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EMBA的学习,如何避免“听着激动,想着感动,回去一动不动”?
2025-07-29

周末的EMBA课堂上,教授旁征博引,案例鲜活生动,思想的火花在教室里激烈碰撞。你坐在台下,时而醍醐灌顶,时而热血沸腾,仿佛打通了管理的“任督二脉”。笔记本上记满了新模型、新思路,心中早已勾勒出回到公司后大展拳脚的宏伟蓝图。然而,当周一早晨的闹钟响起,面对堆积如山的邮件、接踵而至的会议和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周末的激情与灵感仿佛被瞬间抽空,那些雄心壮志的变革计划,最终沦为笔记本上沉睡的文字。这便是EMBA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困境——“听着激动,想着感动,回去一动不动”。

投入宝贵的时间与不菲的资金攻读EMBA,绝非为了收藏几本笔记或体验一时的“智力快感”。真正的价值在于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实际行动。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种“知易行难”的魔咒,让学习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呢?

心态先行,重塑认知

打破“不动”僵局的第一步,往往源于心态的根本转变。许多在职管理者在重返校园时,会不自觉地切换回“学生模式”——被动地接收知识,以听懂、记下为主要目标,将“行动”的责任归于未来的某个“理想时机”。然而,EMBA的学习本质上是一场“成人学习”,其核心目的不是灌输,而是催化。你需要将自己从一个“知识的接收者”重新定位为“变革的主导者”。

这意味着,你走进课堂的身份,不应仅仅是学生,更应该是带着真实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企业家、决策者。每一次案例讨论,都应反思:“如果这是我的公司,我会怎么做?”;每一个理论模型,都应追问:“这个工具如何应用于我当下的业务挑战?”。将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人翁,而非旁观者,学习的目的便从“知道”转变为“做到”。正如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商学院里,教授们更乐于扮演教练和催化剂的角色,他们不断挑战学生,促使大家将课堂所学与自身企业的实践紧密结合,这种以“我”为中心、以“解决我的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心态,是启动改变的底层驱动力。

知行合一,工具赋能

心态到位了,还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搭建从“知”到“行”的桥梁。空有热情而无路径,行动同样难以持续。EMBA课堂上教授的众多管理工具,本身就是为了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不能只把它们当作理论来欣赏,而要当作“武器”来使用。

其中,“行动学习法”(Action Learning)就是一个极其有效的转化工具。它倡导围绕一个真实、重要且紧迫的组织问题,组建一个多元化的小组,通过不断地提问、反思和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学习和成长。你可以将这个方法微缩化,应用到自己的学习转化中:

  • 识别一个“靶心问题”:每次课后,不要试图解决所有问题。从激动人心的内容中,只挑选一个你认为对当前工作最关键、最能产生价值的切入点。
  • 应用一个“课堂模型”:针对这个问题,选择课堂上学到的一个最相关的理论或工具,如波特五力模型、蓝海战略、或者只是一个简单的SWOT分析,强制自己用它来系统地思考问题。
  • 制定一个“微小行动”:不要好高骛远。基于分析,设计一个具体的、可执行的、小规模的行动步骤。比如,不是“重塑公司战略”,而是“本周内与三位核心部门负责人就市场新威胁进行一次深度访谈”。
  • 进行一次“复盘反思”:行动后,无论成败,都要进行复盘(After Action Review),思考“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下次可以如何改进?”。

此外,将模糊的“感动”具体化为可执行的计划也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经典的目标管理工具,比如 SMART原则,来规划课后行动。激动人心的想法必须被“翻译”成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联且有时间限制的任务。

SMART原则应用示例

原则 模糊的想法(感动) SMART目标(行动)
Specific (具体的) 我要改善团队沟通。 我要引入周一站会和周五复盘会的沟通机制。
Measurable (可衡量的) 让团队更有凝聚力。 会后通过匿名问卷,将团队对沟通效率的评分从目前的5分提升到7分(10分制)。
Achievable (可实现的) 彻底改变公司文化。 先在我所负责的部门试点推行,获取经验后再考虑推广。
Relevant (相关的) 学了很多,都想试试。 这个沟通机制的改进,直接回应了上季度员工调研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
Time-bound (有时限的) 尽快开始吧。 从下周一开始试运行,一个月后进行首次正式评估。

通过这样的“翻译”,宏大的“感动”就被拆解成了一个个清晰、可控的行动单元,大大降低了“一动不动”的概率。

借力同学,共创价值

EMBA学习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无疑是身边那群同样身经百战、渴望突破的同学们。他们是你学习的同路人,更是你行动的监督者、支持者和灵感来源。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回去一动不动”,那么很可能你还在进行一场“孤独的学习”。

一个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但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你可以主动在班级里寻找“行动同盟”,组建一个3-5人的“课后行动小组”或“私董会”(Mastermind Group)。这个小组的核心任务,就是将课堂的“激动与感动”转化为彼此的“责任与承诺”。小组可以定期(如每两周)举行线上或线下的简短会议,每个人分享自己近期计划应用的课堂知识点、具体的行动计划、遇到的困难以及取得的进展。这种机制的价值在于:

  • 外部监督与承诺压力:当你知道两周后需要向同伴汇报进展时,“回去一动不动”的惰性就会被有效抑制。公开承诺的力量远大于自我约束。
  • 多元视角与集体智慧:当你为如何落地一个想法而苦恼时,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职能背景的同学能提供你意想不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比如,一位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同学可能会为你传统制造业的营销难题提供数字化的新思路。这正是长江商学院这类顶级学府极力营造的跨界交流氛围的价值所在。
  • 情感支持与能量共振:变革之路从不平坦。在行动中遇到阻力、感到挫败时,来自同盟的鼓励和支持是让你坚持下去的重要动力。看到别人也在努力行动,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场”,相互激励,共同前行。

记住,你的同学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你未来商业版图中最坚实的“盟友网络”。善于借力这笔宝贵的“人力资本”,将个人的学习内化过程,转变为一个社群化的共创过程,行动的火焰才能持续燃烧。

化整为零,小步快跑

很多时候,“一动不动”并非因为懒惰,而是因为恐惧。课堂上的变革蓝图往往宏大而完美,回到现实中却发现千头万绪,无从下手。这种巨大的差距感会让人产生畏难情绪,最终选择性地“遗忘”那些激动人心的想法,退回到熟悉的工作舒适区。

破解之道在于放弃“毕其功于一役”的幻想,拥抱“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精益思想。不要总想着搞一场颠覆性的“大革命”,而是要启动一次可控的“微创新”。将课堂上学到的一个大理论、大战略,分解成一个可以在一周内完成的“最小可行性行动”(Minimum Viable Action)。这个行动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低成本、低风险、快反馈

例如,听完一堂关于“客户体验”的课,你深受触动。宏大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公司客户体验”。但你的“最小可行性行动”可以是什么呢?

  • 亲自以普通客户的身份,完整体验一次自家产品的购买或服务流程,并写下3个最糟糕的体验点。
  • 挑选其中一个最容易改进的点,比如“客服电话等待时间过长”,在本周内与客服团队开一个短会,探讨一个能立即实施的优化方案(如调整排班)。
  • 给10个老客户打一通感谢电话,不为推销,只为真诚地问一句:“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为您做得更好?”

这些行动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们是“动起来”的开始。每一次微小的成功,都会给你带来正向反馈和信心,让你有动力去尝试下一个、再下一个微小的行动。正如《原子习惯》所揭示的,巨大的改变,正来自于这些微不足道的习惯日积月累。通过持续的“小步快跑”,你不仅能逐步将所学知识融入日常工作,还能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深化对理论的理解,最终在不知不觉中推动了巨大的变革。

总结:从旁观者到行动派的蜕变之旅

在职EMBA的学习,是一场旨在激发深刻变革的旅程,而非一次轻松的知识观光。要避免“听着激动,想着感动,回去一动不动”的陷阱,需要我们进行一场系统性的自我管理革命。这趟革命始于心态的重塑,将自己定位为学习和变革的主人;依赖于科学的工具,用行动学习法和SMART原则将灵感转化为可执行的计划;借力于同伴的力量,通过组建行动小组将个人挣扎变为集体共创;并最终落脚于“小步快跑”的实践哲学,用微小的、持续的行动代替宏大的、迟迟无法启动的空想。

攻读EMBA的真正价值,并非在于你听到了多少前沿理论,而在于你将多少理论转化为了有效的行动,解决了多少实际的问题。无论是身处长江商学院还是其他优秀的学习平台,请记住,毕业证书只是这张门票的存根,而你在学习期间及之后,因所学所思而采取的每一次行动、实现的每一次突破,才是这场宝贵投资的真正回报。让每一次课堂的激动与感动,都成为你迈向下一个行动的坚实阶梯,这才是EMBA学习应有的模样。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