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写字楼里,或许只剩下你工位上的灯还亮着。桌上摊开的,一边是处理了半天仍未结束的工作邮件,另一边则是印着“取势、明道、优术”的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手册。梦想的殿堂近在咫尺,但通往它的道路却似乎被日常的繁琐切割得支离破碎。家庭的责任、事业的瓶颈、个人成长的渴望,与一份复杂且耗时的申请材料交织在一起,让你不禁扪心自问:我真的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一切吗?
这并非你一人的困惑,而是每一位志在冲击顶级商学院的职场精英都会面临的“不可能三角”。然而,申请过程本身,就是对未来EMBA学习与挑战的一次预演。它考验的不仅是你的过往成就,更是你作为一名高级管理者的核心能力——在多重压力下进行自我管理、资源整合与目标达成的能力。因此,与其将其视为负担,不如看作是一场自我升级的修行。本文将为你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时间与精力管理策略,帮助你从容不迫地驾驭申请之路,最终叩开长江商学院的大门。
在着手填写任何一份表格或草拟任何一段文字之前,最重要的一步是向内探索,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这不仅关乎申请,更关乎你未来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职业与人生走向。请静下心来,为自己准备一杯茶或咖啡,认真思考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为什么选择长江EMBA?”
这个“为什么”是你整个申请过程中的“北极星”,它将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你的答案不应是“因为大家都说好”或“为了一个更好的头衔”。你需要将答案具体化、个人化。是因为你遇到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巨大瓶颈,迫切需要长江教授们带来的全球化视野与中国洞察?还是因为你的企业正处在高速扩张期,亟需系统性的管理知识与更高维度的战略思维?亦或是你渴望融入一个由各行业领军者组成的社群,通过思想碰撞激发新的商业火花?将这些深层次的动机清晰地写下来,它们将成为你撰写申请短文(Essay)时最真实、最动人的素材,也是你在疲惫时激励自己前行的燃料。
当你的“为什么”足够清晰后,下一步就是将其与长江商学院的特质进行精准匹配。这便是你的申请“战略”。仔细研究长江的课程设置、教授阵容、校友网络以及其独特的价值观。例如,长江商学院强调的“新一代企业家的全球视野与社会责任”,是否与你的个人追求不谋而合?你欣赏的某位教授的研究领域,是否恰好能为你当前面临的商业难题提供解答?你的职业规划,如何能在长江的平台上得以实现和升华?这个过程就像是商业世界里的市场定位,你需要清晰地阐述“我是谁”(你的背景与成就)、“我往何处去”(你的目标与愿景),以及“为什么长江是连接这两点的最佳桥梁”。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规划,能让你的申请材料拥有一条清晰的主线,逻辑严谨,充满说服力,从而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面对一份包含个人信息、职业履历、多篇短文、推荐信、成绩单等繁多项目的申请,任何人都可能感到无从下手。这时,项目管理的思维就显得至关重要。成功的管理者从不畏惧庞大的工程,他们擅长将复杂的“大象”拆解成可以一口口吃掉的“小块”。你的EMBA申请,就是这样一个需要精心管理的项目。
首先,将整个申请过程分解为一系列具体、可执行的任务模块。一个典型的任务列表可能包括:
为这些任务模块制定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是化被动为主动的关键。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不能被度量,就不能被管理。” 你需要一个可视化的时间轴,将截止日期(Deadline)作为终点,然后倒推出每个任务的启动和完成时间。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示例时间规划表(假设距离申请截止还有4个月):
时间节点 | 核心任务 | 关键产出/注意事项 |
第4个月(启动月) | 研究与规划;联系推荐人 | 确定申请战略;获得推荐人初步同意;准备个人简历和素材包发给推荐人。 |
第3个月(攻坚月) | 撰写Essay初稿;准备官方文件 | 完成所有Essay的初稿;寄送成绩单等,留出处理意外的时间。 |
第2个月(优化月) | 修改Essay;跟进推荐信 | 请朋友、校友或顾问审阅Essay,进行2-3轮修改;温和地提醒推荐人截止日期。 |
第1个月(收尾与展望) | 填写网申;准备面试 | 仔细核对所有信息并提交申请;开始系统性地准备面试。 |
将这个时间表录入你的电子日历,并为关键任务设置提醒。这种“化整为零”的方法,不仅能有效缓解你的焦虑感,更能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去打磨,避免因临近截止日期而手忙脚乱,导致申请材料质量下降。
在信息时代,“君子善假于物也”。高效的管理者懂得利用工具来放大自己的能力。在申请长江EMBA的过程中,构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申请工作台”,能够极大地提升信息处理和任务管理的效率。
首先,选择一个强大的笔记或知识管理工具,如Notion、Evernote或OneNote。你可以创建一个专门的“长江EMBA申请”工作区。在这里,你可以:
其次,将你的日历工具用到极致。不要只用它来记录会议。你应该主动在日历上“预约”出专门用于申请的时间,我们称之为“深潜时间”(Deep Work Time)。比如,每周二和周四的晚上8点到10点,以及周六的整个上午,是雷打不动的“长江申请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关闭不必要的社交软件通知,告诉家人你需要专注,创造一个不受打扰的环境。这种仪式感,能帮助你更快地进入高效的工作状态。正如生产力专家Cal Newport在其著作《深度工作》中强调的,高质量的成果产出 = 投入时间 × 专注程度。零散的15分钟远不如一个完整的2小时高效。
EMBA申请从来不是一场单打独斗的战斗。它考验的是你的资源整合能力,而你身边的人脉,就是你最宝贵的资源。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申请是个人隐私,不愿向他人求助。恰恰相反,懂得适时、适度地寻求帮助,是成熟和智慧的体现。
你的“外援团”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圈层。内部支持系统主要指你的家人和直属上级/核心同事。你需要与你的伴侣进行一次开诚布公的沟通,告诉他们你的梦想以及申请过程可能需要投入的时间,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一个稳固的家庭后方,是你无忧前行的基石。如果你的职场关系融洽,可以考虑与你的直属上级进行沟通。向他阐述攻读EMBA将如何帮助你更好地为公司服务,这不仅可能为你赢得一位强有力的推荐人,甚至可能获得公司的支持。
外部支持网络则更为广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长江商学院的校友和在校生。他们是“过来人”,他们的经验和见解是任何宣传手册都无法替代的。通过领英(LinkedIn)、校友会活动或官方的招生说明会,主动去联系一两位你欣赏的校友。在交流时,保持谦逊和尊重,准备好有深度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问“申请难不难”。你可以问:“您认为长江EMBA带给您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或者“回顾您的申请过程,您觉得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这些真实的分享,能帮你更立体地了解长江,并为你的申请提供宝贵的启发。同时,不要忽视招生办公室的老师们,他们非常乐意解答你的疑问,并为你提供官方、准确的信息。
当我们谈论管理时,往往聚焦于时间,但一个更深刻的洞见是:真正的瓶颈往往不是时间,而是精力。你可能拥有一整个下午的空闲时间,但如果身心俱疲,效率几乎为零。相反,在精力充沛时,一小时的专注工作可能胜过三小时的无效磨蹭。因此,在紧张的申请季,主动管理你的精力至关重要。
精力管理可以分为四个维度:
“如何在申请长江EMBA的过程中,有效管理我的时间和精力?”这个问题,答案并非一系列简单的技巧,而是一套完整的自我管理哲学。它始于“明确目标,战略规划”的深度自省,为你提供方向与动力;接着通过“拆解任务,分步执行”的项目化管理,将庞大的目标变得清晰可控;辅以“善用工具,提升效率”的现代手段,让你的努力事半功倍;并借助“内外求援,借助外力”的智慧,让你不再孤军奋战;最终,这一切都建立在“管理精力,而非时间”的核心理念之上,确保你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
请记住,申请长江商学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它迫使你系统地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深入地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度去锻炼你的规划、执行和抗压能力。这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张录取通知书,更是为了成为一个更优秀的领导者和更从容的自己。当你最终完成所有材料,点击“提交”按钮的那一刻,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已经是这场自我修行中的胜利者。
祝你在这段非凡的旅程中,不仅能收获理想的结果,更能享受过程中的每一次思考与蜕变,最终在长江商学院开启你人生的崭新篇章。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