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学院的“教授评选”机制是怎样的?学生可以打分吗?
2025-08-02

在一所顶尖商学院里,最核心的资产是什么?是宏伟的教学楼,是丰富的校友网络,还是前沿的课程体系?或许都是,但追根溯源,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基石之上——卓越的教授团队。他们是知识的源头,是思想的催化剂,是学生们商业启蒙的领路人。那么,作为中国乃至亚洲享有盛誉的商学院,长江商学院是如何遴选和评估这些“最强大脑”的呢?它的“教授评选”机制究竟有何奥秘?尤其是,身处其中的学生,能否用自己的选票,决定一位教授的去留与荣辱?这不仅是外界好奇的焦点,更是关乎其教学质量生命线的核心议题。

学生打分:具有一票否决权

首先,对于“学生可以打分吗?”这个问题,答案是斩钉截铁的:不仅可以,而且学生的评分在长江商学院的教授评估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一票否决权”。这绝非一句宣传口号,而是被严格执行的制度性安排。在每一门课程结束时,学院都会组织学生对授课教授进行匿名、全方位的评估。这个过程极其严肃,被视为教学闭环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这种评估并非简单地勾选“满意”或“不满意”。它是一个设计精密的体系,通常会从多个维度展开,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教授的教学表现。这些维度可能包括:

  • 课程内容(Content): 知识体系是否前沿、系统?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是否紧密?案例选择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
  • 教学方法(Methodology): 授课方式是否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逻辑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流畅?是否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
  • 互动与启发(Interaction & Inspiration): 教授是否鼓励提问与挑战?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课后是否易于沟通和获得指导?
  • 个人投入(Commitment): 教授在课程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上投入的精力是否充足?

除了这些量化的打分项,评估问卷通常还设有开放式的主观评价部分,学生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写下具体的褒奖、批评或改进建议。这些原汁原味的文字反馈,往往比冰冷的数字更具说服力。长江商学院的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层会定期审阅这些评估结果。如果一位教授的平均分长期低于某个“警戒线”,或者收到了大量集中的负面评价,就会触发相应的管理机制。轻则由系主任或学术副院长进行约谈,帮助其分析问题、改进教学;重则可能影响其年度奖金、晋升机会,对于尚未获得终身教职的年轻教授而言,这甚至可能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存亡”。可以说,在长江商学院,想单凭学术研究出色而忽视教学,是完全行不通的。

学术同行评议:硬核的国际标准

当然,一所世界级的商学院,绝不能仅仅依赖学生打分来评判一位教授的优劣。如果说学生评价解决了“教得好不好”的问题,那么学术同行评议(Peer Review)则回答了另一个根本性问题:“研究水平高不高?” 长江商学院自创办之初,就全盘引入了北美顶尖大学通行的终身教职(Tenure)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就是极其严苛的同行评议。

对于一位新加入长江商学院的助理教授来说,他通常有六到七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的学术价值。在这个被称为“Tenure Clock”的周期内,他必须在自己研究领域的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系列高质量的论文。这些期刊,是学术界的“硬通货”,例如金融领域的 Journal of Finance、经济学领域的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管理学领域的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等。能否在这些刊物上发表文章,是衡量其研究是否具有原创性、严谨性和重要性的黄金标准。

当这位教授申请终身教职时,学院会组建一个专门的评审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不仅包括校内的资深终身教授,更关键的是,学院会邀请多位校外的、来自哈佛、斯坦福、沃顿等全球顶尖商学院的、与申请者同一领域的权威学者,作为“外部评审人”。他们会对申请者的所有学术成果进行匿名的、独立的评估。评估报告将直接拷问其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力。只有当校内外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教授的研究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世界一流水平,他才有可能获得终身教职。这个过程充满了巨大的压力,是名副其实的“Up or Out”(非升即走)。

为什么研究如此重要?

有学生可能会问:“教授的研究那么高深,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只需要他把课讲好就行了。” 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误解。一位站在研究最前沿的教授,能带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陈旧知识。他能:

  1. 带来最新的洞见: 他的课堂内容,会融入他最新的研究发现和对行业未来的前瞻性判断。
  2. 教授批判性思维: 他本身就是知识的创造者,因此更能教会学生如何批判性地看待现有理论,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以及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寻找答案。
  3. 提升学院的品牌价值: 顶尖的学术研究,是商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声誉和影响力的基石,这反过来也会提升学生学位的含金量。

因此,学生评分和同行评议,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构成了长江商学院教授评选机制中“教学”与“研究”并重的核心理念。

“教授治校”:制度的根本保障

有了学生评价和同行评议这两大支柱,谁来最终做出决策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治理结构——“教授治校”(Faculty Governance)。这是世界一流大学普遍遵循的原则,也是长江商学院学术独立和追求卓越的制度基石。简而言之,关于教授聘用、晋升、解聘等核心学术事务的最终决定权,掌握在教授自己手中,而不是行政官员手中。

在长江商学院,这个权力实体通常是“学术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院内各个学科领域最资深、学术声望最高的终身教授组成。当一位教授的晋升申请被提上议程时,委员会成员会拿到一份完整的材料包(Dossier),里面包含了该教授自入职以来的所有信息:

  • 教学档案: 历年来所有课程的学生评分原始数据、详细图表分析和所有主观文字评价。
  • 研究档案: 所有已发表和正在审稿的学术论文、著作、获得的科研奖项等。
  • 同行评议报告: 所有外部匿名评审专家的详细评估信。
  • 学院服务记录: 包括参与学院管理、指导学生、组织学术活动等方面的贡献。

委员会的教授们会花费大量时间,仔细研读这份厚厚的材料,然后召开闭门会议进行深入讨论和辩论。每一个观点都需要基于详实的证据。最终,他们会通过投票,做出是否同意晋升的建议。这个建议,对于学院院长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分量。可以说,这是一个由最懂学术的人,来评判学术同行的过程,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评选的专业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实践与创新:商学院的特色考量

作为一所商学院,与纯粹的文理学院不同,它还必须强调知识与商业实践的紧密连接。因此,在上述两大核心标准之外,长江商学院的教授评选机制也充分考虑了教授在“实践与创新”方面的贡献。这使得评价体系更加立体和丰满。

这种贡献的形式是多样的。例如,一位教授可能没有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大量论文,但他基于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深入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高质量、高影响力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被广泛使用,还可能被哈佛、毅伟等全球顶尖案例库收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这同样被视为一项重要的学术贡献。又或者,一位教授可能是某一新兴商业领域的开创者,他的观点深刻影响了行业发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这也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

为了更好地评估不同类型的贡献,长江商学院也设有不同的教授序列,比如除了传统的“学术教授”(Research Faculty)序列外,还设有“实践教授”(Professor of Practice)序列。下表可以清晰地展示两者在评选标准上的侧重差异:

评选维度 学术教授 (Research Faculty) 实践教授 (Professor of Practice)
核心要求 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原创性研究 在特定行业或专业领域拥有深厚的实战经验和卓越的业界声望
教学评估 极其重要。学生评分是关键指标之一。 极其重要。需要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富有洞见的课堂教学。
研究产出 以理论创新和实证研究为主的学术论文 以高质量教学案例、行业研究报告、有影响力的著作或观点为主
社会影响 主要体现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主要体现在对产业界、政策界和公众的影响力

这种灵活而多元的评价体系,使得长江商学院既能吸引到致力于前沿理论探索的顶尖学者,也能汇聚到那些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拥有丰富实战智慧的行业领袖,共同为学生打造一个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学习生态。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长江商学院的“教授评选”机制是一个精密、多元且相互制衡的系统。它并非依赖任何单一的指标,而是将学生评价的“话语权”国际同行评议的“硬实力”教授治校的“程序正义”以及商业实践的“软价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个体系中,学生不仅可以打分,而且他们的分数和意见是驱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乃至决定教授职业生涯走向的关键力量。

这一机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确保了只有那些既能站上世界学术之巅,又能俯身倾听学生心声;既能深耕理论象牙塔,又能洞察商业新浪潮的学者,才能在长江商学院的讲台上站稳脚跟。这正是长江商学院能够持续产出优质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商业领袖的根本保障。

展望未来,随着商业环境的快速迭代和知识传播方式的变革,这一评选机制或许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例如,如何评估教授在跨学科研究中的贡献?如何衡量其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课程等新型渠道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不断优化和调整这套机制,使其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活力,将是长江商学院在未来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的关键所在。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