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商学院的某个角落,我一个人安静地思考了什么问题?
2025-07-29

夕阳的余晖透过巨大的落地窗,为长江商学院图书馆的一角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周围是静谧的,只有书页偶尔翻动的沙沙声和远处隐约传来的讨论声。我蜷缩在一张舒适的单人沙发里,面前的咖啡已经微凉,但我的思绪却如同一锅沸水,翻腾不息。在这里,这个汇聚了中国乃至亚洲商业精英的地方,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关于资本、战略和未来的宏大叙事。然而,正是在这喧嚣世界的安静一隅,我选择抽离出来,独自一人,叩问内心深处那些更根本、更长久的问题。

财富的终极意义

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我们学习如何创造财富、管理财富、传承财富。案例分析、财务模型、市场战略……每一个工具都指向一个清晰的目标:商业成功与价值最大化。这无疑是商业的本质,也是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然而,当数字的增长成为一种惯性,当资产负债表的美化成为一种本能,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便会悄然浮现:财富,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仅仅是个人成功的量化指标,还是承载着更厚重的社会责任?

我思考着从“富”到“贵”的距离。历史上的商业巨擘,如安德鲁·卡内基,在他的《财富的福音》中就曾提出,富人有责任在生前将积累的财富用于改善社会。这不仅仅是一种慈善行为,更是一种对社会契约的履行。在当代,这一思考演变成了更复杂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一个企业,如果仅仅追求利润而罔顾其对环境的破坏、对社区的撕裂、对员工的压榨,那么它的财富积累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负外部性”的制造。因此,我所思考的,是如何在商业实践中,将创造财富创造社会价值真正统一起来。这不再是一个“要不要做”的选择题,而是“如何做得更好”的必答题。财富的终极意义,或许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它流向何方,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成就了一个怎样的企业。

领导力的内在悖论

领导力,是长江商学院另一个被反复探讨的核心议题。我们学习各种领导力模型,分析杰出企业家的特质,试图从中找到一条通往卓越的路径。然而,我越是深入思考,就越发现领导力本身充满了深刻的内在悖论。它要求我们既要高瞻远瞩,又要脚踏实地;既要果断决策,又要善于倾听;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懂得妥协的艺术。

这种悖论在现实中无处不在。一个强势的、充满个人魅力的领导者,可能会在创业初期带领团队披荆斩棘,但当企业规模化后,这种“一言堂”式的管理却可能成为创新的阻碍。相反,一个过于民主、事事征求意见的领导者,又可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错失良机。管理学大师吉姆·柯林斯在其著作《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出的“第五级领导者”概念,恰恰揭示了这种悖论的统一:他们是谦逊品质钢铁般意志的结合体。这让我深刻反思,真正的领导力或许不是掌握某种单一的“正确”风格,而是拥有在不同情境下,驾驭这些矛盾特质的智慧和能力。

传统与现代领导力特质对比

为了更清晰地梳理我的思考,我尝试用一个表格来对比传统认知中的领导力与我所理解的、充满悖论的现代领导力:

传统领导力认知 悖论下的现代领导力
权威与控制 (Authority & Control) 赋能与信任 (Empowerment & Trust)
果断决策 (Decisive Action) 兼听则明与适时决断 (Inclusive Listening & Timely Decision)
关注短期业绩 (Focus on Short-term Results) 坚守长期主义 (Commitment to Long-termism)
自上而下的指令 (Top-down Command) 激发自下而上的创新 (Fostering Bottom-up Innovation)
强调个人魅力 (Emphasis on Charisma) 塑造组织文化与谦逊品格 (Building Culture & Demonstrating Humility)

这个表格让我更加确信,未来的领导者,必须是一个懂得在矛盾中寻求平衡,在不确定性中保持定力的“矛盾综合体”。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商业知识,更是深刻的自我认知和人文修养。

商业模式的未来演化

身处长江商学院,我们能最直观地感受到技术浪潮对商业世界的冲击。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这些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正在重塑产业格局的现实力量。我思考的问题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过去赖以成功的商业模式,还能走多远?未来的商业模式,将朝着怎样的方向演化?

我看到,传统的、线性的“价值链”模式正在被颠覆。过去,企业通过控制生产、渠道等环节来获取利润。而现在,成功的企业,如苹果、亚马逊、阿里巴巴,更多的是在构建一个“价值网络”或“生态系统”。它们不再仅仅是产品的提供者,更是平台的搭建者、规则的制定者和多方价值的连接者。这种从“控制”到“连接”的转变,要求企业家具备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从关注企业自身的护城河,转向关注整个生态的繁荣度

这种演化背后,是几个关键的驱动力:

  • 技术驱动:数字化技术打破了信息壁垒,使得大规模、低成本的连接成为可能。
  • 用户驱动:用户不再是被动的消费者,他们是价值的共同创造者,他们的需求、体验和参与度,成为商业模式设计的核心。
  • 社会驱动: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等议题日益重要,要求商业模式本身就具备正向的社会价值,而不仅仅是通过事后捐赠来弥补。

因此,我在这里思考的,是如何跳出当前业务的框架,去设想一种能够适应未来、甚至引领未来的商业模式。这需要一种“第一性原理”的思考能力,回归到“为谁创造何种价值”的本源问题,并利用新的技术和理念,构建出全新的、非线性的、生态化的解决方案。

个人价值与企业使命

最后,我的思绪回到了最个人,也最根本的问题上:我,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的个人价值、人生追求,如何与我未来将要投身或创建的企业使命相融合?在长江商学院,我们身边不乏雄心勃勃的同学,他们渴望建立伟大的公司,改变世界。但“伟大”的定义是什么?是市值、是规模,还是其他?

我见过太多在追逐世俗成功的道路上,迷失了自我、牺牲了健康、疏远了家庭的案例。这让我警醒:企业的成功,不应该以牺牲创始人和员工的个人幸福为代价。一个真正健康和可持续的企业,其使命应该能够与成员的个人价值产生共鸣,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力。这是一种从“工作-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到“工作-生活融合”(Work-Life Integration)的理念转变。当你的工作本身就是你实现个人价值、追求人生意义的方式时,所谓的“平衡”问题便迎刃而解。

这需要一种向内探索的勇气。在规划商业蓝图之前,先画出自己的人生蓝图。我问自己:什么事情能让我感到真正的热情和满足?我希望在离开这个世界时,留下些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成为我未来选择事业、塑造企业文化的“内心罗盘”。我相信,一个由内心价值驱动的企业家,所创建的企业会更有温度,也更有韧性。它的使命将不仅仅是一句写在墙上的口号,而是融入到产品、服务和日常运营中的真实信念。这样的企业,才能在穿越经济周期的风浪中,始终保持航向,行稳致远。


总结与展望

从长江商学院的这个安静角落向外望去,世界依然纷繁复杂,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而经过这段独自的思考,我的内心却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坚定。财富的意义、领导力的悖论、商业的未来以及个人与企业的关系——这四个问题,层层递进,最终都指向了一个核心: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更有智慧、更有责任感的商业领袖。

这次思考的目的,并非要为这些复杂的问题找到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在于通过提问本身,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校准自己的价值坐标。这正是长江商学院这样的平台所能赋予的、超越知识本身的宝贵财富。它提醒我们,在快速奔跑的同时,要时常停下来,回到安静的角落,倾听内心的声音。

未来的研究或实践方向,或许就在于如何将这些哲学层面的思考,系统性地融入到商学院的课程设计和企业家的日常决策框架中。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成功的“术”,更是指导我们正确运用这些“术”的“道”。而这一切的起点,或许就源于某个午后,在某个角落,一次安静而深刻的自我叩问。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