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我,在长江商学院读EMBA期间,做过最“疯狂”的一件事是什么?我的答案或许会让他们有些意外。这件“疯狂”的事,不是戈壁挑战赛上力竭前的坚持,不是某个深夜为了一个案例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更不是酒过三巡后许下的豪言壮语。它是一个安静的决定,一个在外界看来极度不理智、甚至有些“自毁前程”的商业决策——我卖掉了自己一手创办、正值鼎盛、每年能带来稳定千万级利润的公司。
这个决定,在当时的朋友圈、家人圈和商业伙伴圈里,无异于引爆了一颗重磅炸弹。所有人都认为我疯了。然而,只有我自己清楚,这个看似最“疯狂”的举动,恰恰是EMBA学习赋予我的、最深刻也最理智的蜕变。
在踏入长江商学院的校门之前,我的人生轨迹堪称是许多人眼中的“范本”。三十多岁,拥有一家经营了近十年的公司,主营业务是传统的零部件制造。凭借着行业早期的红利和自己多年来的苦心经营,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区域内的“隐形冠军”,现金流充裕,业务模式成熟,团队稳定。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处理一些常规事务,见见重要的客户,剩下的时间则可以享受生活,打打高尔夫,陪陪家人。这种生活,安逸、体面,充满了确定性。
然而,内心深处,一种难以名状的焦虑和空虚却在悄然滋生。我能清晰地看到公司未来五到十年的天花板,它就像一个透明的罩子,虽然暂时不会对生存构成威胁,却牢牢地限制了所有的想象空间。我感觉自己不像一个创业者,更像一个守成者,一个被困在自己亲手打造的“舒适区”里的“高级经理人”。这种状态,对于一个骨子里依然渴望创造和突破的人来说,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煎熬。
正是带着这种困惑,我走进了EMBA的课堂。我原本的期待,是学到一些更高级的管理工具,或许能让我的公司利润再上一个台阶。但我万万没想到,这里的学习,给我带来的不是“术”层面的优化,而是“道”层面的颠覆。它没有给我答案,却给了我一把锤子,让我有勇气亲手敲碎那个禁锢我的罩子。
“疯狂”的种子,是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和同学圈里被种下并浇灌长大的。这里是一个奇特的能量场,它会重塑一个人的认知框架,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事业和世界。这种重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课程的认知颠覆和同学的同侪激励。
一方面,课程内容彻底刷新了我的商业认知。当教授在课堂上讲授“颠覆式创新”理论,剖析那些被时代淘汰的巨头企业时,我看到的不再是遥远的商业案例,而是自己公司的影子。当“第一性原理”被反复提及,要求我们穿透现象看本质时,我开始反思:我所从事的行业,其本质需求是什么?未来的终局会是怎样?而长江商学院一直强调的“取势、明道、优术”,更是让我醍醐灌顶。“优术”我已经做到了极致,但“取势”和“明道”呢?我是否在一个即将落幕的趋势上,费尽心机地优化着一个终将被替代的模式?这些思考,像一把把尖刀,刺破了我过去的沾沾自喜。
另一方面,同学们的存在,则让我看到了人生与事业的无限可能性。我的身边坐着这样一群人: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超越了单纯追求利润的企业家精神。他们谈论的不是如何守住现有地盘,而是如何创造新的价值;他们焦虑的不是眼前的得失,而是未来的趋势和更大的社会责任。和他们在一起,我过去引以为傲的“稳定”和“安逸”,第一次显得如此渺小,甚至有些不思进取。那种强烈的同侪压力和榜样力量,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了多少,而在于你创造了多少。 在这个环境中,“卖掉公司去追逐一个更大的梦想”这种想法,不再是“疯狂”,反而成了一种值得尊敬的“勇敢”。
做出决定是一瞬间的勇气,而执行决定则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修行。卖掉公司的过程,充满了各种拉扯。有来自内部员工的不解和挽留,有来自家人的担忧和劝阻,更有我自己无数个深夜里的自我怀疑。但我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我知道,如果不迈出这一步,我的人生将在可预见的轨道上滑行至终点,那不是我想要的。
我将目光投向了一个与我过去经验毫无关联,却代表着未来的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的健康管理。这是一个典型的“从零到一”的过程。我不再是那个发号施令的老板,而是一个需要从头学习代码、学习算法、学习医学知识的“小学生”。我拜访了上百位行业专家、医生和潜在用户,吃了无数次闭门羹。资金的压力、技术研发的瓶颈、市场的不确定性,每一项都足以让人崩溃。那段时间,我瘦了二十斤,头发也白了不少。曾经的朋友们都说,我这是何苦呢?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出来折腾。
然而,这种“折腾”却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和成就感。当我带领团队攻克一个技术难题时,那种喜悦远胜于过去签下一笔大订单;当我们的产品原型获得第一批种子用户的好评时,那种满足感也远非数着银行账户里的数字所能比拟。我从一个“资源整合者”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价值创造者”。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种转变,或许下面这个表格能说明一些问题:
维度 | 之前的公司 | 现在的新事业 |
---|---|---|
行业领域 | 传统零部件制造(红海市场) | AI健康管理(蓝海市场) |
商业模式 | B2B,依赖渠道和关系,模式成熟 | B2C/B2B2C,依赖技术和数据,模式探索 |
个人角色 | 守成者、管理者、资源拥有者 | 创业者、学习者、产品经理 |
核心挑战 | 成本控制、效率优化、维持市场份额 | 技术突破、用户获取、商业模式验证 |
个人状态 | 安逸、确定,但伴随潜在焦虑 | 辛苦、不确定,但充满激情和希望 |
回过头来看,卖掉公司这个决定,无疑是我读EMBA期间,乃至整个人生中做的最“疯狂”的一件事。但今天,我可以坦然地说,这也是我做过的最正确、最理性的决定之一。正如引言中所说,这个决定的目的,是为了打破自身的成长边界,去追寻一种更有创造力、更有价值感的人生。而长江商学院的EMBA学习,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催化剂。
它告诉我,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不是守护已有的财富,而是敢于在不确定性中创造新的价值。它让我明白,最大的风险不是失败,而是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了成长的可能性。这件“疯狂”的小事,本质上是一次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义和对人生下半场的重新布局。
对于那些正在考虑或正在就读EMBA的朋友们,我的建议是:请不要仅仅把它当作一个获取知识、拓展人脉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要把它看作一个重塑自我、激发潜能的道场。请勇敢地拥抱那些让你感到不适的观点,认真地聆听那些与你背景迥异的同学的故事,大胆地去思考那些你从未想过的可能性。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也会做出一个在别人看来“疯狂”的决定。而那个决定,可能正是你通往一个更广阔、更精彩人生的起点。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