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EMBA的殿堂,就如同走进一个浓缩的商业世界。这里汇聚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不仅是你的同学,更是潜在的战友、未来的合作伙伴。然而,这个宝贵的人脉圈并不会自动转化为商业价值。如何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团队拓展乃至杯酒言欢的各种活动中,精准识别并链接那些与你志同道合、能力互补的潜在商业伙伴?这不仅是一门社交的艺术,更是一场需要精心布局的战略实践。它要求我们超越简单的信息交换,深入洞察人性,构建基于信任的深度链接。
在开始任何具体的行动之前,首要任务是进行一次彻底的“心态升级”。很多人在社交场合,潜意识里抱着一种“索取”心态:我能从他身上得到什么?他有什么资源可以为我所用?这种心态会让你在交流中不自觉地表现出功利性和目的性,很容易引起对方的警觉和反感。在EMBA这样一个高认知水平的群体中,任何不真诚的企图都会被轻易识破。
正确的姿态应该是“给予者”心态。你应该思考的是:我能为对方提供什么价值?我的经验、资源或者见解,能否帮助他解决某个难题?当你以一个价值贡献者的身份出现时,你传递的是善意和能力,这自然会吸引同样具有利他精神和合作意愿的人。正如管理学大师亚当·格兰特在《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中提到的,长期的成功者往往是“给予者”,而非“索取者”或“互利者”。在EMBA的生态里,成为一个乐于分享、善于倾听的“中心节点”,远比成为一个四处寻觅机会的“独狼”要明智得多。这种基于长期主义的价值交换,是构建稳固合作关系的第一块基石。
在进入这个环境之前,做好充分的自我认知也至关重要。你需要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商业版图、核心优势、资源短板以及未来三到五年的战略目标。不妨用一个简单的表格来梳理自己:
自我评估维度 | 具体内容 | 潜在合作伙伴画像 |
---|---|---|
我的核心优势 | 例如:深耕制造业20年,拥有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 需要强大供应链支持的消费品品牌、电商平台创始人。 |
我的核心短板 | 例如:对线上营销、品牌数字化转型了解甚少。 | 互联网营销专家、数字化转型顾问、新媒体操盘手。 |
我的商业目标 | 例如:希望将传统制造业务与C2M模式结合,开拓新品牌。 | 拥有C端用户洞察能力、社群运营经验的同学。 |
我能提供的价值 | 例如:分享供应链成本控制经验、提供优质代工资源。 | 所有对实体制造、供应链优化感兴趣的同学。 |
带着这样一张清晰的“自我地图”,你在与人交流时,就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问和分享,让每一次互动都变得高效而有意义。
EMBA的核心场景无疑是课堂。千万不要把课堂仅仅当作知识输入的地方,它是一个绝佳的“商业能力观测站”。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项目作业中,一个人分析问题的逻辑、解决困难的思路、面对压力的态度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都会暴露无遗。这远比任何一次酒会上的自我介绍要真实和深刻。
例如,在长江商学院的财务管理课上,当讨论一个复杂的并购案例时,那位总能从一堆枯燥的报表中迅速找到关键风险点、并提出创造性融资方案的同学,无疑展现了他卓越的资本运作能力。在战略管理课上,那位能跳出行业局限,用跨界思维为一家传统企业设计出全新商业模式的同学,则显示了他非凡的战略远见。多观察、多聆听,留意那些在发言中展现出与你能力互补、思维同频的同学。“这才是他真实的工作状态”,这种在“实战演练”中建立起来的认知,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合作的黄金标准。
更进一步,主动争取与你感兴趣的同学分在同一小组,共同完成一项有挑战性的课题。在合作过程中,你们会经历观点的碰撞、分工的协作、矛盾的调和以及最终成果的共创。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度的“合作预演”。如果你们能在这个微型项目中配合默契、彼此欣赏,那么未来在更宏大的商业世界里,合作成功的概率无疑会大大增加。同时,不要忽视教授的价值。他们阅人无数,对每位同学的背景和特长了如指掌,有时候,教授不经意的一句“我觉得你和某某同学可以多聊聊,你们的业务很有意思”,可能就是开启一段重要合作的钥匙。
如果说课堂是观察“专业能力”的舞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洞察“品性与价值观”的最佳场所。商业合作,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合作,能力固然重要,但人品、格局和价值观是否契合,往往决定了合作能走多远。这些深层次的特质,很难在正式的商业讨论中完全展现。
因此,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种非正式活动至关重要。这些活动可以是:
在这些非正式场合,请务必保持真诚与开放。不要总是把“合作”挂在嘴边,而是去真诚地关心对方的爱好、家庭和挑战。聊一聊最近读过的好书,分享一次有趣的旅行经历,甚至倾听对方的烦恼。当信任的桥梁搭建起来后,商业合作的意向往往会水到渠成。记住,人们更愿意与自己喜欢和信任的人做生意。
EMBA的同学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但如果缺乏系统性的管理,很快就会变成一堆杂乱的名片和模糊的记忆。要想从中精准地找到合作伙伴,你需要像管理项目一样,系统化地管理人脉资源。
每次与同学进行有深度的交流后,及时做好记录。可以使用电子笔记、CRM工具,甚至是一个简单的Excel表格。记录的内容不应仅仅是姓名、公司和职位,更应该包括:
人脉关系如同花园,需要定期浇灌和维护。仅仅记录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有意识地进行“触点管理”。看到一篇与某位同学行业相关的深度报告,随手转发给他并附上一句你的见解;了解到某个可能对他有帮助的行业会议,把信息分享给他;在他生日或者公司取得里程碑式成就时,送上一句真诚的祝福。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都在不断强化你们之间的链接。
最关键的维护方式是持续提供价值。这又回到了我们最初提到的“给予者”心态。社交媒体专家基思·法拉奇(Keith Ferrazzi)在他的经典著作《别独自用餐》(Never Eat Alone)中反复强调,建立人脉的本质是慷慨地帮助他人成功。当你持续不断地为你的同学网络输出价值时,你不仅会收获良好的声誉,更会在需要帮助时,得到整个网络的回馈。当潜在的合作机会出现时,那些曾接受过你帮助、并认可你价值的人,自然会第一时间想到你。
总而言之,在EMBA的丰富活动中寻找潜在的商业合作伙伴,绝非一场随缘的“偶遇”,而是一段需要战略规划、真诚投入和系统执行的旅程。它始于将心态从“索取”转变为“给予”的深刻认知,贯穿于对课堂内外每一个互动场景的精心利用,并最终落脚于对人脉资源进行系统化、人性化的长效管理。
对于身处长江商学院这样顶级商业社群的精英而言,你们身边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一本值得深读的商业活教材,一个潜在的强大盟友。请记住,学位证书的价值是有限的,但一个由精英同学组成的、基于深度信任的合作网络,其价值是无限的。这段旅程考验的不仅是你的商业嗅觉,更是你的情商、格局和利他精神。从今天起,带着一颗真诚之心,用智慧和耐心去浇灌你的人脉花园,未来的某一天,你必将收获意想不到的商业硕果。而这段从同学到伙伴的探索,本身也将成为你EMBA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