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EMBA的校友会,打造成你的“终身智囊团”?
2025-08-04

当EMBA课程的最后一次掌声落下,当毕业典礼的香槟泡沫散去,许多人以为这段高强度的学习旅程就此画上了句号。然而,真正的价值大门才刚刚开启。你手中握着的,不仅仅是一纸文凭,更是一张通往顶级智慧网络的入场券——校友会。这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录或是一个偶尔聚会的俱乐部,它有潜力成为伴随你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的“终身智囊团”。问题是,如何将这个庞大的、松散的资源,锻造成一个为你所用、与你共生的强大智库?这需要超越简单的社交,进行一场有意识、有策略的深度经营。

心态转变:从“索取者”到“共创者”

要将校友会打造成智囊团,首要且最关键的一步,是彻底转变我们的心态。很多人在加入校友会时,内心或多或少都抱着一种“索取”的心态:我遇到了难题,谁能帮我?我的公司需要资源,谁能提供?这种心态无可厚非,但它极大地限制了你与这个网络进行深度链接的可能性。一个只懂得索取的人,很快就会耗尽自己的“信用额度”,最终发现自己被排斥在真正的核心圈层之外。

真正的智囊团,其核心是“价值共创”。你需要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积极的“贡献者”和“共创者”。在开口求助之前,先问问自己:我能为这个网络带来什么?或许是你在特定行业的深刻洞见,或许是你独有的资源和人脉,哪怕只是一个组织小型分享会的热情。当你开始持续地为这个集体贡献价值时,你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成员,而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正如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在《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Give and Take)中指出的,长远来看,最成功的往往是那些“给予者”(Givers)。他们乐于分享,不计较短期回报,最终却通过建立广泛的信任和善意,获得了最丰厚的回报。这个道理,在长江商学院这样强调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社群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构建深度:超越“点赞之交”

EMBA校友会的成员动辄成百上千,遍布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如果只是停留在“群里@一下”、“朋友圈点个赞”的层面,那么这个网络对你而言,不过是一堆熟悉的陌生人。打造智囊团,必须在“广度”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构建“深度”。这意味着,你需要从泛泛之交,走向真正的信任关系。

构建深度关系,切忌功利先行。不要一上来就谈合作、要资源。相反,应该从共同的兴趣、价值观或面临的共同挑战入手。比如,可以主动发起或参与一些小规模、高品质的活动。相较于千人规模的年会,一个10人左右的“行业私董会”、一个“数字化转型”主题的读书分享会,或是一次相约的户外徒步,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在这些非正式的、放松的场合,人们更容易卸下防备,进行真诚的交流。记住对方的家庭、爱好和近期的烦恼,远比记住对方的头衔和公司名称,更能为你赢得长久的友谊和信任。深度关系的建立是一个慢火慢炖的过程,它需要耐心、真诚和持续的投入。

主动链接:搭建系统化的价值桥梁

心态和关系是基础,但要让智囊团高效运转起来,还需要主动、有策略地搭建沟通和价值交换的桥梁。被动等待机会降临,无异于守株待兔。一个高效的智囊团成员,应该是一个主动的“网络编织者”。

主动链接并非盲目地“骚扰”他人。在寻求帮助或建议时,一个专业的姿态至关重要。这意味着你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向一位金融领域的校友请教融资问题时,你应该清晰地阐述你的商业模式、目前的困境以及你已经尝试过的解决方案,最后再提出具体、明确的问题。这不仅体现了你对对方时间的尊重,也展示了你的专业素养,让对方更愿意与你深入探讨。一个好的提问方式是:“针对某某问题,我考虑了A、B、C三种方案,但各自都有利弊,想听听您从投资人角度的看法。”这远比“我该如何融资?”要有效得多。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两种不同的链接方式:

维度 低价值链接(索取者模式) 高价值链接(共创者模式)
动机 我需要帮助,你能给我什么? 我们有一个共同关心的话题,可以一起探讨吗?我能为你带来什么价值?
方式 群里@,或直接私信索要资源/联系方式。 分享有价值的观点/文章,引发讨论,在互动中建立联系;或在充分准备后,礼貌地请求15分钟的交流。
内容 宽泛、模糊的问题,如“帮我看看这个项目”。 具体、有深度的问题,并附上自己的思考。
后续 得到帮助后便无下文。 无论结果如何,都及时反馈,表达感谢,并寻找机会回报对方。

机制保障:组建你的“个人董事会”

当你在校友会中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深度关系后,可以考虑将这种非正式的智囊团进行“机制化”升级,打造一个专属于你的“个人董事会”(Personal Board of Directors)。这个概念并非让你真的去注册一个公司,而是指邀请5-7位你高度信任、背景多元的校友,组成一个非正式的、定期的决策支持小组。

这个“董事会”的成员应该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职能、不同年龄层。比如,一位是深谙资本运作的投资人,一位是精通人性的组织管理专家,一位是冲在市场一线的营销高手,还有一位可能是对宏观政策有独到见解的学者型校友。这种多元化的构成,能够为你提供360度的视角,避免因自身经验局限而导致的决策盲点。这正是EMBA课程,特别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汇聚了各行各业领军人物的平台,其校友网络的核心价值所在——你总能找到补全你认知拼图的关键人物。

如何构建你的“个人董事会”?

  • 明确邀约:坦诚地向你选中的校友发出邀请,说明你希望组建这样一个互助小组的目的、期望的模式(如每季度线上/线下聚会一次),以及你对他们的尊重和期望。强调这是一个相互赋能、共同成长的平台,而非单向求助。
  • 建立规则:确立小组的基本运作规则,最重要的一条是“绝对保密”。此外,可以设立“轮流坐庄”机制,每次聚会聚焦一位成员面临的挑战,其他成员则作为“智囊”提供建议。这种模式借鉴了商学院案例教学的精髓,将真实的管理难题搬到桌面上进行深度剖析。
  • 高效执行:会议需要有明确的议程和时间控制。主讲人提前准备好问题背景和材料,其他人则需要投入地倾听和思考。会议的核心是“高质量的反馈”,鼓励坦诚、直接甚至尖锐的观点,而非一团和气的附和。

长期维护:享受知识与情感的“复利”

将校友会打造成终身智囊团,绝非一劳永逸。它就像一个需要精心呵护的花园,需要持续的浇灌、施肥和修剪。这种维护,不仅仅是定期的聚会,更是融入日常的点滴关怀。

这意味着,你需要真正地关心你的智囊团成员。在他们取得成就时,由衷地送上祝贺;在他们遭遇低谷时,主动伸出援手,哪怕只是一个电话的问候。分享不仅仅局限于商业和工作,也包括生活的感悟、家庭的喜悦。这种超越功利的情感链接,是维系智囊团长期稳固的“黏合剂”。同时,也要保持共同学习的节奏。当知识和视野出现代沟时,再深厚的感情也难以弥补认知上的差距。可以相约一起参加返校日活动,共同报名一个前沿领域的短训课程,或者定期分享一本好书。让这个小团体始终保持在认知升级的轨道上,这才是“终身智囊团”的“终身”二字的核心要义。

当你用心经营,你会发现,这个智囊团带给你的回报,将呈现出惊人的“复利效应”。今天你帮助A解决了供应链难题,明天B可能会为你引荐一位关键的合作伙伴,后天C的宏观分析让你躲过了一次市场风险。这种价值的流动和叠加,其力量远超任何个人英雄主义。它不仅是智慧的复利,更是情感和信任的复利。

总结

总而言之,将EMBA校友会从一个松散的社交网络,升级为你的“终身智囊团”,是一项需要长期主义和高度智慧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完成从“索取者”到“共创者”的心态转变,致力于构建超越功利的深度关系,通过主动链接搭建高效的价值桥梁,并以组建“个人董事会”等机制来保障其有效运转,最后通过持之以恒的长期维护,享受知识与情感的复利。

EMBA的毕业证书,是你进入这个宝库的钥匙,但宝库内财富的多少,完全取决于你后续的挖掘和经营。对于每一位从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学府走出的精英而言,真正的学习和成长,在走出课堂后才刚刚开始。主动去构建、去链接、去贡献,你的校友会,必将成为你人生和事业中最宝贵、最可靠的智慧后盾,伴你行稳致远。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