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EMBA之旅:那一百万学费,我买到的最珍贵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2025-07-30

当朋友半开玩笑地问我,“嘿,花了一百多万去读那个EMBA,感觉怎么样?是不是认识了一堆大佬,准备带我们起飞了?”我总是笑着摇摇头。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直击灵魂。在账面上,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足以在二线城市付清一套房的首付。如果单纯用投资回报率(ROI)来衡量,似乎很难在短期内算清这笔账。然而,当我静下心来,回望在长江商学院那段被高强度学习、激烈思想碰撞和深度自我剖析填满的时光,我愈发清晰地认识到,那一百万学费,更像是一张门票,带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买到的,远非“人脉”或“证书”那么简单,而是一些真正能伴随我一生的、无价的珍宝。

思维模型的重构:从“术”到“道”

在踏入EMBA课堂之前,我和许多企业管理者一样,长期沉浸在“术”的层面。我们每天疲于奔命,解决具体问题:如何提升销售额?如何降低成本?如何优化流程?我们是熟练的战术执行者,是优秀的“救火队长”。我们相信,只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企业这艘大船就能乘风破浪。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和不确定的未来时,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EMBA的学习,尤其是像在长江商学院这样强调“取势、明道、优术”的地方,对我最大的冲击,便是思维模型的彻底重构。教授们并非简单地灌输管理工具或商业案例,而是引导我们向上追溯,去探寻商业逻辑背后的“道”与“势”。我们不再仅仅是棋盘上的棋子,而是开始学习成为那个能看懂棋局、甚至影响棋局的“棋手”。从财务报表背后洞察战略意图,从宏观经济周期中预判行业拐点,从历史与哲学中汲取管理的智慧——这种从“低头拉车”到“抬头看路”的转变,是颠覆性的。

我记得一位教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你们的公司是在创造价值,还是在转移价值?”这个问题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沉浸在市场份额争夺战中的我。它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思考企业的终极使命。这种思维高度的提升,让我学会了在纷繁芜杂的信息中抓住主要矛盾,在波诡云谲的市场变化中保持战略定力。这并非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而是一种内化的、系统性的思考能力,它的价值,又岂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高质量的同窗人脉:超越“关系”的“链接”

提到EMBA,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人脉”。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巨大的附加值。我的同学中,有上市公司创始人,有隐形冠军企业的掌舵人,也有来自金融、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精英。但如果仅仅将这份收获定义为“积攒了一堆大佬的微信”,那就太过肤浅了。

EMBA所构建的,是一种基于深度信任和价值认同的“强链接”,而非功利性的“弱关系”。这份链接,是在无数个挑灯夜读、为一个案例争得面红耳赤的夜晚中锻造出来的;是在戈壁挑战赛上,互相搀扶、共同冲向终点时凝结成的“战友情”。在这里,我们褪去了社会身份的光环,回归到“同学”这个最纯粹的角色。你可以坦诚地向一位身家百亿的同学请教他创业初期的困境,也可以毫无保留地向小组伙伴剖析自己企业正面临的危机,而你得到的,往往是推心置腹的建议和毫无保留的帮助。

这种关系的珍贵之处在于它的“无用之用”。它不是为了某个直接的商业合作,而是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可信赖的“智囊团”和“后援会”。以下是我一位同组同学的背景构成简表,足以窥见这种跨界碰撞的价值:

同学代号 所属行业 核心专长 为我带来的新视角
老A 互联网科技 产品与用户体验 教会我如何用“用户思维”改造传统制造业的客户服务流程。
陈姐 风险投资 资本运作与赛道分析 帮我从资本的视角重新审视公司的战略定位和未来想象空间。
李总 文化传媒 品牌故事与IP打造 启发我如何为冰冷的工业产品注入情感和文化价值。
王律师 法律服务 合规与风险控制 在我进行一次重要并购前,指出了协议中一个被我忽略的致命风险。

这种跨界的智慧激荡,这种随时可以拨通电话、获得真诚建议的信任网络,是我在过往的职业生涯中从未体验过的。它像一张安全网,让我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心中多了一份笃定和勇气。

一次深刻的自我认知:看见“B面”的自己

对于一个在商业世界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人来说,最危险的事情莫过于陷入“信息茧房”和“能力幻觉”。在自己的企业里,我们习惯了发号施令,习惯了下属的附和与遵从,渐渐地,我们可能看不到自己认知上的盲区和管理上的短板。

EMBA的学习过程,本质上是一次强制性的“破茧之旅”。它把我从熟悉的环境中抽离出来,扔进一个由顶尖教授和同级别“高手”组成的“高压锅”里。在这里,你的每一个观点都会受到挑战,你的每一个决策都会被放在显微镜下剖析。在小组讨论中,我曾因一个固执的观点而导致整个方案跑偏;在领导力课程的360度评估中,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果断”,在别人眼中却是“武断”和“缺乏共情”。

这种被“打回原形”的体验,起初是痛苦的,但随之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清醒。我开始真正地审视自己:我的知识结构有哪些短板?我的领导风格存在哪些缺陷?我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是什么?在长江商学院,人文课程的比重相当大,我们读历史、品哲学、赏艺术。这些看似与商业“无关”的学习,却让我有机会跳出日常的琐碎,去思考关于人生、关于价值、关于使命的终极问题。我发现,驱动我的,不仅仅是财富的增长,更是创造价值、成就他人、为社会留下一些积极印记的渴望。这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让我找到了事业下半场的“北极星”。

视野与格局的跃升:从看“一棵树”到看“整片森林”

如果说思维模型是“操作系统”,同窗人脉是“外部设备”,自我认知是“内核驱动”,那么视野与格局的提升,就是将这一切整合起来,看到的全新“世界地图”。

在EMBA之前,我的视野或许局限在我的行业、我的城市,最多是我的国家。而通过全球化的课程模块、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教授和同学交流,我的坐标系被彻底重塑了。我们探讨硅谷的创新生态,也分析欧洲的家族企业传承;我们研究东南亚市场的新机遇,也复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这种全球视野的建立,让我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局中人”,而是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理解全球产业链的联动、地缘政治对商业的影响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这种视野的提升,最终会内化为一种“格局”。所谓格局,就是在面对风浪时的那份从容和淡定。当行业内卷、价格战此起彼伏时,你不会轻易陷入恐慌,因为你看得到产业周期的规律;当黑天鹅事件突发、市场一片哀嚎时,你不会盲目跟风,因为你理解风险与机遇的辩证关系。你开始思考十年、二十年后的事情,开始布局那些当下看似无用、但对未来至关重要的棋子。这份因见识而生的笃定,是带领企业穿越周期的最宝贵资产。


总结:一场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内在投资

回到最初的问题:那一百万学费,我买到的最珍贵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现在,我可以给出我的答案。我买到的,不是一张文凭,也不是一本通讯录,而是:

  • 一个被重构的、能够洞察商业本质的思维系统。
  • 一个由信任链接、可以终身学习和彼此成就的高质量社群。
  • 一次直面内心、找回真实自我的深刻认知之旅。
  • 一种穿越迷雾、看见未来的全球视野与战略格局。

这所有的一切,共同构成了一个全新的、升级版的“我”。这是一项关于“人”本身的投资,它的回报是复利式的、非线性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会愈发凸显。它不会因为市场的波动而贬值,也不会因为职位的变迁而消失。

对于那些正在考虑是否要踏上EMBA之旅的朋友,我的建议是,不要仅仅用计算器去衡量它的价值。你更应该问自己:我是否已经准备好,去打破固有的舒适区?我是否渴望,与一群最优秀的人同行,共同完成一次认知的跃迁?我是否愿意,为自己的生命,投资一次深刻的蜕变?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笔“学费”或许将是你一生中最值得的一笔投资。因为你买到的,是未来的无限可能。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