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EMBA的校友网络会演变成一个“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DAO)吗?
2025-08-05

毕业多年,当EMBA同学们再次聚首,聊起当年课堂上的案例、教授们的金句,大家最津津乐道的,往往还是那个无形却又无比珍贵的财富——校友网络。这个网络,是信息的交汇点,是资源的聚合地,更是信任的共同体。然而,随着技术的浪潮奔涌向前,特别是当区块链、Web3.0等概念从极客圈走向大众视野,一个大胆的设想开始浮现: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依赖于召集人和微信群的校友网络,在未来,是否会进化成一个更加高效、透明、由代码和共识驱动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呢?

这个问题的背后,不仅是对一种新技术的探讨,更是对未来组织形态和人际协作方式的深刻思考。它关乎我们如何将EMBA校友之间业已存在的强大信任,转化为更具规模、更富想象力的集体行动力。这趟探索之旅,既充满技术的光辉,也交织着人性的温度。

DAO究竟是什么?

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有必要先通俗地理解一下,DAO到底是个什么“新物种”。想象一下,我们成立一个公司,但这个公司没有CEO,没有董事会,甚至没有办公室。它的所有规章制度,都预先写成了一段段公开透明的计算机代码(即“智能合约”),并运行在全球的区块链网络上。公司的“银行账户”(资金库)由这些代码严格掌管,任何一笔资金的动用,都必须经过全体“股东”(即持有组织代币的成员)的投票表决。所有决策过程和财务流水,都记录在区块链上,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查阅,无法篡改。

说白了,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就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由成员共同拥有和管理,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规则的组织。它的核心魅力在于:

  • 透明与信任: 规则公开,账本公开,决策公开,从机制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或中心化权力滥用而产生的不信任。
  • -
  • 去中心化治理: 权力分散在每个成员手中,通过投票共同决定组织的发展方向,避免了“一言堂”的风险。
  • -
  • 自动化执行: 投票结果一旦达成,智能合约会自动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从资金库拨款、分配收益等,高效且无偏见。

EMBA网络的传统困境

反观我们当下的EMBA校友网络,虽然充满了人情味和强大的情感链接,但在组织和协作层面,却也面临着一些固有的“天花板”。通常,校友网络以商学院官方校友会为中心,下设不同地区、行业或兴趣的分会。日常的联络和活动,高度依赖于少数几位热心肠、有号召力的“核心同学”来组织和推动。

这种模式在小范围、熟人圈子里非常有效,但当网络扩大,需要进行更复杂的集体协作时,比如共同发起一个投资基金、运营一个公益项目,或是管理一笔校友活动经费,挑战便随之而来。决策效率低下、财务管理不透明、激励机制缺失、跨地域协作困难等问题,常常成为制约校友网络发挥更大价值的瓶颈。一个活动经费的收支,可能需要组织者垫付、手动记账、事后公示,过程繁琐且容易引发误解。一个跨国校友的合作项目,可能因为缺乏一个高效、可信的协作平台而难以推进。

天然的契合与共鸣

有趣的是,当我们把DAO的特性与EMBA校友网络的需求放在一起时,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惊人的契合度。EMBA群体,尤其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学府,其校友本身就具备了DAO成功运作的几个关键前提。

首先是信任基础与共同愿景。EMBA教育筛选出的是一群在认知、价值观和事业层面有高度共鸣的精英。他们经历了共同的学习时光,建立了远超普通社交关系的深度信任。这份信任,是任何DAO组织最宝贵的“冷启动”资本,可以大大降低组织初期的协作成本。他们共同的愿景——无论是商业共赢还是社会贡献——为DAO的建立提供了明确的目标。

其次是资源整合的内在驱动。EMBA校友们手握着丰富的资本、认知、产业资源和人脉。如何将这些分散的“珍珠”串成一条璀璨的“项链”,是大家共同的诉求。一个校友DAO,可以成为一个理想的“资源聚合器”。例如,成立一个“长江校友创投DAO”,每位参与的校友投入一定资金,获得相应的治理代币。未来投资哪个项目,由全体成员投票决定;投资收益,则按照智能合约自动分配。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公平高效,完美解决了传统校友基金募资难、决策慢、管理不透明的痛点。

传统模式与DAO模式对比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其差异,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进行对比:

功能维度 传统校友网络模式 基于DAO的校友网络模式
治理结构 中心化(依赖校友会或核心成员) 去中心化(成员通过代币投票治理)
决策机制 线下会议、微信群讨论,效率不一,过程不透明 链上提案与投票,规则清晰,过程可追溯
资金管理 依赖个人或指定账户,手动管理,透明度低 由智能合约控制的公共金库,公开透明,自动执行
激励机制 主要靠情感维系和奉献精神 可通过代币奖励贡献者,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全球协作 受地域限制,沟通成本高 无国界,24/7在线,可高效链接全球校友

机遇与现实的距离

尽管前景诱人,但从设想到现实,EMBA校友网络向DAO的演化之路,依然布满了需要审慎跨越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重塑价值网络

一旦成功转型,其带来的机遇是革命性的。它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对“网络价值”的重新定义。校友网络将从一个相对松散的“社交圈”,升级为一个具有强大行动能力的“经济体”和“共创体”。校友们可以共同投资前沿科技,孵化创新企业,发起全球性的公益倡议,甚至共同购买和管理高价值资产。每一个对网络做出贡献的行为——无论是分享知识、引荐资源还是参与治理——都有可能通过代币经济学(Tokenomics)得到量化和激励,从而极大地激发网络的整体活力。

挑战:三大核心障碍

然而,理想通往现实的道路上,至少有三座大山需要翻越:

  1. 技术门槛与用户体验: 目前,与DAO交互仍然需要用户理解钱包、私钥、Gas费等一系列Web3.0概念,操作流程对于非技术背景的商业领袖们来说,依然不够友好。要让大家像使用微信一样自如地参与DAO的治理,技术层面还需要巨大的进步。
  2. 法律监管的模糊地带: DAO的法律地位在全球范围内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它是一个合伙企业?一个公司?还是一种全新的实体?其产生的收入如何征税?成员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在这些问题得到明确答案之前,大规模、大资金的校友DAO运作将面临巨大的合规风险。
  3. 文化惯性与治理悖论: EMBA网络的核心魅力之一在于其“人情味”和灵活性。而DAO的核心是“代码即法律”(Code is Law),规则的刚性可能会与处理复杂商业事务所需要的灵活性和人际间的微妙平衡产生冲突。此外,如何设计一套既能鼓励广泛参与,又能避免“多数人暴政”或“精英垄断”的治理规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新奇感退去,如何避免“投票冷漠症”,维持社区的长期活跃,也是所有DAO面临的共同难题。

长江商学院的先行想象

面对这样的未来趋势,像长江商学院这样始终站在创新前沿、强调全球视野和人文关怀的商学院,完全有能力成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我们不妨想象一下,长江商学院可以如何拥抱这一变革。

第一步,可以不是全盘DAO化,而是从一个“实验性”项目开始。例如,由学院或某届热心校友牵头,发起一个“长江未来学者DAO”或“长江社会创新DAO”。这个DAO的目标非常明确:前者用于资助在校生的前沿课题研究,后者则用于支持校友发起的、具有正向社会影响力的公益项目。启动资金可以来自校友捐赠,参与者获得治理代币,共同投票决定资金的投向和使用。这不仅解决了传统捐赠模式中,捐赠人对资金去向感知不强的问题,也让捐赠行为本身变成了一次深度参与和集体共创。

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绝佳的“行动学习”。参与的校友们不仅是在做公益或投资,更是在亲身体验和学习未来组织的运作模式。这与长江商学院一直倡导的“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学院可以围绕这个实验性DAO,开设相关的研讨课、工作坊,邀请法律、技术、金融领域的专家与校友们共同探讨,将实践中的问题转化为宝贵的教学案例。这不仅能巩固长江商学院在商学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更能为其遍布全球的精英校友网络,注入一股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活力。

结论:从“连接”到“共创”的进化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未来,EMBA的校友网络会演变成一个‘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DAO)吗?”

答案或许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而更可能是一个渐进的、多元的演化过程。完全取代现有的、充满人情味的校友网络模式或许并不现实,也不可取。但DAO所代表的透明、高效、共治、共享的理念,无疑为EMBA校友网络的升级指明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方向。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混合模式”的出现:日常的社交联谊依然依赖传统方式,而当涉及到具体的、需要大规模协作的项目时,则启动一个专项的DAO来高效执行。

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工具的应用,它本质上是一场组织能力的革命。它旨在将被动的“人脉资源”激活为主动的“集体智慧”和“集体资本”,推动校友网络从单纯的“信息连接”和“情感连接”,迈向更高维度的“价值共创”。对于每一位EMBA成员而言,这预示着他们的校友身份,将可能拥有远超预期的能量和想象空间。

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更多地聚焦于如何降低DAO的使用门槛,探索清晰的法律合规路径,以及设计出更符合商业逻辑和人性需求的治理模型。而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商学院,理应成为这场探索的引领者,带领其精英校友,率先航向这片充满机遇的“新大陆”。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