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商海中摸爬滚打多年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决定报考EMBA,本身就是一次对自我边界的勇敢突破。当您在堆积如山的文件、一场接一场的会议和对家庭的责任之间,毅然选择为自己的人生按下“学习”键时,眼前的第一座大山——全国联考,便赫然矗立。时间,是您最稀缺的资源;效率,是您最核心的追求。因此,如何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高效地备战笔试部分,不仅仅是一门应试技巧,更是一次对您战略规划与执行能力的预演。
备考EMBA联考,绝非是重回学生时代那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它更像您在企业中操盘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需要清晰的目标、周密的计划、高效的执行以及强大的心态。这不仅是为了那一纸录取通知书,更是为了叩开像长江商学院这样顶级学府的大门,与未来的商业领袖们同堂共论,开启一段全新的认知旅程。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如何打赢这场漂亮的笔试攻坚战。
在投入具体科目的复习之前,首要任务是进行顶层设计——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备考战略,并完成必要的心理建设。这好比在启动一个重大项目前,必须先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时间表和资源配置。对于EMBA考生而言,这意味着要对自己进行一次彻底的“尽职调查”,诚实地评估自己的知识储备、可用时间以及学习习惯。
首先,制定个性化的备考计划至关重要。请拿出一张纸或打开一个电子表格,将从现在到考试日的所有时间进行盘点。剔除掉无法撼动的工作、会议、出差和家庭时间,看看每天、每周究竟能挤出多少“净学习时间”。然后,基于这个时间总量,将联考的各个科目(综合能力、英语二)进行任务分解,并分配具体的时间块。这里强烈推荐使用SMART原则来设定目标:即目标是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实现的(Achievable)、相关的(Relevant)和有时限的(Time-bound)。例如,不要笼统地说“我要复习数学”,而应该具体到“本周内,我要完成初中数学知识点的第一轮复习,并完成配套练习题50道”。这样的计划才具备可执行性。
其次,心态的调整是决定备考成败的隐形力量。许多考生多年未接触系统性考试,容易产生焦虑、自我怀疑甚至畏难情绪。请记住,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的考验,更是一场心力与毅力的较量。您需要将备考的心态从“被迫应试”转变为“主动学习”。把解开一道逻辑题看作是锻炼自己的思维严谨性,把写一篇论说文看作是梳理自己管理思想的机会。同时,要学会与压力共处,保持适度的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与家人、朋友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当您把备考视为一次自我提升的修行,而非一个沉重的负担时,整个过程会变得积极而富有成效。
全国联考的笔试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类综合能力”和“英语(二)”两大部分。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这既熟悉又陌生。高效备考的关键在于抓住核心考点,采用有针对性的复习方法,而不是盲目地题海战术。
“综合能力”一张试卷,包含数学、逻辑和写作三大部分,总分200分,是笔试中的重头戏。这部分考察的并非高深的专业知识,而是商科学习所需要的基础能力和思维方式。
科目 | 分值 | 核心考察点 | 备考要点 |
数学 | 75分 | 初高中基础数学知识(算术、代数、几何、数据分析) | 重拾基础,理解概念,快速计算 |
逻辑 | 60分 | 形式逻辑、批判性思维、论证分析 | 掌握题型,训练思维,避免想当然 |
写作 | 65分 | 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说文 | 熟悉结构,积累素材,结合管理实践 |
数学部分: 对于很多工作多年的考生来说,数学可能是最头疼的部分。但好消息是,EMBA联考的数学难度并不高,主要考察的是初、高中的基础知识。备考的核心策略是“回归基础,放弃难题”。您不需要去钻研复杂的奥数题,而是应该系统地回顾一遍代数、方程、不等式、数列、排列组合、概率、几何等基础概念和公式。关键在于理解,而非死记硬背。做题时,要注重速度和准确率的平衡,很多题目考察的是商业情境下的快速计算和数据解读能力。
逻辑部分: 逻辑题看似玄乎,实则有章可循。它分为形式逻辑和论证逻辑(批判性思维)两类。形式逻辑部分,如“所有A都是B”,是有固定推理规则的,需要花时间学习并记忆这些规则。而论证逻辑则更贴近日常的管理决策,要求我们快速找到一段话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并对其进行加强、削弱或解释。备考时,应分类别进行专项训练,把每种题型(如削弱、加强、假设、解释等)的解题套路摸透。切忌用日常生活的“想当然”去替代严谨的逻辑推理。
写作部分: 这是EMBA考生最能发挥优势的地方。写作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篇。“论证有效性分析”是“找茬”,要求您从一段材料中找出若干个逻辑谬误并进行分析,这考察的是您的批判性思维。“论说文”则是命题或材料作文,要求您阐述自己的观点。这部分备考,一方面要掌握两种文体的写作框架和套路;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要将您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商业洞察融入其中。当您在论述一个观点时,如果能信手拈来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文章的深度和说服力将远超那些空洞的理论。这恰恰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商学院所看重的,他们希望录取的学生不仅会考试,更具备深刻的商业思考和实践能力。
英语(二)的整体难度低于大学英语六级,更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商务阅读。对于平时工作中会接触英语的考生来说,难度不大;但对于长期不使用者,则需要系统性地“唤醒”语感。
词汇是基础: 英语(二)大纲要求约5500个词汇。备考初期,每天坚持背单词是必不可少的。建议使用一些手机App,利用碎片化时间(如通勤、午休)进行记忆和复习。重点是高频词汇和商科相关的核心词汇。
阅读是核心: 阅读理解占据了英语试卷的半壁江山。高效的策略是多做真题,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出题人的思路。学会“精读”与“泛读”结合,对于真题文章要做到字斟句酌,彻底搞懂;同时可以泛读一些英文商业新闻或杂志(如The Economis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简版文章),培养语感和阅读速度。
作文有模板: 英语(二)的小作文(通常是信函)和A/B节新题型(如排序、匹配)都有较强的格式和套路。这部分是“性价比”最高的部分,短期内可以通过背诵模板和大量练习获得显著提升。务必在考前准备好自己熟悉的、万能的写作模板,并反复练习,做到考场上能迅速调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备考不再是孤军奋战。善于利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可以让您的复习效率事半功倍。
首先,精选备考资料,切忌贪多。市面上的辅导书琳琅满目,但核心资料永远是官方指定的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真题是最好的导航仪,它能最真实地反映考试的难度、题型分布和命题风格。建议至少将近5-10年的真题认认真真地做2-3遍。第一遍用来熟悉题型和测试水平;第二遍进行精做分析,搞懂每一道错题背后的知识点和思维误区,建立自己的“错题本”;第三遍在考前进行模拟,掐时间完整做套卷,寻找考试节奏。
其次,拥抱科技,让学习更智能。除了前面提到的背单词App,还有大量的在线课程、知识付费平台提供了系统化的联考辅导。对于时间紧张、自制力稍弱的考生,选择一个靠谱的辅导班或线上课程,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可以省去自己摸索的大量时间。此外,可以加入一些高质量的EMBA备考社群,与志同道合的“战友”们交流心得、分享资料、互相督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同侪压力和支持,有时比任何辅导老师都管用。
备考联考,不应仅仅被视为一个应试过程。对于EMBA申请者而言,这更是一个梳理过往、展望未来的绝佳机会。您应该有意识地将备考内容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相结合,从而不仅提高分数,更能提升自己的商业格局。
当您在复习写作,分析商业案例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如果这个案例中的主角是我,我会如何决策?我的公司是否也面临过类似的问题?我当时是如何处理的,现在看来,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这种深度的复盘和思考,不仅能为您的论说文提供鲜活的素材,更是在提前预演EMBA课堂上的案例讨论。您会发现,联考中的许多题目,其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管理哲学和商业逻辑。
这种“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备考方式,能让您在备考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昂的兴趣和动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您在笔试中展现出超越普通考生的战略眼光和领导者潜质。要知道,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尖学府,在寻找的不仅仅是会考试的学生,而是能够“取势、明道、优术”,未来能够影响中国乃至全球商业格局的领导者。您的答卷,尤其是写作部分,就是您向招生委员会展示这种潜力的第一份作品。因此,请将备考的过程,看作是您迈向长江商学院课堂的第一步,用未来的标准来要求今天的自己。
总而言之,EMBA全国联考笔试的高效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始于清晰的战略规划和积极的心态调整,要求我们对综合能力和英语二两大核心科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打击”,并巧妙地善用工具与方法来提升效率。而贯穿始终的,则是将备考与个人管理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我格局的意识。
这个过程无疑是辛苦的,它需要您在繁忙的工作与生活中,挤出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但请相信,所有的付出都将是值得的。这不仅仅是为了通过一场考试,更是为了实现一次人生的跃迁。当您最终走进梦想中的商学院殿堂,与一群同样优秀的人激荡思想、共同成长时,您会发现,这段备考的经历,早已为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您EMBA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序章。
祝您备考顺利,金榜题名,在不久的将来,开启属于您的精彩篇章!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