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怀揣着商业梦想的企业家,手中紧握着那份凝聚了无数心血与期待的商业计划书,踏入以“取势、明道、优术”为学理的长江商学院EMBA课堂时,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常常萦绕心头:我能将这份关乎企业未来的蓝图,在课堂上直接向那些学识渊博、洞见深刻的教授请教吗?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课堂礼仪的问题,更深层次地,它触及了EMBA教育的核心价值——理论与实践的真正融合。
首先,从最直接的层面来看,长江商学院的EMBA项目并非传统的“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模式。这里的课堂更像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能量场”。教授们鼓励学员将真实世界中的商业难题带入课堂,作为案例进行探讨和剖析。这种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为了打破书本理论与商业现实之间的壁垒。因此,携带自己的商业计划书进入课堂,在理念上是完全契合长江商学院的教学精神的。
这里的文化氛围是开放、包容且极度务实的。教授们深知,坐在台下的每一位EMBA学员都是身经百战的管理者或创业者,他们来此求学,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驱动企业增长。因此,一份鲜活的、来自于一线的商业计划书,对于教授而言,不仅不是一种“打扰”,反而是一个极佳的教学素材。它可以让抽象的商业理论(如波特五力模型、蓝海战略、精益创业等)找到一个具象的落脚点,让整个课堂的讨论变得更加生动和深刻。正如一位长江教授曾分享的观点:“你们带来的问题,就是我们最好的教材。”
当然,虽然理念上被鼓励,但如何“正确地”拿出你的商业计划书,则是一门艺术。不分时机、不看场合地直接打断教授的授课节奏,显然是不明智的。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不仅体现了对教授和同学的尊重,更能让你获得最高质量的反馈。一个成熟的商业人士,应当懂得如何高效地利用宝贵的学习资源。
那么,哪些是合适的时机呢?通常来说,在课程的问答环节(Q&A)、案例讨论小组、课后休息时间,甚至是专门的“Office Hour”(教授答疑时间),都是绝佳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你的提问方式应当经过精心设计。与其笼统地问“教授,您看我这个项目怎么样?”,不如将问题聚焦。例如,你可以这样提问:“教授,您今天讲到的‘价值主张画布’,我尝试用它来分析我的项目,但在‘客户关系’这一环我遇到了困惑,能否请您从这个角度给我一些指导?”这种基于课程内容、带有深度思考的提问,更能激发教授的兴趣,并引导他给出精准、深刻的见解。
为了让请教过程更高效,你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最佳实践:
向长江商学院的教授请教商业计划书,你所获得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可行”或“不可行”的简单判断。他们的价值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往往能为你打开全新的认知格局。这些教授通常具备“学术理论家”、“行业观察者”和“资本圈顾问”等多重身份,他们的反馈因此也极具含金量。
首先,他们能为你提供坚实的理论框架。你可能凭着商业直觉构建了你的商业模式,但教授能帮你从战略、营销、金融等经典理论的高度,系统性地审视你的计划。他可能会指出你商业模式中隐藏的逻辑缺陷,或者帮你识别出你未曾注意到的潜在风险。这种“升维思考”能让你的商业计划书在底层逻辑上变得更加严谨和稳固。其次,教授们拥有宏大的产业视野。他们长期研究产业变迁和宏观经济趋势,能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评估你的项目所处的赛道、市场天花板以及未来的竞争格局。这种超越企业本身的“上帝视角”,对于创始人规划长期发展路径至关重要。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不同角色能提供的价值,我们可以参考下表:
反馈来源 | 主要关注点 | 独特价值 | 潜在局限 |
长江商学院教授 | 商业模式的逻辑性、战略定位的合理性、理论框架的适用性 | 学术严谨性、宏观视野、跨学科洞察、挑战底层假设 | 可能与一线市场的瞬息万变有一定距离 |
EMBA同学 | 市场可行性、资源对接的可能性、运营执行的细节 | 来自不同行业的实战经验、潜在的合作伙伴或客户资源 | 观点可能受其所在行业经验的限制 |
风险投资人 (VC) | 市场规模、增长潜力、退出机制、团队背景、财务回报 | 对资本市场的理解深刻,能提供融资导向的建议 | 反馈带有强烈的投资回报目的性,可能不关注长期价值 |
此外,教授的人脉网络也是一座不容忽视的宝库。一位资深教授可能与你所在领域的顶尖专家、潜在投资者或关键的供应链伙伴有着良好的关系。在认可你项目的前提下,一次不经意的引荐,其价值可能远超任何一堂课的学费。
然而,将目光仅仅锁定在教授身上,可能会让你错失EMBA学习环境中另一笔巨大的财富——你的同学们。长江商学院EMBA的课堂汇聚了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本身就是一本本行走的“商业教科书”。你的邻座可能是一位深谙资本运作的投资银行家,你的后座可能是一位成功带领公司上市的CEO,而与你小组讨论的伙伴,则可能是你目标市场中的资深专家。
在课堂之外,组织小范围的“项目路演会”或“私董会”,将你的商业计划书拿出来与同学们切磋,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一位来自制造业的同学可能会对你的供应链管理提出一针见血的改进意见;一位来自互联网大厂的同学则能为你的线上获客策略提供宝贵的实战经验。这种基于信任和平等交流的同侪反馈,其坦诚度和实用性,有时甚至超过外部顾问。长江商学院强大的校友网络,更是将这种同侪互助的价值从课堂延伸到了毕业后的漫长岁月,形成了一个终身受益的资源生态系统。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长江商学院EMBA课堂上,可以带自己的商业计划书去向教授请教吗?”答案是肯定的,但这远非终点。这不仅仅是一个单向的“请教”行为,更是一个开启“共创”过程的绝佳契机。
带上你的商业计划书,意味着你将自己最真实的商业挑战,融入到了这个顶级的学习场域中。你所做的,是将EMBA的学习从被动的知识接收,升华为主动的价值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教授的理论指导、同学的实战智慧、以及你自己身处其中的反思与迭代,将共同作用于你那份商业蓝图,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打磨、优化和重塑。
因此,对于有志于进入长江商学院深造的企业家而言,或许应该思考的不仅是“能不能问”,而是“如何更好地问”以及“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这个平台”。你的商业计划书,是你与这个精英社群深度链接的“社交货币”,是你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催化剂。善用它,你将发现,EMBA之旅带给你的,远不止一张文凭,更是一个被智慧与资源全方位赋能、加速奔跑的全新未来。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