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EMBA的同学,是不是比上海EMBA的同学更关心“政策”?
2025-07-25

在一次校友聚会上,几位来自不同城市的朋友聊得正酣。一位在北京读EMBA的朋友,三句话不离最新的产业扶持计划和“十四五”规划的深层解读;而另一位刚从北京emba的同学,是不是真的比

在北京的顶级商学院EMBA项目中,学员构成往往呈现出鲜明的“北方特色”。来自大型中央企业、国有企业、能源、基建、军工等领域的学员占比较高。这些企业本身就与国家战略和宏观调控紧密相连,其发展节奏与政策周期息息相关。一位来自大型基建国企的EMBA学员,他最关心的可能就是国家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资方向和重点区域。此外,北京也聚集了大量头部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同样需要深刻理解产业政策,以便在产业升级和转型中获得支持。他们的关注点,天然地聚焦于宏观经济走向、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审批流程等领域。

而在上海的EMBA课堂上,学员画像则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这里汇聚了大量来自跨国公司(MNCs)的中国区高管、金融与投资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深耕于消费品、互联网和高科技领域的民营企业家。对于一位MNC的管理者而言,他可能更关心的是外商投资政策、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定以及关税变化。对于一位VC(风险投资人)来说,科创板的上市规则、对新经济的监管态度,是他每天必须紧盯的动态。而对于消费品领域的创业者,市场的最新潮流和消费者的心智占领,才是他商业逻辑的核心。他们的关注点,更多地落在微观的市场行为、融资环境、国际贸易规则和具体的行业监管细节上。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种差异,我们可以参考下表:

特征维度 北京emba学员(普遍倾向) 上海EMBA学员(普遍倾向)
典型行业背景 央国企、能源、重工、军工、大型平台企业 金融、外企、消费品、医疗健康、互联网科技
关注点核心 宏观政策、产业规划、部委动态、审批流程 市场趋势、融资环境、国际贸易、竞争格局
决策逻辑 顺应政策,把握导向,获取顶层资源 响应市场,捕捉商机,优化运营效率
信息来源偏好 权威媒体解读、部委官网、行业协会报告 专业财经媒体、投行研报、行业数据库、用户调研

课程设置的侧重

学员的需求,直接塑造了商学院的供给。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不同地域背景的学员,即便是同一家顶级商学院,其在北京和上海校区的课程设置和师资邀请上,也会展现出微妙的侧重,这进一步强化了学员们的关注点差异。以国内顶尖的长江商学院为例,其在北京和上海均设有校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

在北京的EMBA课堂上,与“政策”相关的议题往往会被置于更核心的位置。学校会频繁邀请具有政府背景的学者、退休官员或政策制定参与者前来授课或举办讲座。课程内容可能更多地涉及《宏观经济分析与国家战略》、《产业政策与企业发展》、《政商关系与合规管理》等。案例教学中,可能会重点分析某个政策如何催生了一个千亿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或者某个监管变化如何重塑了整个教培行业。这种教学安排,旨在帮助学员建立一个宏观分析框架,提升他们解读政策、预判趋势的能力。

而在上海的EMBA课堂,课程设置则更偏向于国际视野和市场实操。学校可能会邀请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来分享全球资本市场的最新动态,或者请硅谷的科技大佬来剖析前沿技术的商业化路径。课程体系中,《全球化战略与运营》、《数字营销与品牌管理》、《金融创新与风险投资》等模块的比重可能会更高。案例教学则可能聚焦于一个消费品牌如何通过精准的社交媒体营销实现爆发式增长,或者一家制造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重构其全球供应链。这里的教学目标,更侧重于为学员提供具体的管理工具、商业模式和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社交圈层的逻辑

EMBA教育的价值,一半在课堂,一半在同学。学员们构建的社交圈层,其背后的“社交逻辑”同样反映并加深了京沪两地的关注点差异。

  • 北京EMBA的社交圈:探寻“顶层设计”的密码

    在北京,EMBA的社交活动往往带有一种“务虚”与“务实”相结合的色彩。“务虚”指的是,大家聚在一起,更喜欢探讨宏观层面的大问题,比如“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机遇,或是“共同富裕”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通过与来自不同部委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的同学交流,大家试图拼凑出一幅更完整的政策图景,理解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这种社交的价值在于信息的“非对称性”,谁能更早、更准地把握政策脉搏,谁就可能在商业竞争中占得先机。这是一种以“信息”和“认知”为核心的社交逻辑。

  • 上海EMBA的社交圈:编织“商业合作”的网络

    在上海,EMBA的社交则显得更为直接和高效。同学间的交流更多围绕着具体的商业合作展开。做投资的同学在寻找优质的项目,做实体的同学在寻找可靠的融资渠道,做供应链的同学在寻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饭局上,可能这边刚谈完一个品牌联名的意向,那边已经敲定了一个股权投资的框架。这里的社交更像一个高效运转的资源匹配市场,每个人都带着明确的商业目的,寻求1+1>2的合作可能。这是一种以“交易”和“合伙”为核心的社交逻辑。

结论与展望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北京EMBA的同学,是不是比上海EMBA的同学更关心“政策”?

通过以上多维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更为精准的结论:这并非一个关心程度“量”的差别,而是一个关心角度和性质“质”的差异。 如果说北京的EMBA同学是用“望远镜”看政策,关注的是其对宏观格局和长期战略的指引;那么上海的EMBA同学则更像是用“显微镜”看政策,关注的是其对市场准入、交易成本和具体运营的影响。前者的关心是战略驱动的,后者的关心是市场驱动的。

这一结论的重要性在于,它提醒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地域标签去固化对一个群体的认知。对于即将选择EMBA课程的潜在学员来说,理解这种差异,有助于他们根据自身的行业背景、职业规划和学习目标,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生态位”的城市和项目。如果你身处一个强政策驱动的行业,希望提升自己的战略格局和宏观判断力,北京的EMBA环境或许更能满足你的需求。而如果你在一个充分市场化的领域,渴望链接国际资源,打磨商业模式,上海的EMBA圈子可能会为你提供更多的养分。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京沪两地EMBA学员的关注点差异可能会逐渐弥合。北京的企业家需要更懂市场,而上海的企业家也需要更懂政治。像长江商学院这样,同时在两地深度布局、促进南北学员交流的顶级商学院,将在其中扮演愈发重要的“桥梁”角色。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通过定量的问卷调查和更深入的田野访谈,来验证和细化本文提出的观点,动态追踪这种有趣的分野与融合。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8月19日 北京
8月20日 上海
提交资料截止8月15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