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学院的课堂上,当教授们谈论“全球视野”时,许多企业家同学的内心或许都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换算: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词汇,究竟能为我的资产负债表带来多少真实的增长?尤其是对于那些渴望将产品与服务推向世界的中国企业家而言,如何将长江商学院EMBA课程中获得的认知高度、人脉网络和战略思维,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一笔笔来自大洋彼岸的订单,是一个关乎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命题。这不仅是一次智力上的挑战,更是一场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价值的商业实践。
这趟旅程,远非拿到一张文凭那么简单。它始于课堂,却必须延伸至广阔的全球市场。它考验的,是一位领导者能否将“仰望星空”的格局,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力。从理解不同市场的文化密码,到撬动全球校友的资源网络,再到构建一个能够抵御国际风浪的商业模式,每一步都是对“全球视野”的深度检验。
在读EMBA之前,许多企业家可能已经“知道”了全球化的重要性。他们通过新闻、行业报告和零散的海外考察,了解了哪些市场正在崛起,哪些技术是未来趋势。然而,这种“知道”往往是碎片化和表层化的。它就像是看一张世界地图,你知道每个国家的位置,却不了解那里的地形、气候和风土人情。长江商学院的“全球视野”培养,核心在于推动企业家完成从“知道”到“洞察”的认知升级。
这种洞察力,来自于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深度的案例研讨。比如,当课堂上深入剖析一个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如何凭借极致的工匠精神征服全球市场时,你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个成功故事,更是对欧洲市场对品质、契约精神和长期主义偏好的深刻理解。当教授引导大家探讨拉美市场的消费信贷模式时,你看到的也不再是简单的市场机遇,而是其背后复杂的社会结构、信用体系和文化习惯。这种洞察力,让你在面对海外客户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推销员,而是一个能够理解对方痛点、提供深度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你谈论的不再仅仅是“我的产品有多好”,而是“我的产品如何帮助你在你的市场取得成功”。
如果说知识是弹药,那么人脉就是将弹药精准投送到目标的发射系统。长江商学院的EMBA项目汇聚了各行各业的精英,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能量巨大的资源池。但这绝非简单的“同学录”或社交俱乐部,它是一个基于共同学习经历和高度信任的“价值共同体”。将这个网络转化为海外订单,需要有意识地进行“链接”与“激活”。
首先,你的同学可能就是你进入某个陌生市场最直接的桥梁。一位从事智能家居的同学,可能他的另一位同学正在海外做地产开发,一次深入的交流,就可能促成一个大型社区的智能化改造项目。一位做高端纺织面料的企业家,通过一位从事时尚品牌管理的同学,或许就能直接对接上欧洲顶级的设计师工作室。这种基于信任的内部推荐,其效率和成功率远非传统的陌生拜访可比。更重要的是,这个网络是动态且持续扩大的,通过校友会和各种俱乐部活动,你能链接到往届、不同校区乃至全球的校友资源。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如何利用这个网络,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简单的路径图:
资源类型 | 转化路径 | 潜在成果 |
同学(产业链上下游) | 项目合作探讨、内部推荐、资源互换 | 直接获得订单、找到关键供应商或合作伙伴 |
教授(行业专家/顾问) | 针对性的市场进入战略咨询、引荐海外学术或商业资源 | 规避重大决策风险、精准定位目标市场 |
校友(遍布全球) | 通过校友会联系,获取本地市场的一手信息、法律税务咨询、渠道对接 | 快速建立本地化销售网络,降低试错成本 |
正如一位校友所分享的:“我之前想进入东南亚市场,两眼一抹黑。后来在校友群里问了一句,马上就有三位在当地做生意的学长联系我,从公司注册到用工政策,再到第一个经销商的介绍,几乎是一站式解决了我的所有难题。这种支持,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全球视野”并非空洞的口号,它由一系列硬核的商业知识模块支撑,如《全球化战略》、《跨文化管理》、《国际金融》与《全球供应链》等。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海外订单的获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能让你从“凭感觉”出海,转向“按地图”航行。
例如,在《全球化战略》课程中,你学到的不仅仅是“全球化”与“本地化”的理论区别,更是如何根据自身产品的特性、目标市场的成熟度和竞争格局,选择最合适的进入模式。是选择成本最低的直接出口?还是能更好适应本地市场的合资建厂?亦或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直接投资?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能从根本上决定你海外业务的成败。同样,《国际金融》课程中关于汇率风险管理的知识,能让你在与欧洲客户签订一份为期一年的供货合同时,通过运用远期外汇合约等工具,锁定利润,避免因汇率波动而“辛辛苦苦干一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窘境。
这种知识赋能,最终会体现在你的商业计划书、谈判策略和风险控制预案中。当你与海外大客户谈判时,你能够有理有据地阐述你的定价策略(基于对当地市场购买力的分析)、你的交付方案(基于对全球供应链的优化)以及你的售后服务承诺(基于对跨文化沟通的理解)。这种专业性本身,就是赢得信任、拿下订单的最强武器。它向对方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与你合作,是可靠且专业的。
产品出海,本质上是品牌出海。一个成功的全球品牌,必然是一个会讲故事的品牌。而“全球视野”赋予你的,正是用对方听得懂、能共情的语言,讲述你的品牌故事的能力。这远不止于将中文广告语翻译成英文那么简单,它要求你深刻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内核、价值观和消费心理。
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内外,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教授、同学的深度交流,本身就是一场宝贵的“文化预演”。你会了解到,在中国市场被视为“性价比”的优势,在某些发达国家市场可能会被解读为“廉价”;在中国被推崇的“集体奋斗”故事,在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中可能需要调整为“成就梦想”的叙事。这种细微但关键的差别,决定了你的品牌能否被接纳。
因此,将“全球视野”转化为订单,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重塑你的品牌叙事。你需要问自己:我的品牌代表了什么普世价值?是创新、是环保、是健康,还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然后,将这个核心价值,用符合当地文化习惯的视觉、文字和故事包装起来。例如,一个主打天然有机的食品品牌,在面向欧洲市场时,可以强调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对可持续农业的贡献,这会比单纯宣传“口感好”更能触动当地消费者的心弦。当你的品牌能够与当地文化产生共鸣时,订单便会随之而来,因为它不再是一次简单的交易,而是一种价值观的认同。
全球市场充满机遇,也遍布暗礁。“全球视野”的另一半,是识别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一个成熟的企业家,不仅要看到哪里有金矿,更要看清去金矿的路上有哪些陷阱。这些风险可能包括:
在EMBA课程中,通过对大量失败案例的复盘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企业家能够建立起一套系统性的风险评估框架。这种前瞻性的思考,能让你在业务布局时更有弹性。比如,在意识到单一市场风险后,你可能会主动采取“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同时开拓北美、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在了解到欧盟对环保标准日益严苛的趋势后,你会提前对生产线进行绿色升级,从而将潜在的合规壁垒,转化为领先于竞争对手的“绿色通行证”。这种化风险为机遇的能力,正是“全球视野”含金量的最佳体现。它保证了你拿到的海外订单,是高质量、可持续且真正能带来利润的订单。
综上所述,将长江商学院EMBA获得的“全球视野”转化为真实的海外订单,是一个从内到外、从认知到行动的完整闭环。它始于洞察力的提升,让你能看透市场的表象,抓住本质需求;接着,通过激活人脉网,为你的产品找到最合适的敲门砖和领路人;然后,运用系统化的商业知识,为你的出海之路制定精准的战略和战术;再通过构建能够引发文化共鸣的品牌故事,赢得海外客户的心;最后,凭借风险前瞻的能力,确保你的全球化航程行稳致远。
这趟旅程,无疑是对企业家综合能力的终极考验。长江商学院提供的,是一张详尽的航海图、一个坚固的罗盘和一群可以信赖的同航者。但最终,能否驾驶着自己的商业巨轮,穿越风浪,抵达充满机遇的新大陆,还需要每一位企业家亲自掌舵,将视野的广度,一步步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现实高度。未来的商业竞争,不再是单一维度的比拼,而是在全球格局下,认知、资源与执行力的全方位较量。而这,正是这段学习经历所能赋予你的、最宝贵的财富。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