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正坐在一间汇聚了中国商业精英的教室里,讲台上站着的不是皓首穷经的学者,而是那位刚刚在财经新闻头条上叱咤风云的企业创始人。他没有念着PPT上的理论模型,而是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讲述着当年如何在一个小作坊里做出第一个产品,如何在一片质疑声中敲开市场的大门,又如何在公司生死存亡的关头做出了那个改变一切的决定。这,或许就是很多人对长江商学院EMBA课程最生动的想象。这不仅仅是想象,更是长江商学院EMBA课堂的常态。它早已超越了传统商学院的界限,成为了一个汇聚顶尖商业智慧、激荡前沿思想的独特场域。那么,究竟是哪些星光熠熠的企业家,会走进长江的课堂,分享他们用真金白银和不眠之夜换来的宝贵经验呢?
长江商学院自创立之初,就确立了“取势、明道、优术”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决定了它的课程设计绝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邀请成功的企业家来授课,并非为了“名人效应”的点缀,而是其教学哲学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明道”与“优术”,如果缺少了在真实商业战场上摸爬滚打过的将领们的亲身演绎,便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长江商学院在选择授课企业家时,有着一套严谨而独特的标准。
这个标准远不止于企业规模或个人财富。学院更看重的是这位企业家是否具有深刻的行业洞察、系统的管理思想,以及最重要的——复盘和反思能力。一个只会讲述成功故事的“明星”,并非理想的授课人选。相反,那些能够坦诚分享创业路上的“坑”、决策过程中的纠结、面对失败时的挣扎,并能将其提炼为普适性方法论的企业家,才是长江课堂上最受欢迎的“教授”。他们带来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矛盾与抉择的真实商业情境,这正是EMBA学员们最渴求的“活水”。
走进长江商学院EMBA课堂的企业家,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商业“群像图”。他们并非单一类型,而是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代际、不同发展阶段的领军人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商业智慧生态。我们可以大致将他们分为几个类别:
这一类企业家通常是所在行业的开创者或定义者,他们的名字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商业史。比如万通集团的创始人冯仑,他不仅是房地产行业的先行者,更是一位对中国社会、经济和人性有着深刻洞察的思想者。他在课堂上分享的,可能早已超越了“如何盖房子”,而是上升到城市发展哲学、企业组织的“立体城市”模型,以及在时代变迁中如何保持企业的生命力。他的讲述,总能让学员们跳出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去审视自己的事业和战略。
同样,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创始人俞敏洪,他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但在长江的课堂上,他分享的不仅仅是励志的奋斗史,更多的是关于企业文化建设、人才激励机制、以及在遭遇行业巨变(如“双减”政策)时,如何带领一个庞大的组织寻找新的方向和生机。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真实案例,其冲击力和启发性,是任何商业教科书都无法比拟的。学员们从中看到的,是一位企业领导者在极限压力下的坚韧与智慧。
如果说行业巨擘带来的是历史的厚重感和战略的宏大叙事,那么新生代的科技领袖和独角兽创始人带来的就是未来的气息和颠覆的锐气。长江商学院的讲台,同样为这些新经济的弄潮儿敞开。他们可能来自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消费升级、企业服务等前沿领域,他们的企业可能成立时间不长,但其商业模式、技术应用和增长速度却足以震撼整个行业。
例如,小米集团的创始人雷军,他所代表的“互联网思维”和“生态链模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制造业和消费电子行业。当他在课堂上剖析小米如何用“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七字诀打造爆品,如何构建一个庞大而高效的生态系统时,学员们所获得的,是对新商业范式最直观的理解。这些新生代领袖的分享,往往聚焦于如何洞察用户新需求、如何利用数据驱动决策、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非线性增长,为身处传统行业的学员们注入了强烈的创新焦虑和转型动力。
除了那些声名显赫的大佬,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身影——他们可能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他们所领导的企业,却是在各自细分领域里占据绝对优势的“隐形冠军”。这些企业家可能来自高端制造、特种材料、B2B供应链服务等领域,他们的故事里没有太多资本的喧嚣和模式的噱头,却充满了对产品、技术和客户的极致追求。
他们的分享,往往能给学员们带来一种“返璞归真”的思考。比如,一位专注于工业阀门的“隐形冠军”企业家,他可能会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详细讲解他们如何用二十年的时间,将一个小小阀门的精度和耐用性做到全球顶尖,如何构建起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和客户信任。这种“一米宽,一万米深”的工匠精神和长期主义,对于那些习惯了追逐风口、渴望快速扩张的学员来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平衡和提醒。它揭示了商业成功的另一条路径:不求最大,但求最强。
那么,当这些企业家站上讲台,他们具体会分享什么内容呢?这绝非一场简单的个人演讲或企业宣传。长江商学院的教学团队会与授课企业家进行深度沟通,将他们的实践经验与课程的理论框架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通常涵盖以下几个层面:
为了让您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下面是一个示例性的授课企业家及主题列表:
授课企业家(示例) | 所属领域 | 可能的授课主题 |
冯仑(万通集团创始人) | 房地产、投资 | 《从“野蛮生长”到“立体城市”:企业的战略衍变与组织进化》 |
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 | 教育、直播电商 | 《穿越周期:巨变下的企业转型与领导者韧性》 |
江南春(分众传媒创始人) | 媒体、广告 | 《抢占心智:品牌引爆的底层逻辑与流量算法》 |
张勇(海底捞创始人) | 餐饮、服务业 | 《人是目的,不是工具:打造极致服务体验的组织心法》 |
某新能源企业创始人 | 新能源、汽车 | 《技术、资本与政策共振下的产业机会与战略卡位》 |
某“隐形冠军”企业CEO | 精密制造 | 《专注的力量:从“作坊”到“世界冠军”的长期主义之路》 |
(注:以上列表为根据公开信息和教学风格进行的示例性说明,实际授课阵容会根据每期课程安排动态调整。)
综上所述,长江商学院EMBA课程所邀请的授课企业家,远非一份简单的“名人名单”。它背后是一套完整的教学理念——通过构建一个由行业巨擘、新生代领袖和隐形冠军共同组成的、多元化的实战导师矩阵,为学员们提供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商业认知框架。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成功的经验,更是宝贵的失败教训、深刻的行业洞察和真诚的个人反思。
对于走进长江EMBA课堂的学员而言,这些课程的价值也绝不止于“聆听”。真正的学习发生在与这些顶级大脑的互动、辩论和思想碰撞之中。当一位学员带着自己企业遇到的困境,向讲台上的企业家提出疑问,并得到一个发自肺腑、凝聚了数十年功力的回答时,这种学习体验是无价的。更重要的是,学员们从这些企业家身上看到的,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是一种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勇气、一种对事业的执着和一种不断自我迭代的企业家精神。这或许才是长江商学院EMBA课程,能够持续吸引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和高管,并为他们创造非凡价值的根本所在。未来的商业世界充满变数,而这种与时代同行者共同学习、共同进化的机会,本身就是应对未来挑战的最佳准备。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