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论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时,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觥筹交错、拓展人脉的社交场景。似乎学业的严谨性被商业精英们的光环所掩盖,课堂和作业更像是一种点缀。然而,对于真正顶尖的商学院而言,事实果真如此吗?特别是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以“取势、明道、优术”为理念的长江商学院时,一个更具体的问题便摆在了所有潜在申请者的面前:长江EMBA的课堂考勤和作业要求,到底有多严格?这篇文章将为你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深入探讨其学术管理的真实面貌,看看这趟价值不菲的学习之旅,究竟需要付出怎样的心力与投入。
在许多人的想象中,EMBA学员都是身居高位的企业家或高管,日常事务繁忙,因此商学院的考勤管理或许会“人性化”一些,给予更多的通融。然而,在长江商学院,考勤被视为维系教学质量和同学承诺的基石,其严格程度远超外界想象,堪称“铁律”。
这里的考勤并非简单的签到。每个教学模块开始前,班主任老师会反复强调考勤纪律。上课时,不仅有固定的座位表,还会有专人负责记录出勤情况。迟到、早退都会被详细记录在案。这种管理方式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进入长江的课堂,无论你身价几何、职位多高,首先你是一名学生,遵守学术规范是不可动摇的前提。一位已经毕业的学长曾半开玩笑地分享:“每次上课前一天,我都会把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得滴水不漏,确保自己能准时出现在教室里。那种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高考前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更怕在考勤表上留下一个不光彩的记号。”
那么,如果真的有无法协调的紧急公务怎么办?请假并非完全不可能,但流程相当繁琐且有严格限制。学员需要提前提交正式的请假申请,详细说明事由,并附上相关证明,最终需获得项目主任的批准。更重要的是,缺席的课程必须“补课”。这意味着学员需要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跟随其他班级重新学习错过的课程模块,这不仅是时间成本的追加,有时甚至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这种制度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位学员学习过程的完整性,确保他们能够获得体系化的知识输入。
情况 | 具体要求 | 可能产生的后果 |
正常出勤 | 按时签到,全程参与,不早退。 | 获得完整学分,保证学习效果。 |
请假 | 提前提交正式书面申请,需获批准。总请假天数有上限。 | 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补课,可能产生额外费用。 |
无故缺勤/迟到 | 被视为违反学术纪律。 | 影响课程成绩,严重者可能影响毕业。 |
如果说严格的考勤保证了学员的“物理在场”,那么对课堂参与度的要求,则保证了他们的“精神在场”。长江EMBA的课堂绝非教授一人的“独角戏”,而是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高度互动的场域。在这里,沉默是金的古训并不适用,高质量的参与和贡献,是课程评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授们期待的并非简单的举手回答问题,而是基于自身管理实践的深度思考与高质量的观点碰撞。每一堂课前,学员都需要阅读大量的案例材料和理论文献,这些准备工作通常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课堂上,教授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演,引导学员们围绕案例的核心问题展开激烈辩论。你的观点是否新颖?论据是否扎实?能否挑战权威、启发同学?这些都成为衡量你参与质量的标准。这种要求迫使每一位学员都必须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贡献者”,将课堂变成一个集体智慧激荡的熔炉。
一位金融行业的学员曾这样描述他的课堂体验:“第一堂课我就被震撼了。身边坐着的同学,有来自传统制造业的董事长,有互联网新贵的创始人,还有资深的投资人。当大家围绕一个哈佛经典案例展开讨论时,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行业视角提出独特的见解。教授的作用,就是把这些碎片化的智慧串联起来,升华到战略和哲学的高度。在这种氛围下,你根本不好意思不发言,更不好意思说一些没有经过思考的废话。” 这种无形的同侪压力(peer pressure)与教授的专业引导相结合,共同塑造了一种追求卓越的课堂文化。
长江EMBA的严格性,同样体现在其“硬核”的作业与考试体系上。千万不要以为这里的作业只是走走过场,其数量之多、难度之大、要求之高,足以让任何一位身经百战的企业家感到压力。
作业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个人作业:通常是课程结束后,要求学员结合所学理论,对自己企业的某个实际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不仅仅是理论的复述,更是要求学以致用的实践检验。教授会对报告的逻辑严谨性、数据支撑、方案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严格评审。
小组作业:这是EMBA学习中最具挑战性也最富价值的一环。学员们会被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项复杂的商业项目,例如为一家公司制定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完成一份完整的投资并购分析报告,或进行一次模拟创业。这不仅考验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更考验他们的领导力、沟通协作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无数个不眠之夜,都是为了小组报告的最终呈现。正如一位校友所言:“做小组作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门生动的管理课。如何与一群同样强势、同样优秀的‘老板们’高效合作,达成共识,这比任何教科书都来得深刻。”
除了作业,每个模块通常还会有闭卷或开卷考试,旨在检验学员对核心知识框架的掌握程度。虽然EMBA的考试不完全追求标准答案,但对理论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的要求却丝毫没有放松。想要顺利通过,扎实的学习和复习必不可少。
小组作业是长江EMBA学习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也是学员们“爱恨交加”的地方。“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来自不同背景的精英们能够深度协作,互相学习,建立起超越普通同学的“战友情谊”。“恨”在于,过程极其磨人。每个成员都是时间极度宝贵的管理者,要协调出所有人都方便的讨论时间本身就是一大难题。观点的冲突、分工的不均、进度的压力,都可能成为引爆团队矛盾的导火索。然而,正是这种高压下的磨砺,才真正锻炼了学员们的团队领导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成为EMBA教育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综上所述,长江商学院EMBA的课堂考勤和作业要求,其严格程度远非“花钱买圈子”的刻板印象所能概括。从分秒必争的考勤制度,到要求深度思辨的课堂参与,再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作业考试,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学院对学术标准和教学质量的坚持。
这种严格并非为了给学员制造不必要的麻烦,恰恰相反,它是整个EMBA项目价值的基石。正是因为这份严谨,才保证了学员能够真正沉下心来,系统地更新知识体系、锤炼管理技能;正是因为这份严谨,才筛选和塑造了一批真正具备学习承诺和坚韧毅力的商业领袖;也正是因为这份严谨,才使得长江EMBA的学位证书具有沉甸甸的含金量,成为个人能力与成就的有力证明。
对于未来的申请者而言,在憧憬长江EMBA所能带来的广阔人脉和前瞻视野之前,更应认真审视自己:是否准备好重新成为一名勤奋的学生?是否有决心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趟充满挑战的旅程,必将为你带来超乎想象的蜕变与收获。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