的帮助,是金钱无法衡量的。”从此,他再也没有提过“昂贵的社交游戏”,反而会鼓励我多和同学们交流,甚至期待我分享同学们的趣事和观点。

眼界格局,焕然一新

EMBA的学习,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是内在的成长。这种成长是悄无声息的,却能被最亲近的人清晰地感知到。我先生后来坦言,他看到我身上最显著的变化,是眼界和格局的蜕变。

在读EMBA之前,我思考问题更多地是基于本部门、本公司的视角,关注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对”。而在长江商学院,通过与教授、同学们的交流,特别是学习了宏观经济、全球化战略等课程后,我开始习惯于站在行业、国家乃至全球的视角去思考“如何做对的事情”。我们讨论的不再仅仅是公司的财报,而是产业链的重构、地缘政治对商业环境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等等。这种思维高度的提升,也体现在家庭生活中。

下面这个表格,或许能更直观地展现出这种变化:

维度 读EMBA前的我 (先生视角) 读EMBA后的我 (先生视角)
看待职业发展 追求稳定,担心风险,认为晋升是唯一路径。 视野开阔,能看到跨界合作、自主创业等多种可能性,更关注长期价值和个人成长。
处理家庭分歧 容易陷入情绪,争论对错。 习惯先分析问题根源,寻找共同目标,寻求“双赢”解决方案。“像做案例分析一样解决家庭问题。”他曾这样评价。
教育孩子 更关注学习成绩和具体技能。 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全球视野和坚韧品格,鼓励他们多尝试、不怕失败。
规划家庭未来 侧重于财务储蓄和风险规避。 开始进行更长远的家庭资产配置,关注健康、体验和精神财富的投资。

这种由内而外的变化,让他觉得自己的妻子变得更有魅力、更有智慧了。我们之间的共同语言不再局限于柴米油盐和孩子的屎尿屁,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商业模式,可以激辩未来科技的走向。我们的关系,从单纯的生活伴侣,升级为了可以共同成长的“灵魂搭档”。他开始享受这种高质量的交流,甚至会主动把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拿出来,听听我的“战略性”建议。

从个人投资到家庭共赢

最终,这场由我发起的“个人投资”,演变成了一场“家庭共赢”的冒险。他态度的彻底转变,也源于他发现自己和整个家庭,都成为了这场学习之旅的受益者。

我的求学过程,无形中为家庭注入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孩子们看到妈妈在周末依然坚持学习,对“终身学习”有了最直观的认识。他们会好奇地翻看我的课本,听我讲有趣的商业案例,甚至在我进行线上小组讨论时,会安静地在一旁自己阅读。先生也受到了感染,开始重新拾起一些专业书籍,主动去了解新知识。我们家,从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场域,变成了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能量场。

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让我们整个家庭的体验更加丰富多彩。学院组织的戈壁挑战赛,他成了我最坚实的后勤部长,陪我训练,为我加油;海外模块的学习,我们把它变成了一次深度家庭旅行,带着孩子一起感受异国文化,拓展他们的视野。这些共同的、独特的经历,成为了我们家庭无比珍贵的回忆,其价值早已超越了最初那笔学费。我们收获的,远不止一张学位证书。

  • 家庭凝聚力增强:共同面对挑战(如时间管理、学业压力),让我们的关系更紧密。
  • 孩子获得榜样:妈妈的努力和坚持,是给孩子最好的身教。
  • 生活体验升级:通过学院的平台,我们接触到了许多以前无法想象的活动和圈子。
  • 风险抵抗力提升:我的成长和资源的拓展,为家庭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更多的保障。

写在最后:一场值得的“冒险”

如今回望,那场因EMBA而起的家庭风波,早已烟消云散。从最初的坚决反对,到后来的理解、支持,再到最后的引以为傲,我先生的转变,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的现实版——始于对成本的担忧,陷于对知识价值的认可,忠于个人成长带来的家庭共赢。

这场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面对家人的不理解,苍白的语言说服往往是无力的。最好的沟通,是做出成果,让事实说话。当他们能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你的投资正在产生积极的回报——无论是具象的知识应用,还是无形的气质蜕变——反对的冰山自然会消融。

对于那些同样站在十字路口,渴望自我提升却面临家庭阻力的朋友们,我的建议是:
1. 做好充分沟通,但更要做好行动准备。清晰地阐述你的目标和规划,同时用行动去证明你的决心和能力。
2. 将“个人投资”转化为“家庭项目”。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家人参与进来,分享你的所学所感,让他们成为你成长路上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3. 保持耐心和信心。价值的显现需要时间,正如一颗种子长成大树。持续成长,用最终的果实来回报最初的支持与包容。

这场求学之旅,不仅重塑了我的职业生涯,更重塑了我的家庭关系。它是一次昂贵的投资,但更是一次无价的成长。而那个曾经反对我的人,如今是我最坚定的“合伙人”,我们正携手,在人生的下半场,探索更广阔的风景。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