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收到那封熟悉的、印着长江商学院标志的“校友返校周”邀请函时,许多EMBA毕业生的心中或许都会泛起一丝涟漪。那感觉,既像是久别重逢的亲切,又夹杂着一丝“近乡情更怯”的微妙。重回曾经挥洒过汗水与智慧的校园,再次坐进那间熟悉的教室,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它和当年那个挑灯夜战、为小组作业争得面红耳赤的在读时光,到底有何不同?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故地重游,更是一场心境、视角与价值的深度回归和迭代。
首先,最直观的不同体现在参与者的心态与视角上。在读时,我们更像是一块求知若渴的海绵,面对浩瀚的商业知识体系,目标明确——吸收、消化、构建属于自己的管理学框架。每一次上课都带着任务而来:要掌握波特的五力模型,要读懂财务报表背后的语言,要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商业谈判。课堂讨论激烈,是因为每个人都渴望验证自己的观点,为小组的荣誉而战,甚至潜意识里,也为那最终的成绩单而努力。
然而,当以校友身份返校时,这种“学生心态”早已悄然褪去。大家不再是为了一个“标准答案”而来,更多的是带着一种“归航”和“充电”的心情。曾经的焦虑和压力,被一种松弛感和从容所取代。课堂上,大家不再执着于对错,而是更愿意分享毕业后在各自战场上的真实感悟——那些成功的喜悦、踩过的“坑”、以及对商业世界新的洞察。正如一位教授所言:“在读时,你们是来‘取经’的;返校时,你们是来‘论道’的。”视角从“向内求索”——构建自我知识体系,转变为“向外碰撞”——在与同窗、教授的思想激荡中,寻找新的火花与灵感。
其次,从知识获取的内容与方式来看,返校周与在读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读期间的课程设计,更侧重于体系化和基础性,旨在为来自不同行业的管理者们打下坚实、通用的商业底层逻辑。它像是在为你建造一栋大楼,从战略、营销、金融、人力资源到运营管理,每一门课程都是不可或缺的钢筋水泥,目标是确保这栋“认知大厦”的稳固与全面。
相比之下,“校友返校周”的课程则更像是为这栋已经建成的大楼进行一次前沿的“精装修”和“智能化升级”。课程内容紧扣当下最热门的商业议题和未来趋势,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前瞻性。可能今天上午还在探讨人工智能(AI)如何重塑产业生态,下午就已经深入到ESG(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投资的实践与挑战。这种模块化的、聚焦于“增量知识”的设置,完美地契合了校友们的需求——他们不需要重复学习基础理论,而是迫切需要了解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未来将走向何方。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更直观地感受这种差异:
维度 | EMBA在读课程 | 校友返校周课程 |
---|---|---|
课程目标 | 构建系统性、框架性的管理知识体系 | 更新前沿认知,洞察未来商业趋势 |
内容特征 | 经典、基础、全面(如:战略管理、公司金融) | 前沿、热点、聚焦(如:AIGC、碳中和、地缘政治) |
学习方式 | 教授主导的讲授、案例分析、小组作业 | 教授引导的研讨、跨界对话、实践分享 |
考核压力 | 有明确的学分和成绩要求 | 几乎无考核压力,重在启发与交流 |
长江商学院的EMBA项目,其价值远不止于课堂之上,强大而紧密的校友网络是其另一块金字招牌。在这一点上,返校周与在读期间的体验,也呈现出一种从“构建”到“激活与升华”的演变。
在读时,我们的人脉圈主要围绕着本班同学展开。大家通过一次次的破冰、拓展、小组讨论、海外模块,从陌生到熟悉,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谊”。这种关系的建立,是高强度、高密度的,带着一种共同成长的烙印。我们了解彼此的背景、性格和当下的事业状态,这种连接是牢固的,但范围相对有限。
而“校友返校周”则彻底打破了这种班级的界限,它是一个跨年级、跨行业、跨地域的巨型“社交熔炉”。在这里,你遇到的不仅仅是当年睡在你上铺的兄弟,更有可能是早你十年毕业的行业泰斗,或是刚刚毕业、带着最新锐思想的学弟学妹。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极大的延展。在读时,大家聊的是“你的公司是做什么的?”;返校时,聊的更多是“这几年,你对行业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我们之间有没有合作的可能性?”。人脉不再是简单的“认识”,而是基于长江校友这一共同身份的深度信任,是资源、智慧和机会的快速链接与整合。它像一个生态系统,每一次返校,都是一次能量交换和生态进化。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一点,是参与者价值诉求的根本性转移。对于在读学生而言,攻读EMBA的价值诉求是相对明确的:获取一张顶尖商学院的文凭、系统性地提升管理能力、拓展高质量的人脉圈,最终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突破或事业的转型。这是一种带有明确目的性的投资,大家期待在毕业后的几年内看到显性的回报。
然而,对于毕业多年的校友来说,返校的价值已经超越了这些功利性的目标。它更多地变成了一种精神层面的需求。一位校友曾感慨地说:“当年花钱上学,是为了一个文凭和一张入场券。现在回来,是为了一种归属感和持续不断的能量。” 这种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
综上所述,长江EMBA的“校友返校周”与在读时的上课体验,虽在同一片物理空间展开,却是在完全不同的心理维度和价值追求下进行的。它不是简单的课程重复,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围绕校友全生命周期价值的延伸服务。从心态的从容、知识的迭代、人脉的升华到价值的转移,每一次返校,都是一次自我认知与外部世界的重新校准。
这恰恰体现了一所顶级商学院的真正价值所在——它所提供的,绝不仅仅是两年或几年的教育,而是一个终身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在读时的投资,为你打开了一扇门;而毕业后的每一次返校,则是让你在这扇门后的广阔世界里,永远不会迷路,永远能找到同路人,永远能看到远方的灯塔。或许,未来的返校周可以进一步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甚至引入更多校友间的“私董会”或“共创营”,让这种价值链接变得更加深入和常态化,真正实现“一日长江人,一生长江情”的承诺。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