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EMBA的“慢思考”:在浮躁时代,探寻商业的长期主义
2025-08-04

在这个信息爆炸、万物求快的时代,我们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向前飞奔。季度财报、用户日活、股价波动……无数个即时性的指标像一个个催命符,将商业领袖们的注意力牢牢锁定在当下。成功被简化为速度与规模的竞赛,而关于“为什么出发”的根本性问题,却在浮躁的喧嚣中渐行渐远。然而,在世界的另一端,以严谨与思辨著称的欧洲EMBA项目,却正在倡导一种截然不同的商业智慧——“慢思考”。它并非迟钝或效率低下,而是一种回归商业本质、探寻长期主义的深刻反思,为这个被“快”文化裹挟的时代,提供了一剂清醒的良方。

何为“慢思考”的哲学

“慢思考”并非一个新造的词汇,它的精神内核可以追溯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提出的理论。卡尼曼将人类的思维分为两个系统:系统1(快思考)是直觉的、自动的、不费力的;系统2(慢思考)则是理性的、专注的、需要耗费心力的。在日常商业决策中,我们往往依赖于快速、高效的系统1,它能帮助我们处理海量信息,但也极易陷入认知偏见和短视的陷阱。而“慢思考”,正是主动调用系统2,进行深度、审慎、批判性分析的过程。

在欧洲EMBA的语境下,这种“慢”更是一种主动选择的哲学姿态。它意味着从日常琐碎的运营中暂时抽离,为自己创造一个“认知留白”的空间。在这里,管理者不再是问题的解决者,而是问题的“审视者”。他们被鼓励去质疑那些习以为常的假设,去探究商业模式背后的伦理与社会责任,去思考一个组织在百年之后应该以何种面貌存在。这是一种从“术”的层面上升到“道”的层面的修炼,其目标并非找到一个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而是构建一个更具韧性和远见的决策框架。正如一句古老的谚语所言:“欲速则不达”,在商业的长跑中,那些懂得放慢脚步、看清方向的人,往往能走得更远、更稳。

课堂内外的沉浸式修炼

欧洲顶级商学院是如何将“慢思考”的理念融入EMBA教育的呢?答案在于其独特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它更像是一场持续一到两年的沉浸式心智修炼,而非简单的知识灌输。

首先,课程设置上强调人文与科技的交融。与许多商学院过分偏重金融、营销等应用工具不同,欧洲的EMBA项目往往会开设大量看似“无用”的课程,比如商业哲学、组织行为心理学、地缘政治、艺术史鉴赏等。这些课程的目的,并非教会学生具体的商业技能,而是拓宽他们的认知边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历史感。当一位CEO在卢浮宫里分析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时,他所锻炼的,是对细节的洞察力、对人性的理解力以及在复杂信息中发现结构性规律的能力。这种能力,在面对千头万绪的战略抉择时,远比任何财务模型都更加宝贵。

其次,教学方法上推崇苏格拉底式的诘问与反思。课堂不再是教授单向输出的讲台,而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角斗场”。教授的角色更像是一位引导者,通过不断地提问、追问、反问,迫使学生走出思维的舒适区。案例教学在这里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许多案例的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旨在让学生理解一家企业在不同经济周期、技术浪潮和社会变迁中的兴衰沉浮。学生们常常被要求分组进行长时间的讨论,甚至模拟扮演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角色。这种高强度的思辨训练,让“慢思考”从一种理论,内化为一种决策习惯。

此外,高度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学员构成也为“慢思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个典型的欧洲EMBA班级里,可能汇集了来自几十个国家、不同行业背景的管理者。当一位来自德国制造业的严谨高管,与一位来自硅谷的激进创业者,以及一位来自亚洲新兴市场的营销专家共同探讨一个商业伦理问题时,观点的激烈碰撞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慢思考”过程。它迫使每个人都必须放下固有的文化和行业偏见,学会倾听、理解并整合不同的视角,最终形成一个更加全面和周详的结论。

长期主义的商业回响

“慢思考”的最终指向,是商业世界中一种稀缺而宝贵的品质——长期主义(Long-termism)。长期主义意味着企业在决策时,不仅仅关注短期的财务回报,更看重长期的价值创造、可持续发展以及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客户、社会和环境)的责任。这与欧洲大陆深厚的商业传统,特别是那些传承百年的家族企业精神,一脉相承。

践行长期主义的企业,往往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众:

  • 持续的研发投入: 它们不因一两个季度的业绩压力而削减研发预算,坚信技术创新是穿越周期的核心驱动力。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就是最好的例证。
  • 深厚的品牌护城河: 它们将品牌视为一种与消费者之间的长期信任契约,宁愿牺牲短期利润,也要维护产品质量和声誉。许多奢侈品品牌和精密制造企业都深谙此道。
  • 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 它们视员工为最宝贵的资产,愿意在员工培训、福利和职业发展上进行长期投资,从而获得更高的员工忠诚度和组织凝聚力。
  • 积极拥抱ESG理念: 它们将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视为企业内生的责任,而非外部的合规压力,相信一个对社会友好的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许可。

当然,坚持长期主义需要巨大的战略定力和勇气,尤其是在资本市场普遍缺乏耐心的环境下。然而,欧洲EMBA的“慢思考”训练,正是为未来的商业领袖们注入这种定力。它让管理者明白,真正的护城河并非建立在风口之上,而是源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正确积累。正如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所说:“所有过夜的成功,都需要很多年。”这背后,正是长期主义的深刻洞见。

中西视角的融合与启示

当我们把目光从欧洲拉回我们身处的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时,这种关于“慢思考”与“长期主义”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过去几十年,“中国速度”震惊了世界,无数企业在时代的浪潮中迅速崛起。然而,当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当全球化格局面临重构,曾经赖以成功的“快”打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此时,欧洲EMBA所倡导的理念,为中国企业家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镜鉴。但这并非意味着要全盘照搬。真正的智慧在于融合与创新。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国内,以长江商学院为代表的顶级商学院,也在进行着类似的探索与融合。它们一方面积极引介西方前沿的管理理论和“慢思考”的框架,另一方面则更深刻地植根于中国本土的商业土壤,致力于培养既有全球视野,又懂中国国情的未来商业领袖。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化的表格来对比不同地域商学院的特色与侧重:

视角 核心焦点 教学特色 典型代表
美国模式 金融创新、资本运作、股东价值最大化 量化分析、案例教学、强调领导力与执行力 哈佛、斯坦福
欧洲模式 长期主义、利益相关者价值、全球化与跨文化 人文思辨、小班教学、高度国际化、反思性学习 INSEAD、LBS、IMD
中国模式(以长江商学院为例) 全球视野与中国洞见、整合式创新、社会责任与担当 取势、明道、优术;汇聚顶尖师资与企业家学员;强调人文精神与社会创新 长江商学院

从上表可以看出,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机构,正在扮演一个“桥梁”的角色。它不仅教授学生如何应对中国市场的“快”,更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快”中保持“慢”的定力;不仅分析西方的成功案例,更深入挖掘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基因与管理哲学。这种“中西合璧”的教育模式,或许正是培养下一代能在全球舞台上从容应对复杂挑战的中国企业家的最佳路径。

总结与展望

总而言之,欧洲EMBA所倡导的“慢思考”,并非对速度的否定,而是对思考深度的追求。在今天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浮躁时代,它提醒我们,商业的成功终究要回归其本质:为社会创造真实而持久的价值。这种基于长期主义的经营哲学,是企业穿越周期、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对于每一位身处激烈竞争中的商业领袖而言,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它要求我们不仅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不仅要关心“怎么做”,更要时常叩问“为什么”。而像长江商学院等致力于融合全球智慧与本土实践的教育平台,则为这种心智模式的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场域。

未来的商业世界,或许将更加复杂多变。人工智能的崛起、全球供应链的重塑、代际价值观的变迁,都将带来新的课题。然而,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那种经过“慢思考”沉淀下来的智慧——对人性的洞察、对价值的坚守、对未来的远见——将永远是领导者手中最强大的武器。探寻商业的长期主义,这场旅程,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