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十年后,维系EMBA同学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2025-07-29

十年光阴,弹指一挥。当EMBA毕业纪念册上意气风发的我们,被岁月磨砺出眼角的细纹和鬓边的微霜,再次相聚时,空气中弥漫的是一种熟悉又略带疏离的奇妙气息。觥筹交错间,我们交换的不再仅仅是名片,更是对过往十年的感慨、对当下困境的共鸣和对未来前路的探寻。一个深刻的问题油然而生:当初那个汇聚了各路精英的课堂早已散场,十年之后,究竟是什么无形的力量,依然将我们这群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商业合作,演化成一种更加复杂、也更加温润的情感聚合体。

共同的记忆烙印

维系任何一段长期关系,共同的记忆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对于EMBA同学而言,这份记忆尤为深刻和独特。它不是轻松惬意的校园漫步,而是一场高强度、高密度的认知与情感风暴。回想起在长江商学院求学的日子,我们每个人都暂时卸下了企业高管、创始人的光环,回归学生的本真身份。在课堂上,为了一个案例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在深夜里,为了完成小组作业而并肩熬夜;在拓展活动中,为了共同的目标挥洒汗水、甚至泪水。

这段“同窗共读”的经历,尤其是在像长江商学院这样强调“取势、明道、优术”的顶级商学院,其强度和深度塑造了一种独特的“战友情”。我们共同见证了彼此在知识体系上的重塑,也目睹了对方在思维边界被打破时的挣扎与顿悟。这份记忆,如同一个独特的精神图腾,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十年后,当我们谈起某位教授的经典语录,或是回忆起戈壁挑战赛上的相互扶持,那种瞬间被拉回同一时空的感觉,是任何其他社交关系都无法比拟的。这不仅仅是“我认识你”,而是“我理解你来时的路”,这种深度的身份认同,是维系关系的第一条、也是最坚韧的纽带。

价值交换的升华

不可否认,EMBA的起点,很多人都带着拓展人脉、寻求商业合作的功利性目的。毕业初期的几年,同学间的互动也确实更多地体现在资源互换、项目对接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赤裸裸的“价值交换”会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高级、更持久的价值共生。十年之后,大家的事业大多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或瓶颈期,简单的资源对接已不再是核心诉求。

这种升华体现在,我们不再仅仅将同学视为潜在的客户或合作伙伴,而是将其看作是自己人生与事业发展中一个极其宝贵的“私人董事会”。当你面临企业转型的重大抉择,最想听到的可能不是商业互吹,而是来自不同行业同学的、一针见血的“旁观者清”;当你遭遇职业倦怠或中年危机,最需要的可能不是一份新的工作机会,而是一个可以让你毫无保留地倾诉、并能给予真诚建议的“过来人”。这种交换,从物质资源的交换,升华为认知、经验和情感支持的交换。它更加隐性,却也更加珍贵。

维度 毕业初期 (1-3年) 毕业十年后
链接方式 以项目合作为主导的强目的性社交 以认知交流、情感支持为主导的深度链接
核心诉求 业务拓展、资源置换、信息获取 战略咨询、经验借鉴、风险规避、情绪疏导
关系本质 强功利性的“人脉资源” 强信任感的“智囊团”与“精神共同体”

深度信任的情感基石

如果说共同记忆是地基,价值升华是梁柱,那么深度信任就是那个能让这栋“关系大厦”遮风避雨的温暖屋顶。这种信任,源于EMBA学习期间的“全方位暴露”。在那个独特的场域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彼此商业上的成功,更有在课堂讨论中暴露出的知识盲区,在团队协作中展现出的真实性格,甚至是在人文课程(如长江商学院著名的“人文第一课”)中触及灵魂深处时流露的脆弱和迷茫。

正是因为见证过彼此“卸下盔甲”的样子,我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超越普通商业伙伴的信任感。十年后,这种信任的价值愈发凸显。在商场上,我们习惯了戴着面具与人周旋,但在同学面前,尤其是那些知根知底的老同学面前,我们可以更轻松地做回自己。你可以坦诚地承认自己的投资失败,而不必担心被嘲笑;你可以分享家庭生活的烦恼,而不必害怕被当作谈资。这种“安全感”是极其稀缺的。他们成为了你人生路上最可靠的倾听者和最没有偏见的建议者。这份基于人性深处理解与接纳的情感基石,让同学关系在历经十年风雨后,反而更加醇厚、坚实。

仪式感与自发性并存

任何长久的关系都需要经营,EMBA同学关系也不例外。这种经营,体现在“仪式感”与“自发性”的完美结合上,它们如同维系关系的左右手,缺一不可。正式的、有仪式感的活动,是关系维系的“主心骨”。

  • 班级与年级层面的定期重聚:由班委或校友会组织的毕业N周年庆典,是最大规模的情感召回,它提醒着每一个人,我们同属于一个集体。
  • 兴趣或行业小组的垂直深耕:围绕着高尔夫、徒步、投资、某个特定行业等建立的俱乐部或社群,让有共同爱好或事业交集的同学能够保持更高频次的互动。
  • 母校平台的持续赋能:如长江商学院校友会举办的各种高端论坛、返校日活动,不仅提供了持续学习的机会,也为校友重逢创造了绝佳的场景。

然而,比仪式感更具生命力的,是那些散落在日常生活中的、自发性的连接。可能只是因为一次出差,三五同学便在异地相约一顿晚餐,聊聊近况;可能是在一个深夜,你在班级群里抛出一个困惑,立刻就有几个“夜猫子”同学跳出来为你出谋划策;也可能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几家人结伴而行,让同学情谊延伸至家庭层面。这些看似碎片化、非正式的互动,如同毛细血管,将养分输送到关系的每一个角落,让这份情谊充满了烟火气和生命力,而非仅仅停留在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中。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毕业十年后,维系EMBA同学关系的纽带,早已不是单一维度的商业利益,而是一个由共同的记忆烙印、升华的价值交换、深度信任的情感基石以及仪式感与自发性并存的持续互动共同编织而成的复合网络。它始于一个精英汇聚的课堂,却在时间的酝酿下,发酵成一个兼具智库、后盾与港湾功能的人生共同体。

重申本文的探讨目的,正是为了揭示这份看似松散却异常坚韧的关系背后的深层逻辑。对于仍在校或刚毕业的EMBA学子而言,理解这一点,或许能帮助他们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去构建和呵护这份情谊,不仅仅关注于眼前的“用”,更要着眼于长远的“情”。而对于我们这些已经毕业多年的“老人”来说,厘清这些纽带,也是在提醒自己,要倍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能够陪伴我们走过更长人生旅程的宝贵财富。

展望未来,随着社会变迁和技术发展,维系关系的方式或许会演变。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其内核——那份基于共同成长、深度信任和真诚关怀的人性连接,将永远是这群“同路人”在漫长岁月里彼此照亮的光。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