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EMBA,我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和以前的朋友圈子同频了。
2025-07-30

推开那家我们曾无数次欢聚的餐厅包间门,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喧闹,一切似乎都没变。他们聊着家长里短、明星八卦,抱怨着老板的苛刻和房价的攀升。我微笑着,试图融入,却发现自己像一个信号错位的接收器,无论如何调试,都无法清晰地接收到那些曾经让我或喜或悲的频率。那一刻,一个清晰而略带伤感的念头浮上心头:读完EMBA,我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和以前的朋友圈子同频了。

这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审视,更不是一种刻意的疏离,而是一种成长的代价,一种认知迭代后无法逆转的鸿沟。就像一艘船,在经历了更广阔海域的风暴与壮丽后,再回到熟悉的港湾,看到的风景,已然不是当初的模样。

认知维度的跃迁

在踏入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之前,我像大多数职场人一样,思考问题的模式更偏向于“执行”和“优化”。我的世界是由KPI、项目节点和部门协作构成的,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把手头的工作做得更出色,如何在一个既定的框架内解决问题。我和朋友们的交流,也大多围绕着这些“术”的层面展开:如何搞定一个难缠的客户,如何写一份让老板满意的报告,或是如何争取到下一次的晋升机会。

然而,EMBA的学习,尤其是那些顶级教授用全球化视野剖析的商业案例,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框架。我们不再仅仅讨论“怎么做”,而是开始反复诘问“为什么做”(Why)和“未来会怎样”(What if)。学习的不再是单一的技能,而是系统性思维。当地缘政治、宏观经济、产业周期、技术变革这些宏大的词汇,从遥远的新闻标题,变成课堂上与你切身相关的分析工具时,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就彻底改变了。你会开始思考,自己所在行业的五年后光景,公司战略是否符合未来的趋势,个人的职业发展如何能穿越经济周期。这种从“点”到“面”,从“战术”到“战略”的思维跃迁,是深刻且不可逆的。

当这种思维模式成为习惯后,再回到老友的饭局,就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时差感”。朋友在抱怨公司流程繁琐时,我的脑海里可能在想,这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还是组织发展阶段的必然阵痛?朋友在为抢到一个打折商品而沾沾自喜时,我可能在思考这背后的消费心理学和平台补贴策略。我并非觉得他们的关注点没有意义,只是我的大脑已经被训练得会自动跳转到另一个分析频道,一个他们或许不感兴趣,甚至觉得“想太多”的频道。这种对话的“失焦”,便是不同频的开始。

价值观念的重塑

如果说认知维度的改变是“看得更远了”,那么价值观念的重塑就是“想要的不一样了”。EMBA的同学圈子,是一群已经取得一定世俗成功,却依然在寻求突破的人。在这里,“成功”的定义被极大地拓宽了。它不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或职位的攀升,更包含了企业社会责任、个人品牌价值、行业影响力乃至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感

在和这些同学、校友的交流中,我听到的更多是关于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解决社会痛点,如何打造一个能传承百年的品牌,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结构性机会。大家对“风险”的看法也变了,不再是避之不及的猛虎,而是通往更高回报的必经之路,关键在于如何管理和对冲风险。这种环境潜移默化地重塑了我的价值观,让我开始更加看重长期主义复利效应,无论是对事业,还是对个人成长。

带着这套新的价值体系回到旧圈子,冲突感便油然而生。当朋友们津津乐道于“躺平”的舒适和“摸鱼”的技巧时,我内心涌起的不是共鸣,而是一种对生命虚耗的焦虑。当他们将人生的终极目标设定为买一套更大的房子、换一辆更豪华的车时,我并非不认同这些是美好的追求,但我会忍不住想,除此之外呢?我们能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这种对生命意义和价值实现的追求,在他们看来或许是“假大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在我这里,却是驱动我前行的核心动力。价值观的差异,是比聊天话题更深层次的鸿沟,它决定了我们对幸福的定义、对困难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想象。

时间资源的稀缺

读EMBA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对“时间”这个维度的感知变得极其敏锐。我们开始用“机会成本”来衡量每一分每一秒的投入。两年的学习,本身就是一场高强度的时间管理挑战,你必须在工作、学习和家庭之间找到一个岌岌可危的平衡。毕业后,这种习惯被保留了下来,甚至被强化了。

我开始习惯性地规划自己的时间,阅读、健身、参加行业论坛、与新圈子的朋友进行高质量的“信息餐叙”。每一次社交活动,我都会下意识地评估其“时间投资回报率”(Time ROI)。这并非冷酷的功利主义,而是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更高效率和更大价值的必然选择。与EMBA同学的一顿饭,可能就会促成一个合作项目,或者获得一个关于行业趋势的重要洞见。而参加一场漫无目的、纯粹消耗时间的KTV聚会,对我而言,其机会成本就变得异常高昂。

这种变化,在老朋友眼中,就变成了“忙”和“不合群”。他们会说:“不就是吃个饭吗,哪有那么多事?”“你现在是大老板了,看不起我们这些穷哥们了?”我百口莫辩。我无法向他们解释,我的“忙”并非应酬,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充电”和“战斗”。我更无法量化地告诉他们,放弃与他们相聚的几个小时,我可能错过了什么。下面这个简单的表格,或许能部分解释这种变化:

个人时间分配对比(周末)

活动类型 读EMBA前 读EMBA后
社交活动 朋友聚餐、KTV、打牌,时长较长,目的性弱 行业交流、校友活动、主题餐叙,时长可控,目的性强
个人提升 偶尔看书、看电影 系统性阅读、在线课程、健身、复盘思考
信息获取 社交媒体、新闻APP 深度研报、专业书籍、高质量信息社群
休闲方式 长时间“葛优躺”、刷短视频 冥想、陪伴家人、高质量的亲子活动

当时间的颗粒度被重新定义,当每一刻都被赋予了不同的价值权重,与那些时间观念依然停留在“消磨”和“打发”阶段的朋友,自然就渐行渐远了。

社交圈层的变迁

社会学的“同质性原则”(Homophily)指出,人们倾向于与和自己相似的人交往。读完EMBA,我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核心社交圈的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并非我主动选择“抛弃”谁,而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

长江商学院强大的校友网络,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高质量的社交平台。在这个圈子里,大家有着相似的认知水平、共同的“商业语言”和相近的价值观。交流变得极其高效,我们可能用三言两语就能点透一个复杂的商业问题,因为彼此都共享着同样的底层知识框架。在这里,我能获得最前沿的行业信息,找到最合适的合作伙伴,也能在遇到困惑时,得到过来人的真诚建议。这是一个相互赋能、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

相比之下,与老朋友的交往,更多地变成了单向的情感慰藉和信息输出。他们向我倾诉烦恼,我尽力倾听,但我的困惑与挣扎,他们却很难理解。我谈论的商业模式、股权架构,对他们而言如同天书。久而久之,为了不让彼此尴尬,我开始在他们面前“隐藏”自己的一部分,只聊一些安全、轻松的话题。但这种刻意的“向下兼容”,让我感到疲惫,也让友谊变得不再纯粹。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提出的“邓巴数”理论认为,一个人能维持的稳定社交关系数量是有限的。当一个新的、更高维度的圈子占据了你大部分的精力时,原有圈子的淡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结语:接受成长,管理温情

总而言之,“无法与以前的朋友圈子同频”,是个人在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认知与价值重塑后的必然结果。它源于认知维度的跃迁,让我们从看“树木”变为看“森林”;源于价值观念的重塑,让我们从追求“小确幸”变为探索“大意义”;源于时间资源的稀缺,让我们对每一刻的投入都进行审慎评估;也源于社交圈层的自然变迁,让我们被吸引到能产生更高共鸣和价值的群体中去。

认识到这一点,并非是为了斩断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这种“不同频”不是谁的错,它只是成长的轨迹在我们身上刻下的不同印记。面对这种状况,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做的是:

  • 接受与和解:首先要接受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成长的“副作用”,不必为此过分自责或感伤。与自己和解,也与这段变化中的关系和解。
  • - 分层管理,保留温情:不是所有的朋友都需要“同频”。EMBA的同学是事业上的战友,可以共商战略;而发小、老友,则是情感的港湾,可以共享回忆。不要强求他们在认知上与你同步,保留那份纯粹的、基于共同记忆的温情,在他们需要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 成为桥梁,而非壁垒: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分享一些你的见闻和思考,潜移默化地为他们打开一扇窗。而不是用专业的术语和他们听不懂的逻辑,在彼此之间筑起高墙。

读EMBA的初衷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而一个真正“更好”的自己,应该有能力去处理这种成长带来的复杂情感和人际关系变化。这条路或许有些孤独,但它通向一个更开阔、更自主的人生。而那些曾经同行的朋友,即使航向不同,他们也是我们人生航程中,不可磨灭的温暖坐标。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