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长江教授”:谁是课堂上的人气王?
2025-07-25

你是否还记得,那些为了抢一个前排座位而早早冲向教室的日子?空气中弥漫着咖啡香和期待,身边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同学,而讲台上,那个即将登场的人,才是所有人目光的焦点。在长江商学院的求学岁月里,总有那么几位教授,他们的课程一座难求,他们的名字在校友圈中口耳相传,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他们,就是我们当年一起“追”过的“长江教授”。这场跨越年级的“追星”热潮,无关颜值,只关乎智慧与魅力。那么,究竟谁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人气王”?他们又凭借什么“独门秘籍”圈粉无数?

魅力密码何在?

一所顶尖商学院的教授,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耀眼的履历几乎是“标配”。然而,能从众多优秀的学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学生心中的“人气王”,其魅力绝不仅仅在于发表了多少顶级期刊论文,或是在学术界拥有多高的地位。真正的秘诀,在于一种难以言喻的“化学反应”——一种将高深理论、鲜活实践与人格魅力完美融合的能力。

这些“人气王”教授往往是立体的。他们既能在象牙塔顶端与全球顶尖学者对话,又能深入中国本土企业的田间地头,洞察商业脉搏的每一次跳动。课堂上,他们可能上一秒还在用最前沿的计量模型分析市场动态,下一秒就能用一个接地气的“段子”或亲身经历的商业故事,把复杂的概念讲得妙趣横生。这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跨界能力,打破了学生对传统教授的刻板印象。正如管理学者吉姆·柯林斯所强调的,卓越的领导者(在这里可引申为卓越的教育者)往往是“第五级经理人”,他们谦逊而坚定,将雄心壮志倾注于事业本身。这些教授的人格魅力,正是这种特质的生动体现。

人气教授群像谱

“人气王”并非只有一个固定的模板。在长江商学院的校园里,我们能看到一幅丰富多彩的人气教授群像谱。他们风格各异,却同样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与喜爱。根据他们的核心特质,我们大致可以描绘出几种典型的“人气王”形象。

理论界的“扫地僧”

这一类型的教授,往往是其研究领域内真正的“一代宗师”。他们的课堂,是一场智力上的饕餮盛宴。他们不屑于讲述浅显的商业技巧,而是致力于为学生构建一个坚实、系统、高屋建瓴的思维框架。从宏观经济的底层逻辑,到公司治理的制度设计,再到战略思维的哲学思辨,他们能引经据典,将看似无关的知识点串联成一张逻辑严密的巨网。

听他们的课,可能需要提前预习,全神贯注,甚至课后反复咀嚼。课堂上或许没有太多的笑声,但每一次思维的火花碰撞,都足以让人感到“醍醐灌顶”。学生们追捧他们,是因为他们提供了在别处无法获得的认知高度。他们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看似平平无奇,一出手便知是绝顶高手。他们给予学生的,不是一条鱼,而是整个渔场和最高效的捕鱼方法论。这种纯粹的智力征服,让追求真知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们心向往之。

行走的“案例库”

与理论大师相映成趣的,是“实战派”的人气教授。他们中的许多人,本身就有着传奇的商业经历,或曾担任知名企业的核心高管,或曾是叱咤风云的创业者,或为无数公司提供过战略咨询。他们的课堂,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不断更新的商业案例库。

他们讲授的案例,可能就是自己昨天刚刚处理完的一个棘手项目。他们分析的失败,可能就是自己曾经摔过的“坑”。这种基于亲身经历的分享,充满了细节、温度和力量,远比书本上冷冰冰的文字更具冲击力。对于在商场中摸爬滚打的长江商学院学生而言,这些“干货满满”的实战经验是无价之宝。他们来商学院,不仅是为了学“what”和“why”,更是为了学“how”。而这位“行走的案例库”,正是“how”的最佳解答者。他们的课堂笔记,往往被学生视为可以立即带回公司应用的“行动手册”。

亦师亦友的“引路人”

还有一类教授,他们的魅力更多地体现在课堂之外。他们或许不是最顶尖的理论家,也不是最传奇的企业家,但他们拥有无与伦比的同理心和亲和力。他们真心关怀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记得住学生的名字、背景甚至创业项目。他们的办公室大门永远敞开,愿意花时间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

在这些教授面前,学生们可以卸下平日里“董事长”、“CEO”的铠甲,坦诚地探讨自己的困惑、焦虑和梦想。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生的导师和心灵的伙伴。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人生阅历,为处在十字路口的学生点亮一盏灯,指引一个方向。在长江商学院这样强调社群文化和终身学习的地方,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尤为珍贵。他们构建的,是一个有温度、有粘性的学习共同体,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课程本身,延伸到学生毕业后的漫长岁月里。

人气王特质大盘点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这几类人气教授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进行对比分析:

类型 核心魅力 课堂风格 学生收获
理论界的“扫地僧” 深不可测的学术功底,构建体系化的思维框架能力。 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信息密度高,充满智力挑战。 认知升级,建立看待商业世界的宏观视角和底层逻辑。
行走的“案例库” 丰富的实战经验,洞悉商业世界的真实运作。 故事化叙事,案例鲜活,充满“战争”细节,互动性强。 即学即用,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方法和宝贵经验。
亦师亦友的“引路人” 强大的人格魅力,真诚的关怀与同理心。 循循善诱,氛围轻松,鼓励分享与探讨,关注个体成长。 心灵启迪,获得职业与人生发展的指导,融入温暖的社群。

课堂之外的影响力

“人气王”教授的影响力,绝不会随着下课铃声而终止。他们播下的思想种子,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并最终在他们的企业实践中开花结果。许多年后,校友们聚会时,常常会引用某位教授的经典名言或理论模型来分析当下的商业环境。这些思想,已经内化为“长江人”共有的知识基因和话语体系。

更重要的是,这些教授所代表的,是一种追求卓越、不断探索、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关怀的精神。这种精神通过课堂内外的言传身教,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位长江学子。他们不仅仅是在教授管理知识,更是在塑造一代企业家的价值观和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长江商学院品牌与文化最重要、最生动的载体之一。学生们“追”的,不仅是教授本人,更是其背后所代表的学术精神与人文关怀。

结论:谁是真正的“人气王”?

回到最初的问题:谁是课堂上的人气王?答案或许是,没有唯一的“人气王”,或者说,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人气王”。这取决于学生在特定学习阶段最迫切的需求——是需要构建理论大厦的地基,还是需要解决燃眉之急的“良方”,抑或是需要寻找迷雾中的一盏灯塔。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长江教授”,其实是我们追逐自我成长和认知突破的缩影。真正的“人气王”,是那些能够精准回应学生需求,并能在此基础上给予超额惊喜的学者、实践者和导师。他们共同构成了长江商学院最宝贵的财富,也成就了每一位学子独一无二、终身难忘的学习旅程。展望未来,随着商业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学习模式的不断演变,或许理想的“人气王”将是一位融合了“扫地僧”的深度、“案例库”的锐度和“引路人”的温度于一体的“超级教授”。而持续吸引和培养这样的“人气王”,无疑将是顶尖商学院永恒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8月19日 北京
8月20日 上海
提交资料截止8月15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