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长江EMBA学到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词:“放下”。
2025-07-29

踏入长江商学院EMBA课堂的那一天,我和身边的每一位同学一样,心中都燃烧着一团火。我们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是习惯了冲锋陷阵的将军,是背负着企业与团队命运的舵手。我们来到这里,渴望学习最前沿的商业模式、最精密的金融工具、最高效的管理策略。我们想学会如何“拿起”——拿起更大的市场份额,拿起更强的竞争力,拿起更辉煌的未来。然而,在无数次案例分析、小组激辩和名师点拨之后,在即将结束这段宝贵的学习旅程时,我才发现,教授们传授的、同学们启发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词,竟然是:“放下”

这个词,初听时令人错愕。我们花了巨大的代价,不就是为了得到更多、赢得更彻底吗?“放下”,听起来像是失败者的自我安慰,与EMBA所代表的精英精神格格不入。但随着思考的深入,我才逐渐领悟,“放下”并非放弃,而是一种更高阶的智慧,一种在巅峰之上保持清醒与谦卑的姿态,一种真正通往持续成功的终极心法。它不是课程表上的任何一门课,却贯穿了所有课程的始终。

放下我执与偏见

在商业世界里,最危险的陷阱之一,就是“我执”——对自己过往成功经验的固执坚守。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凭借着独特的眼光和异于常人的坚持,才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种成功经历,极易内化为一种坚不可摧的自信,甚至是一种偏见:“我过去就是这么成功的,所以未来也必须这么做。”这种“我执”,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中或许是优势,但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却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桎梏。

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这种“我执”被一次次地挑战。你引以为傲的商业模式,在教授的引导下,可能被发现存在致命的逻辑漏洞;你深信不疑的行业判断,在来自不同行业背景的同学的质疑下,可能显得不堪一击。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如同一次次自我否定。然而,正是这种痛苦,逼迫我们学会“放下我执”。放下“我以为”,才能听见市场的真实声音;放下“我当年”,才能看见未来的无限可能。这是一种“空杯心态”的修炼,只有倒空装满陈年旧酒的杯子,才能装下醇厚甘美的新酿。放下偏见,意味着承认自己的认知局限,愿意倾听来自第一线员工、年轻一代消费者乃至竞争对手的声音,从而拥抱变化,而不是被变化所淘汰。

放下控制欲

作为企业的创始人和高管,我们往往对“控制”有着天然的迷恋。从产品的一个细节,到营销的一句文案,再到员工的一个工作流程,我们总想事必躬亲,确保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设想完美运行。这种亲力亲为在创业初期是必要的,它保证了效率和品质。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这种无处不在的控制欲,就会变成团队创造力的“绞索”和组织活力的“牢笼”。

“放下控制”,是成为一名真正领导者的关键一跃。长江的组织行为学教授告诉我们,领导力的核心不是“管住”所有人,而是“激发”所有人。这意味着你要信任你的团队,敢于授权。放下对过程的过度干预,把精力聚焦在战略、文化和人才培养上。你要允许员工犯错,因为创新总是在试错中诞生;你要接受别人用与你不同的方式完成任务,甚至完成得比你更好。这需要极大的心胸和自信——相信自己搭建的体系,相信自己选择的人才。

两种领导力模式的对比

特质 控制型领导 (Controlling Leader) 赋能型领导 (Empowering Leader)
决策方式 集权决策,指令式管理 分散决策,鼓励自主
对待错误 惩罚与追责,视错误为失败 宽容与复盘,视错误为学习机会
团队氛围 压抑、被动、依赖性强 开放、主动、创造力强
关注焦点 “事情是怎么做的?” (How)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Why)
最终结果 领袖成为瓶颈,组织僵化 人才辈出,组织充满活力与韧性

真正强大的组织,不是因为创始人有多么无所不能,而是因为他/她成功地“放下”了控制,打造了一个能够自我运转、自我进化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里,每个人都是发动机,而不再是仅仅围绕着一个中心旋转的齿轮。

放下对结果的焦虑

身处商场,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各种数字和结果所包围:KPI、增长率、市场份额、股价……这些冰冷的数字构成了我们的成绩单,也带来了无尽的焦虑。我们害怕失败,害怕被超越,害怕辜负投资人的期望。这种对结果的极度执着,让我们在决策时变得短视,在管理上变得急功近利,甚至在生活中失去了平衡与宁静。

长江商学院特有的人文课程,恰恰是治疗这种“结果焦虑症”的一剂良药。从哲学、历史到艺术,这些看似与商业“无关”的学问,却引导我们思考更根本的问题:商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的终极价值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当我们把视线从眼前的财务报表,拉远到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许多当下的焦虑便会显得渺小。我们开始理解,过程的价值,有时甚至重于结果。

从关注KPI到回归初心

“放下”对短期结果的焦虑,不是说不要结果,而是要回归到创造价值的“初心”上来。与其每天盯着股价波动,不如问问自己:

  • 我们的产品或服务,是否真正解决了用户的痛点?
  • 我们的企业文化,是否让员工感到自豪和幸福?
  • 我们的商业行为,是否对社会和环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你把注意力放在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上,用心打磨产品、真诚对待伙伴、积极回馈社会时,好的结果往往会水到渠成。这种“放下”,是一种战略定力的体现。它让你在面对市场诱惑和短期压力时,能够坚守正确的方向,做“难而正确”的事。这是一种因果的智慧:种下好的因,不必过分执着于何时结果。

放下过去的成功

比失败更可怕的,有时是过去的成功。巨大的成功会带来光环,也会投下巨大的阴影。它会成为一个“金色的牢笼”,让我们沉溺其中,不愿改变。许多曾经辉煌的企业,正是因为无法放下昔日的荣光,被时代无情地抛弃。诺基亚放不下功能机时代的霸主地位,柯达放不下胶卷业务的丰厚利润,它们的结局令人唏嘘。

长江EMBA的同学中,几乎每个人都背负着沉甸甸的“成功包袱”。而这里所倡导的,恰恰是一种“归零”的勇气。无论你过去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在这里,你都只是一名学生。这种环境本身,就在教我们“放下”。放下过去的身份,才能虚心向教授和同学学习;放下过去的功劳簿,才能客观审视自己和企业的不足。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著名的“Day 1”理论,正是“放下过去成功”的最佳注脚——永远保持第一天创业时的心态,充满好奇、敬畏和紧迫感。

两种思维模式的对决

维度 沉溺过去型思维 (Past-Oriented Mindset) 面向未来型思维 (Future-Oriented Mindset)
核心信念 “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做了A、B、C。” “我们未来要成功,需要做X、Y、Z,哪怕要放弃A、B、C。”
对待创新 渐进式改良,害怕颠覆现有业务 拥抱颠覆式创新,敢于自我革命
资源分配 倾向于投入成熟的、过去的“现金牛”业务 倾向于投入有潜力但充满不确定性的新业务
口头禅 “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如果我们今天从零开始,我们会怎么做?”

放下过去的成功,是企业家最艰难,也最重要的一项修炼。它要求我们有壮士断腕的决绝,有否定自我的勇气,有面向未来的远见。这不仅仅是战略选择,更是一种心智模式的彻底升级。

结语:放下,是更高阶的拿起

回顾在长江商学院的求学之路,我学到了最顶尖的金融模型,也领悟了最深刻的国学智慧;我分析了全球最前沿的商业案例,也探讨了最古老的人性命题。而所有这些知识与智慧,最终都指向了“放下”这两个字。

放下我执,是为了拿起更广阔的视野;放下控制,是为了拿起更强大的团队;放下焦虑,是为了拿起更持久的初心;放下成功,是为了拿起更无限的未来。原来,“放下”不是失去,而是在更高的维度上“拿起”。它不是一种消极的退守,而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智慧的主动选择。

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在商海中“寸土必争”的人来说,学会“放下”,或许比学会任何一种商业技巧都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这门没有学分、没有考试的课程,将是我一生都需要不断实践和体悟的功课。它是我在长江EMBA学到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词,它将指引我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稳,也走得更远。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