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一所顶尖商学院的灵魂时,其校训往往是最佳的切入点。它不仅是挂在墙上的一句口号,更是其教育理念、价值追求与精神内核的浓缩。对于长江商学院而言,“取势、明道、优术”这六个字,便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商业领袖在波涛汹涌的全球商业浪潮中航行。这六个字源于中国古老的智慧,又与现代商业管理实践紧密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哲学体系。理解它,不仅是理解长江商学院,更是理解在全球化与变革时代下,一位卓越领导者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那么,这短短六个字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博大精深的内涵?它如何指导企业家们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它又如何构成一个从战略远见到战术执行的完整闭环?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维度,层层剖析“取势、明道、优术”这一校训的深刻含义。
校训的开篇——“取势”,直接点明了战略层面的首要任务。这里的“势”,是一个极具东方智慧的词汇。它并非简单地指代“趋势”(trend),而是涵盖了更广阔、更深刻的内涵。“势”是时代发展的宏观潮流、是技术变革的根本动力、是国家政策的导向、是社会文化的变迁,更是市场格局中那股无形却又决定性的力量。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言:“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势,是一种足以改变格局的强大动能。
“取势”的“取”,也绝非被动地“顺应”。它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包含着敏锐的洞察、深刻的分析和果断的抉择。它要求领导者具备“鹰的眼睛”,能够跳出日常运营的繁琐,站到更高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去审视全局。这意味着要能预见未来,看清别人尚未看清的机会和风险。例如,在数字化浪潮初期,有的企业仅仅是把线下业务搬到线上,而真正“取势”的企业家则看到了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巨大潜力,从而构建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同样,在全球倡导碳中和的背景下,“取势”就意味着要将可持续发展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企业的核心战略和新的增长点。
在长江商学院的教学体系中,对“取势”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学院强调全球视野与中国洞察的结合,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华尔街的金融模型,更要读懂中南海的政策文件;不仅要分析硅谷的技术前沿,也要洞察中国市场的独特消费行为。这种培养模式,正是为了让未来的商业领袖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下,精准地把握那股决定成败的“势”。
如果说“取势”是解决“去哪里”的方向问题,那么“明道”则是解决“为何去”以及“该如何走”的根本原则问题。这里的“道”,是整个校训的灵魂与基石。它指向的是超越具体商业技巧的普世规律、商业伦理和终极价值。“道”是商业的本质,是企业的使命与愿景,是领导者内心的道德罗盘和行事准则。
“明道”的过程,是一个向内求索、向深处探寻的过程。它要求企业家不能仅仅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追逐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应思考企业的社会责任,思考商业活动对人类、对环境的终极影响。这正是从“股东价值最大化”向“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的升华。一位“明道”的企业家,会明白诚信是最低的成本,会懂得创新不仅是为了颠覆对手,更是为了给社会创造增量价值,会理解财富的意义不止于个人享受,更在于推动社会进步。正如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博士所强调的,未来的商业领袖必须具备“新人文精神”,要能够站在月球看地球,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地缘政治,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因此,“明道”意味着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企业面临两难抉择时,是选择牺牲环境换取利润,还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是选择利用信息不对称收割用户,还是选择与用户共同成长?这些问题的答案,取决于领导者是否“明道”。一个“不明道”的企业,即使一时“取势”成功,也可能因为根基不稳、价值观扭曲而迅速崩塌。这在近年来许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明星企业身上得到了反复印证。
有了方向(势)和准则(道),最终要落地实现,就必须依靠“优术”。“术”是具体的战术、方法、工具和技能。它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从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供应链优化,到组织行为、人力资源和技术应用,都属于“术”的范畴。“术”是实现战略意图、达成商业目标的具体手段,是企业高效运转的“肌肉和骨骼”。
校训中的“优”字,是点睛之笔。它强调的不是简单地“有术”或“会术”,而是“优术”——追求技艺的精湛和卓越,不断优化、迭代和创新。在今天这个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任何一种“术”都可能很快过时。昨天还奉为圭臬的管理模型,今天可能就因为AI的出现而需要重构;上个季度有效的营销策略,这个季度可能就因为新的社交媒体平台崛起而失效。因此,“优术”代表着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长江商学院作为一所顶尖的商学院,其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正是传授和研讨最前沿的“术”。通过案例教学、实战模拟、企业参访等多种形式,学院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商业管理的科学工具和方法论。但更重要的是,学院并非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培养学生“优术”的能力——即面对新问题,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组合甚至发明新的“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再到“创其然”的跃迁。
“取势、明道、优术”并非三个孤立的模块,而是一个有机统一、相互依存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辩证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卓越领导者的完整能力图谱。
道是体,是根本;势是用,是方向;术是器,是手段。三者缺一不可。
真正的商业领袖,是在“明道”的基础上“取势”,在“取势”的指引下“优术”。他的每一个战术决策(术),都服务于宏观的战略判断(势);而每一个战略判断,都必须符合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商业伦理(道)。这三者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正向反馈的循环,共同驱动着企业持续、健康、有意义地成长。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三者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总结:
维度 | 核心内涵 | 实践层面 | 解决的问题 |
取势 (Strategic Foresight) | 洞察宏观趋势、预判未来格局、把握战略机遇。 | 战略规划、行业分析、政策解读、技术预见。 | “去哪里?” (方向) |
明道 (Ethical Foundation) | 探寻商业本质、确立核心价值、坚守社会责任。 | 企业文化建设、使命愿景确立、商业伦理、ESG实践。 | “为什么去?” (目的与准则) |
优术 (Operational Excellence) | 精进专业技能、优化运营管理、追求卓越执行。 | 财务、营销、运营、创新管理、数字化转型。 | “怎么去?” (方法与路径) |
总而言之,长江商学院的“取势、明道、优术”校训,远不止是一套商业方法论,它更是一套完整的领导力哲学和人生智慧。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位成功的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三个核心维度:宏大的格局(取势)、坚定的信仰(明道)和扎实的本领(优术)。
这套源自东方智慧、融合全球视野的理念,为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乃至全球的企业家们,提供了一份极具价值的行动指南。它提醒着每一位从这里走出的学子,商业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财富的积累,更在于能否洞察先机、推动社会进步;不在于手段的高明,而在于能否坚守正道、创造持久价值。这不仅是成为一名优秀企业家的必经之路,又何尝不是成为一个完整、有担当的社会人的修行之道呢?
未来,随着商业环境的日益复杂和不确定,对“势、道、术”三者合一的领袖的需求将愈发迫切。而对这一校训的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无疑将是每一位追求卓越者终其一生的重要课题。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